✔ 最佳答案
原因(主要):
1) 德國一戰戰敗,被迫簽署「凡爾賽條約」而要支付大量賠款,日本、意大利為一戰戰勝國,但未得應有待遇。後來世界經濟大蕭條,德日意三國經濟崩潰,社會動盪,反對聲音不斷。
2) 從中以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日本軍方為首的極權主義抬頭。結盟為「軸心國」
3) 一戰後成立的新興國家成為軸心國侵吞對象。
4) 英、法等國不願再次參與戰爭。從中助長德國侵吞奧地利、捷克;日本入侵中國。
5) 德國、日本成功與蘇聯結盟(暫時),奠定進侵基礎。
過程
德日起初佔優,後戰事失利,加上美國參戰,屢受反攻和空襲,軍員短缺,最後戰敗。
1939 年 9 月 3 日正式為二戰開戰日。
1939年
(秋) 德、蘇聯入侵 + 佔領波蘭。英法宣戰,但沒行動,是為「假戰」
(冬) 德入侵挪威。蘇入侵芬蘭。
1940年
(春、夏) 德侵法,英法聯軍人數佔優,但無力抵抗德裝甲軍奇襲。英國下令緊急撤軍,10日內撤走30萬被困英法士兵。隨後法國投降。
(夏) 德開展「無限制潛艇戰」,在大西洋擊沉英國商船。英國實施配給。
(夏、秋) 德開始準備侵英,對英連環空襲。但未能完全消滅英國空軍和瓦解英士氣。最後因損失過多而失敗告終。
(秋) 意大利入侵南斯拉夫慘敗,德介入
1941年
(春、夏) 意大利入侵埃及慘敗,德介入,在北非與英對抗。
(夏) 德佔希臘,但在克里特島空降損失慘重。
(夏) 德侵蘇,取得絕對優勢,但在南部烏克蘭受阻。
(冬) 德軍未能攻佔莫斯科。
(冬)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同時日本入侵菲律賓、香港、印尼、新加坡等。
1942年
(春) 日本侵印度。同時在中國長沙戰敗。
(夏) 日本在中途島、澳洲珊瑚海戰役慘敗,轉攻為守。美國開展跳島作戰,在所羅門群島迎戰日軍。
(夏) 德續侵蘇,迫近高加索山油田,並在史達林格勒爆發慘烈巷戰。
(夏) 德侵埃及失利,轉攻為守。
(冬) 蘇大反攻,史達林格勒25萬德軍被困,後投降。
(冬) 美軍登陸北非抗德軍。
1943年
(夏) 美軍反攻印尼。
(夏) 德對蘇大進攻,是為「庫斯克戰役」,但失利,損失慘重。轉攻為守。
(夏) 德軍撤出北非。後與英美法聯軍於西西里、意大利對抗。
(秋) 英美空軍開始轟炸德國
(秋) 政府一分為二,宣布投降,但親墨索里尼意軍及德軍續戰,直至大戰結束。
1944年
(夏、秋) 美軍反攻帛琉、馬里亞納群島,日軍猛烈抵抗。後建大型機場為轟炸日本作準備。
(夏) 英美法聯軍於法國諾曼地登陸,德軍失守法國
(秋) 德動用V2飛彈轟炸英國
(秋) 英美聯軍反攻荷蘭,但損失慘重,未能快速攻入德國。
(秋) 美軍反攻菲律賓,並在雷伊泰灣擊潰日本海軍。日本動用神風特攻隊。
(秋) 蘇聯大反攻,烏克蘭光復。
(冬) 德於比利時大反攻,企圖將聯軍一分為二,未果。
1945年
(春) 美軍攻硫磺島,傷亡慘重。
(夏) 英美直攻德國,轟炸加劇;蘇聯反攻,光復波蘭。
(夏) 希特勒自殺,德國投降。
(夏) 美軍攻沖繩,傷亡慘重;續炮擊日本沿岸、轟炸日本大城市,後於廣島、長崎投原子彈。日本投降(8月15日),二戰結束 (9月2日正式簽署停戰)。
後果 (主要)
1) 德國分裂,被盟軍佔領。日本被美國佔領。
2) 美、蘇變強,成為代表資本和共產主義的超級大國,但亦開始敵對。但因擁有核武器而不願發動全面戰爭,後只介入地區動亂,形成「冷戰」。
3) 前大國英、法因二戰而耗盡國力,無力支持殖民地,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
4) 聯合國成立。
5) 德國的先進科技被美、蘇佔取,進而研發更多軍用(彈道飛彈、自動步槍等) 及民用 (月球火箭、噴射客機等) 技術。
6) 中國續內戰。
2013-04-19 07:41:50 補充:
1943年秋:意大利政府一分為二。稍後在1944年墨索里尼被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