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家不是算帳的地方?」

2013-04-15 6:55 am
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家不是算帳的地方?」與分享無上法喜呢?


圖片參考:http://api.ning.com/files/TQOlr0kjzgOJ40bmVnIeffDWYIVOi8PuZndraWdIvvqEKIzeUXm1ZvvfgQ5eNudNZhRaTHlGWQGsqxBqZ52iyLh5I0OaOdTK/miyamoto12.jpg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家該是講愛的地方》
萍兒: 爸媽聽到你要結婚喜訊,真為你高興,遠隔千里,我們不能參加你的婚禮,不能在婚禮上獻上我們的家長致辭,這是我們內心的一點遺憾﹒但你是我們的女兒,相信你能理解爸媽的一份感受﹒ 那天放下電話,我和你媽沈默了良久--我們的孩子怎麼一下子就長大了? 後來,你媽對著鏡子淡淡的說:你看,我的白頭髮又多了,萍兒也該結婚了﹒ 我數著你媽的白髮,那些白髮竟像許多往事,一件一件浮上心頭﹒你媽提醒我:還是給女兒寫一封信吧!就算是我們送你的一份新婚禮物﹒ 萍兒,我們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父母,我們的孩子也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女兒,我們不奢求太多,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踏上婚姻之路,走向人生之旅後,能滿懷感恩,一路平安在這裏,給你一個我們的生活體會﹒ 先要告訴你: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這句話聽起來,很沒有道理,但千真萬確,這句話是真理,是至理,是多少夫婦,多少家庭(包括我們家)用多少歲月,多少辛酸,多少愛恨,多少是非,多少對錯,在糾纏不清難解難分的混亂中,梳理出來的一個最後結論﹒ 當夫婦之間開始據理力爭時,家裏便開始布上陰影﹒兩人都會不自覺的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敵視對方,傷害對方,最後只能兩敗俱傷,難以收拾﹒多少夫妻,為了表面的一個”理”,落得負心無情﹒ 他們不知道,家不是講理的地方,不是算帳的地方﹒ 那麼,何為〔家〕,家是什麼地方? 萍兒,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也像許多夫妻那樣,為一點小事爭鬧不休。那一年為了你小叔的調動問題,我和你媽大吵了一場,甚至鬧到要離婚的地步﹒只是在那個時代我們還缺乏勇氣﹒直到有一天,一位老戰友在他孩子的婚禮上說:”希望你白頭偕老,相愛永遠”時,愛這簡短的字,像春雷響在我心裏﹒ 是的,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家該是講愛的地方﹒ 愛一時很容易,愛一生一世卻不容易,這裏面有許多妙處需要我們去總結和體會﹒ 其次我們要告訴你:婚姻是個空盒子,你必須往裏面放東西,才能取回你要的東西;你放的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 很多人結婚時,對婚姻有許多期盼,期盼從中可以得到富貴,藉慰,愛情,寧靜,快樂,健康,其實婚姻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空盒子走到一起的兩個人,一定要養成一個習慣,去給,彼此寬容,彼此讚賞,日後,那個空盒子才會日漸豐富起來﹒ 萍兒,這封信,就是爸媽送給你的結婚禮物,我們希望你帶著我們的祝福,快樂的飛翔! 爸爸,媽媽
更新1: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每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蓽生輝!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每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們詳細贊助名單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3041405727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撥冗參與此題請問賢德大大何以:「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家不是算帳的地方?」 提供寶貴精湛無比的高見和分享寶貴的心得﹒

更新2: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後學靜心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法佈施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回答 (8)

2013-04-15 3:07 pm
✔ 最佳答案
.
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家人相處是靠包容。你認為你是對的,據理力爭時,他也不認為他是錯的啊!在感情裏,真理都是相對的,而且不是越辯越明的,反而往往是越吵分歧越大,越吵越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不理解自己的感受,接著還會更氣憤憤打冷戰,不知道是爭什麼,弄的兩敗俱傷。
家人相處如果有問題,生氣、抱怨或指責對方,都不是解決之道,家人之間不要為了一句話,爭得面紅耳赤;更不要為了一件事,斤斤計較,不肯讓步。要甘苦同之,安危與共,在生活上要互相禮讓,在精神上要互相依靠。家是溫情講愛的地方,不用計較長短.不用比較得失,更不是算帳的地方。
2013-04-15 5:55 pm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蓽生輝!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撥冗參與此題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家不是算帳的地方?」

提供寶貴精湛無比的高見恩賜法語和分享無上法喜﹒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

感謝日月入懷大師先進前輩好友(如是!說得太好了!感謝醍醐灌頂..^^)

感謝天之心知識長先進前輩好友(如是!說得太好了!感謝熱心分享..^^)

2013-04-15 09:59:25 補充: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

感謝恆者-星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如是!說得太好了!感謝熱心分享..^^)

感謝東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如是!說得太好了!感謝哈自在佛..^^)

感謝羅時強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如是!說得太好了!感謝法語普施..^^)

感謝balalan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如是!說得太好了!感謝熱心分享..^^)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後學靜心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法佈施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2013-04-15 09:59:44 補充:
★後學靜心覆:balalan賢德先進前輩好友

感謝balalan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後學建議您可以自己去發問,後學靜心非常感激您!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感謝balalan賢德先進前輩好友~ 法佈施福德無量!~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2013-04-15 9:38 am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
不管在家出家,釋迦佛陀只教我們這件生死大事 → 苦的止息

一、苦諦如實知
二、苦如何起!
三、苦如何滅!
四、苦滅道跡。

2013-04-15 01:42:13 補充:
次第方法 → 如醫治病【修四聖諦】

猶如醫生治病,當依次知病苦、病源、治病之法,治病得癒。

2013-04-15 02:04:03 補充:
集。謂積聚。
-----
balalan大德 吉祥

緣生法無常、有為,是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滅法,

釋迦佛陀說世間緣生,一切因緣生。

意即現實的一切現象皆是緣生,緣生故無常,
此「無常」是建立在「十二因緣」之【集法】的正見上。

2013-04-15 06:57:10 補充:
您可能對集法有所誤解。
-----
可對照阿含聖典^^

2013-04-15 07:30:07 補充:
明見因緣法,聖弟子得正知緣生法無常、有為,是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滅法,離於我見,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
如實知已,於彼色不愛樂、不讚歎、不染著、不留住。不愛樂、不留住故,色愛則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惱、苦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知色無常,知色無常如實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知。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無常如實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知。
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2013-04-15 07:30:21 補充:
色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如實知。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識滅、識滅道跡如實知。
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於五受陰增進思惟,觀察生滅,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
於五受陰如是觀生滅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實正觀。

2013-04-15 07:30:26 補充:
食集則身集、食滅則身沒。如是隨身集觀住,隨身滅觀住,隨身集滅觀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永無所取。如是觸集則受集,觸滅則受沒。如是隨集法觀受住,隨滅法觀受住,隨集滅法觀受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都無所取。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沒。隨集法觀心住,隨滅法觀心住,隨集滅法觀心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憶念集則法集,憶念滅則法沒。隨集法觀法住,隨滅法觀法住,隨集滅法觀法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是名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2013-04-15 08:43:32 補充:
若人壽百歲  不了於生滅

不如一日生  得了於生滅
2013-04-15 9:33 am
佛版不講情執,情不重則不生娑婆。

六道輪迴,生死相續,黃泉路上,獨立生死,各不相逢。

凡夫總是迷於有緣愛慈,有血緣又如何,
放不下也只是遇緣不同,互相食噉罷了,
盤中飱皆為無量因緣下的前世父母,
煩惱即是菩提,
若證得一體,則情執即顯大悲,
若是顛倒,則大悲墮為情執,
並非捨了親情就是無情,
方知捨了才是真性情,
不捨就只能永劫在業中等著遇緣即發,
人生酬業才是實相。
2013-04-15 9:15 am
所以真正禪宗的修行,不在修煉身體,乃在修身修心之後的超越身心世界,稱為自在解脫。



念經先講報酬。說法不持般若。
念空其實不空。執相還兼著相。
---

好比此問之板大,之前建議他要有感恩之心,
目的是要他自己告訴自己的心,不要有貪念,

但是呢,它卻反過來過度讚美回答者或意見者,
目的要使回答者與建議者"著相",
如此藏有惡念之心已成為:念空其實不空。執相還兼著相。
三規五戒不遵。宣淫污穢佛門。
慈悲何在。方便皆無。實堪嘆哉。

2013-04-15 01:18:42 補充:
身為教徒。
宜遵行教規。行方便。重福田。重道德。修善果。
以期還本還原。脫離生死之關。
莫以迷而不醒。直到惡貫滿盈。
死後魂歸陰府。受盡輪迴之苦。永失人身。豈不可惜哉。
---

又或是靜心不是教徒?
您若答不是,即誤導眾生:
人同天地而得其氣。人同萬類而得其生。

若為是,您的未來堪憐:
莫以迷而不醒。直到惡貫滿盈。
死後魂歸陰府。受盡輪迴之苦。永失人身。豈不可惜哉。

2013-04-15 01:23:14 補充:
沉迷名利。貪戀恩愛。道德不敦。元氣不培。
而使先天之性。難配後天之命。
違背大道之心。失卸至道玄微。
---

目的在告訴對人事時地物有所"貪念"的發問者或回答者,
他們的最終境地是為何。
以資警惕。

2013-04-15 01:29:55 補充:
日月入懷 晚安

好比一條鐵絲,您若不去彎折它,還來內應力(苦)的產生?
又何來因內應力(苦)的破壞(集滅)而斷裂?

2013-04-15 01:33:03 補充:
要知,物極必反,
而這不只有指極善與極惡,又或是無色界(善惡皆做),
都會發生悲劇。

2013-04-15 01:34:34 補充:
十曰有。謂現在世。
色身因馳求恣取。
六根積集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因。
  成就欲有。色有。無色有。三有之業果也。

十一曰生。謂因果不亡。
識靈又隨業流轉。受生於未來世之四生六道也。

2013-04-15 01:51:34 補充:
苦。謂生死煩惱諸苦。
集。謂積聚。

人生在世。心為形役。形為事勞。
積聚五蘊中之根塵處界。十二因緣生死煩惱。種種苦因。

今既無五蘊根塵處界。
十二因緣。則無苦因之積聚也。

2013-04-15 01:54:24 補充:
其實,當初世尊索慾之苦行僧為何還不能脫離苦,
乃是仍有一絲慾念未斷,
十曰有。謂現在世。色身因馳求恣取。(慾望)
六根積集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因。成就欲有。色有。無色有。三有之業果也。

2013-04-15 01:55:58 補充:
若苦行是有慾而為≠無為而為≠成道。
惟道之體。言空亦空。無處而可道。
惟道之用。言實亦實。無處而不道。

2013-04-15 01:58:22 補充:
若是以超越六道脫離輪迴可以成功來論,
苦行僧比較有可能。

2013-04-15 01:59:42 補充:
更正:
當初世尊所遇

2013-04-15 02:03:28 補充:
所以,請問板大能不能無私的付出?
若能,就不會貪問,因為明白到您是再製造困擾給別人。

2013-04-15 02:08:16 補充:
此「無常」是建立在「十二因緣」之【集法】的正見上。


您是在說因生而滅的無常,
我亦可說因滅而生也是無常。
何來集法的正見上?

2013-04-15 02:09:39 補充:
您可能對集法有所誤解。

2013-04-15 02:11:21 補充:
夫。
先天之氣。彌羅造化。無形無象。無始無終。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綱至微。至妙至玄。
儒曰「太極」。道曰「金丹」。釋曰「正覺」。



散之萬殊。歸為一本。



包羅天地。生育萬物。胎卯濕化。
昆蟲草木。皆在殼中。運行旋轉。

2013-04-15 02:16:10 補充:
若以業力來說,
問比答的業重(論集)。

2013-04-15 02:24:02 補充:
為何?
若是的話,世尊豈非罪業深重?

2013-04-15 02:25:54 補充:
自古三教儒道釋也。雖分門別戶。其宗旨合一。
三教聖賢。體天行道。普渡蒼生。大費婆心。
各盡其道。指迷開覺。勸人行善。棄暗投明。
其治世濟世。其逵一也。



三教不外一理。
一理宜貫通。不澄其衷。其義難以明也。
方法不外一心。
一心宜領悟。心不純其念。其道難以成也。
天地愛人。聖賢救世。到處開壇闡教。
隨方現身說法。以期早日浪子回頭。
2013-04-15 7:34 am
據《每日郵報》報導,負責研發該項目的學者約翰 (John Slough)表示,這種獨特的核聚變推進技術,和驅動太陽、恆星發光發熱地原理相同,而且可以解決一直以來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長時間的太空飛行、高額的費用以及健康風險等。

約翰說,這個新型火箭只需極少量的核聚變燃料,以一粒沙子的核聚變燃料為例,它的推進力足以和1加崙的普通化學燃料相比。此外,這個項目的以簡單在實驗室演示過,接下來研究團隊會進行綜合測試,以便今年夏季進行整體測試。
2013-04-15 7:24 am
天之心說的只是一種最基礎的往內學習的態度,但往往就困住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剩下的一半就還必須理解人為編織謊言的國家社會傳統價值觀,但這樣又困住一些人,只剩下10%,再來對於宇宙不變法則、二元對立卻又是困住5%,剩下的5%的人就是眾人說的先知,而弄懂這來龍去脈就必須要有懷疑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到最後可以自己算一下剩下幾%就人知道了。
只要你敢懷疑傳統信仰就如同跳出井底的青蛙一樣,但這樣的恐懼只能單獨面對,就必須鼓足勇氣,否則你是做不到的,想想當初佛陀成為先知也沒有任何佛經,也只是理解宇宙不變法則以及其他自己的學習邏輯觀。
所以真正禪宗的修行,不在修煉身體,乃在修身修心之後的超越身心世界,稱為自在解脫。這個心是以自己的現在一念,觀察自己的前念及後念,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心向心念的活動「是什麼,在做什麼」,目的是訓練自己的心,不要被環境的刺激所困擾及動搖,這種工夫稱為心不隨境轉。


收錄日期: 2021-04-30 17:40: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414000010KK057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