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檢視圖片跪射俑 曹銘宗
秦兵馬俑坑的兵種主要分成車兵、騎兵、步兵三大類。步兵有重裝、輕裝,也有持弓弩、短兵器、長兵器的分別。「跪射俑」屬於重裝步兵俑,以握持弓弩狀在軍陣中出現,英姿煥發。
三個兵馬俑坑的大小、形狀,主要是為了軍陣排列需要而建成的。古代作戰,雙方部隊排出軍陣隊形,互相衝殺。
二號兵馬俑坑中出土一千三百多件兵馬俑、八十餘輛木質戰車,由弓弩兵、步兵、車兵、騎兵分別組成小方陣,再組成一個曲尺形的大軍陣;這種結合攻防的軍陣,可以分開來各自獨立作戰,也可以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二號兵馬俑坑中的跪射俑共有一百六十件,在大軍陣東端弩兵方陣的中心。圖中的跪射俑頭頂右側綰圓髻,兩眼平視左前方,身穿長襦,外著披膊鎧甲,下穿著長褲,著兩節護腿,足蹬齊頭方口翹尖履,左腿曲蹲,右膝著地,右臂微曲,左臂抱於胸前,左手四指微曲,拇指翹起,兩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握持弓弩。
檢視圖片兵馬俑報到:戈 曹銘宗
我們常看到「枕戈待旦」、「大動干戈」、「化干戈為玉帛」的用法,「戈」是一種古代的兵器,秦兵馬俑坑出土的各式兵器中就有「戈」。
中國古代兵器的發展,在十世紀火藥用於軍事之前,屬於「冷兵器」時期。冷兵器時期又分成石兵器、青銅兵器、鋼鐵兵器三個階段,秦代處於青銅兵器和鋼鐵兵器重疊使用的時代。
秦兵馬俑的兵器依用途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短兵器,包括劍、鉤;第二類是長兵器,就是使用長柄的兵器,包括矛、戈、戟、殳、鉞、鈹;第三類是遠射兵器,包括人力的弓、有機關的弩,以及銅箭頭銅鏃。
出土的長柄兵器,木柄都已腐朽。矛是刺兵器,形狀寬扁,用來直刺。戈則可勾,刃部鋒利。戟則是兼有矛和戈的優點,可以前刺,也可以回勾。
這些兵器內部並刻有銘文,顯示製造者、監造者及年代,反映秦朝對兵器生產的重視。
檢視圖片兵馬俑報到:將軍俑 曹銘宗
兵馬俑坑出土的八千多件陶俑、陶馬,揭開了秦國大軍的祕密,各式各樣的陶俑,展現從小兵到大將的面貌,讓人目不暇給,其中「將軍俑」尤其醒目。
根據對三個兵馬俑坑的研究,兵種主要分成車兵、步兵、騎兵三大類。車兵乘坐戰車,一般戰車上有三人。步兵有重裝、輕裝,也有持弓弩、短兵器、長兵器的分別。騎兵依所在位置而有不同,馬則分成拉車的馬和被騎的鞍馬。
在軍階上,則有軍吏俑(軍官)和士卒俑(士兵)之分,主要的區別是軍吏俑戴帽子、身上的甲片密且小,士卒俑不戴帽子、身上的甲片疏且大。軍吏俑又依穿著和身高分成三種等級,最雄壯魁武的就是將軍俑。
這些將軍俑的身分是秦代的都尉和郡尉級武官,負責指揮和統帥。
將軍俑目前已出土七件,分為兩類,一類穿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拄劍或跨劍站在戰車後,神情威嚴,一派將者風度;另一類不著鎧甲,上身穿交領右衽雙重長襦,身體粗壯,容顏忠厚。
圖中的將軍俑,身材高大,五官清秀,神態莊重,頭戴鶡鳥冠,冠帶繫於頜下,蓄八字鬍,身穿雙層長襦,外披魚鱗甲,前胸、後背各有帶狀花結三朵,下穿長褲,足蹬翹尖履。
檢視圖片兵馬俑報到:騎兵俑與鞍馬 曹銘宗
秦兵馬俑坑的陶俑非常逼真,每一件的年齡、身材、形象、神態、表情各不相同,鬍鬚、髮型、腰帶等都不一樣,就連鎧甲的堅硬、戰袍的飄動都表現出來了。
陶馬也是一樣,雙耳豎起、鼻孔粗大、眼神專注、筋骨堅實,就連口中的牙齒都看得見。
兵馬俑坑的兵種主要分成車兵、步兵、騎兵三大類,騎兵騎馬作戰,依所在位置而有不同,馬則分成拉車的馬和被騎的鞍馬,生動呈現秦代騎兵形象。
二號兵馬俑坑出土一批騎兵俑群,共有陶質鞍馬一百一十六匹,每匹鞍馬前有牽馬的騎兵俑一件。騎兵俑的冠帶及衣著較為緊密,一手牽馬韁,一手做持弓狀,立於鞍馬前方,神情機智果斷。騎兵俑的服飾是秦人與古之「胡服」交融的例證。
鞍馬被雕塑成大小與真馬相似,四蹄矗立,強健有力,兩耳前聳,尾巴成辮形,馬背上部雕鞍,上有鞍釘,馬肚下有兩條肚帶,帶頭相接處的參扣位於馬肚左側。
2013-04-11 22:31:45 補充:
I hpe i can help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