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 目前已知擁有2顆衞星,分別是火衞一與火衞二,都是火星從小行星帶中捕獲的天體。這2顆衞星都是在1877年由美國天文學家阿薩夫·霍爾所發現的,後來分別以希臘神話神祇福波斯及得摩斯,它們都是戰神阿瑞斯之子。
如果觀測者站在靠近火星赤道的地表上觀測夜空,他將會看見火衞一的盤面可以達到滿月時的3分之1。它角直徑在升起時為8',而在天頂時可以達到12'。如果觀測者距離赤道越遠,火衞一將會逐漸縮小,從火星的冰帽極地是無法看見它的,因為它終年位於地平線下方。而火衞二看起來更像是一顆行星或明亮的恆星,只比地球上看見的金星稍微大一點而已,角直徑約2'。而太陽在火星夜空的角直徑為21'。雖然火星上不會出現日全食,因為衞星太小而且距離過遠無法完全遮掩太陽。不過火衞一的月全食則是相當頻繁,幾乎每天晚上都會發生。
火衞一及火衞二的運動與月球的運動非常不同。移動快速的火衞一從西方升起,東方落下,並且在11個小時後再度上升。而剛好位於同步軌道外側的火衞二,則會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從東邊升起。雖然火衞二的公轉週期超過30小時,但是它仍然會花費2.7天的時間才在西邊落下。火衞一及火衞二都遭到潮汐鎖定,所以它們總是以同一個面朝着火星。因為火衞一移動的速度大於火星的自轉速度,所以它們之間的潮汐力正逐漸穩定地縮小公轉軌道。這意味着火衞一最終將會越過洛希極限,遭到潮汐力的撕裂。幾個火星表面的環形坑洞顯示過去可能曾經有其他小型衞星已經經歷這樣的過程,並導致火星表面的風貌完全改觀。而火衞二的距離夠遠,所以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逐漸緩慢的增加,與月球一樣。
火星環
火星的兩個衞星一直被認為可能產生一個環繞火星的環系統,由衞星受小隕星撞擊後飛濺的細小岩屑組成,稀薄黯淡不易觀察。經模擬顯示兩衞星會各產生一個環,這環並非平面,而是呈環體(toroid),且形狀會受太陽風影響而變形。1989年火衞一2號橫越火衞一軌道時、觀測到等離子與磁場異常的「火衞一事件」(Phobos events)常被拿來探究環的存在與否。
排序 編號及名稱 圖像 直徑(公里) 質量
(kg) 半長軸(公里) 公轉周期‡ (h) 相對火星地表
的公轉周期 Mars I火衞一/ˈfoʊbəs/
FOE-bəs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e/Phobos_moon_%28large%29.jpg/50px-Phobos_moon_%28large%29.jpg
22.2 km (27×21.6×18.8)1.08×10169 377 km7.6611.12 h (0.463 d)Mars II火衞二/ˈdaɪməs/
DYE-məs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3/Deimos-viking1.jpg/50px-Deimos-viking1.jpg
12.6 km (10×12×16)2×101523 460 km30.35131 h (5.4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