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戰開戰原因經過
求一,二戰開戰原因經過
手上擁有的資料:
由於歐洲國家爭奪殖民地及資源
所以各國開始向周邊土邊發動戰爭
德國爭奪摩洛哥兩次.但是失敗
意,德,奧-> 三國同盟
英,法,俄 ->三國協約
然後 英國 德國 軍備競賽
德國 意大利 ->極端文族主義
極端文族主義 :主張戰爭
塞拉耶佛事件..引發一次大戰
義大利轉移陣營去三國協約
最後 三國同盟(德,奧) 輸了
德國需要簽署凡爾賽條約
(凡爾賽條約內容:66憶英鎊,要負上一次世界大戰的責任,割地(來因河區),限制兵力數量)
經濟大衰退
二戰:
意大利因在一戰後未得到利益
德國不能接受凡爾賽條約 ,人民不滿總統簽署條約所以下台
希特拉上台..亦推行極端文族自義,禁止新聞自由.....之類..主張戰爭
俄國->蘇聯..跟德國簽署(互不攻打條約?)
而為德國發洩怨氣.波蘭被攻打..但英國及其他國家亦沒有阻止
當餘下英國及蘇聯未被攻打時..德國攻打蘇聯
德國戰敗
二戰結束
回答 (4)
✔ 最佳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Austia-Hungary(奧匈帝國)想攻打塞爾維亞
德國給無限支持
俄國參戰原因:
幫助塞爾維亞
英國參戰原因:
德國攻打比利時
法國參戰原因:
跟隨俄羅斯,同盟
意大利參戰原因:
英呿答應給好處
美國參戰原因:
德國破壞美國船隻
2013-04-12 18:27:42 補充:
注意:
俄國於1917年中途退出
原因;
蘇維埃政府希望停止戰爭
造成的巨大損失
一戰結果:
同盟國勝利
德國戰敗
巴黎和會:
蘇聯没有參加
主要內容:
1.山東交給日本
2.德國須交出所有殖民地
3.德國須割讓部分土地
4.俄國東部部分割出,成立新國家
例子:Poland(波蘭)
5.奧匈帝國解體
分裂為奧地利和匈牙利
2013-04-14 18:44:50 補充:
俄國在二戰前和德國簽了
德蘇互不犯條約
但在兩年後
德國破壞了條約
在德國攻打奧地利
英國不理會
還支持德國
因為英法怕在蘇聯
的共產主義傳入
加上英法的經濟還没回復
在德國攻打波蘭時
英法開始動手了
因為德國的土開始擴張了
參考: 朔田流星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當時稱之為歐戰,因為主要參戰國為德國、奧匈帝國(兩國同文同種,同為德意志人,亦簽定鋼約)、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三國協約)、意大利帝國及美利堅合眾國。除了意大利於1915年參戰、美利堅合眾國於1916年底宣戰外,所有國家均於1914年7月底至8月中已開戰。
開戰原因:除了樓主提及的殖民地及資源爭奪(如波斯尼亞危機、摩洛哥危機)、軍事條約的建立、軍備競賽(英德爭相建立無畏艦、歐洲所有國家的大幅擴軍)及極端民族主義(俄羅斯帝國及塞爾維亞的泛斯拉夫主義),德意志帝國的迅速強大及德皇威廉二世的連番的軍事冒險更是戰爭爆發的關鍵,直接引發塞拉耶佛事件。
1871年普魯士帝國(德意志帝國前身)在國皇威廉一世及首相俾斯麥領導下徹底擊敗拿破崙三世領導的法蘭西第二帝國,一雪半世紀前拿破崙一世幾乎消滅普魯士帝國的恥辱,威廉一世更在法國凡爾賽鏡廳即位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帝,激起法德的仇恨。埋下德法兩國一戰及二戰對抗的伏線。但法國深明自己實力決不能擊敗德意志帝國,因為當時的德意志帝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均大幅提升,在全國大量興建鐵路,工業產值進幅更直迫美國,成為全歐工業產值之冠,國勢蒸蒸向上,難免成為眾矢之的。
而威廉二世的政策,亦使德國陷入一戰的旋渦。俾斯麥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防法為主,無意打破全歐的勢力均衡。因此,除了三帝同盟(德俄奧同盟)、三國同盟(德意奧同盟)外,亦有再保險同盟(德俄同盟),避免東西兩線的戰況。然而,威廉二世繼位後,深感國家軍力強大,即使英法俄三國聯合攻德國,德國亦有能力反抗(即三國標準,即德國十九世紀中後起軍事力量大幅增加,必需通過三大歐洲強國,即英法俄三國才可有效抵抗,而意大利當時工業化程度不高,不算強國),何況,德國仍有小同盟奧匈,雙方更簽定鋼約,奠定日後德奧對抗歐洲的戰局。威廉二世亦了解到要進一步發展德國的經濟,重新瓜分殖民地是唯一方法,結果對英法多次挑釁(摩洛哥危機),又支持奧匈對巴爾幹半島的強硬政策(支持門特尼哥羅、波斯尼亞等斯拉夫人聚居地的獨立,並加以吞併,削弱塞爾維亞的力量),而德國在塞拉耶佛事件後對奧匈表示無條件支持(空白支票),促成一戰的爆發。
關於一戰的過程,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1914-1916年)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具優勢、第二階段(1917年)戰局膠著、第三階段(1918年)德奧的同盟集團徹底戰敗。
可以這樣說,德奧聯盟表面上一直佔據上風,但他們從來沒有贏的可能,只能等著戰敗。關鍵在於要打長期戰爭,只能靠本土及外來糧食應急,德國雖然工業化程度極高(僅次美國),但糧食始於要由俄國及美國供應,一旦戰爭爆發,德國固然不能接收俄國糧食,而美國的糧食亦被英法購入,補給注定不足。
另一樣表面偶然,實際必然的事是美國的參戰。普遍認為美國參戰在於德國對墨西哥的軍事支援及無限制潛艇攻擊,但事實上美國不可能看著協約國戰敗。戰爭爆發後,法英兩國均急需大量軍備、糧食應付戰爭,而美國正正能製作大量先進軍備及糧食,於是英法兩國將手上的美國債券大量放售,換取金錢購入糧食。到後期債券及國家儲備亦不足時,便向美國銀行大量借款。若英法戰敗,美國銀行所有的借券將會變成廢紙,因此美國決不能袖手旁觀,任由英法戰敗,美國參戰乃必然事實。
2013-04-15 16:20:28 補充: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主要是巴黎和會的徹底失敗及所有國家(包括英法德蘇)對形勢的錯判。
巴黎和會後,德國的13%土地割讓給波蘭、比利時、法國等地,魯爾工業區被法暫時佔有、但澤被迫開放為自由市,所簽下的戰爭罪責條款(承認發動戰爭的所有責任)引起了德國人民的不滿,就連一戰期間任職陸軍統帥,威瑪共和國總統之一的興登堡元帥亦有「與其接受恥辱和平,不如死在戰場」之歎。順帶一提,德國的戰敗,除了英法美聯軍的步步進逼外,德國內部政局變天亦是原因之一,先有基爾港水兵叛變,拒絕接受進攻的命令,柏林更有共產主義者的革命,迫使威廉二世投降,因此不少德國人,包括曾在一戰期間作戰的希特拉認為德國戰敗是蘇聯導致。
WAR USE 2012 Way Outside Of Universe
WAR USE 2002 Way In America Of Usage
參考: Bi Renduzhi 2013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25: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408000051KK002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