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大種」呢?

2013-03-29 3:32 pm
據《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載‧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以上二首四句偈,大種就佔有四句,如是....


★★ 何以解:「大種」呢? ★★

===冀諸善知識,慈悲分享喔!感恩~~

回答 (16)

2013-03-29 9:35 pm
Ans: 大種 =畫布 ....畫師 =你 ......異相 =虛妄 =色彩

:工畫師 =您畫畫

分布諸彩色 =作畫當中

虛妄取異相 =顏色的差異 產生 " 相 " = " 虛妄 " = " 您自己畫的 "="是 無明 所畫 "

大種無差別 =畫布是白色的 =純淨無染 無差別 =無 分別心 =平等

大種中無色 =畫布是白色的 =純淨無染 無色 =清淨

色中無大種 =色彩中沒畫布 =純淨無染 無色 =覺 =覺醒自性 "異相 =虛妄 =是空"

亦不離大種 =色彩離不開畫布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自在" 於 畫布 色彩 不受影響

而有色可得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自在" 於 畫布 色彩 不受影響

2013-03-29 13:43:29 補充:
大種 =畫布 =自性 =菩提心
2015-04-29 9:44 a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13-03-31 6:18 pm
我看你是天線寶寶"丁丁"。

2013-03-31 19:30:05 補充:
說得比東降好太多了.......畢竟是向上發展得作業。
2013-03-30 9:03 pm
地水火風空,五大種,或稱基本元素。
科學家證實顏色或色彩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人對顏色的感覺不僅僅由光的物理性質所決定,還包含心理等許多因素,比如人類對顏色的感覺往往受到周圍顏色的影響。有時人們也將物質產生不同顏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稱為顏色。
一個物體的表面的結構使得它有間隙的吸光和反光的部分,而這些不同的光學特性的部分之間的距離與光的波長相應,那麼白光照射到這個表面上時就會發生衍射,一定顏色的光會被向一定的角度反射。這個物體的表面就會產生特別的彩虹般的閃光。孔雀的羽毛、蝴蝶的翅膀、貝殼的殼紋等就會產生這樣的結構顏色。最近一些汽車製造商也使用特別的漆來達到這樣的熒光效果。

2013-04-01 15:13:45 補充:
大師們好,佛經可以解釋得很不聱牙,如果科學上可以釐清的事實,也是可以使用,讓人很簡易的了解,不是嗎?
大師這兩行文不才白話說啦!
就像畫家作畫著色的時候,運用他的想像力上色,一樣的顏料組合成不同的圖畫。
地水火風空等基本元素都是沒有顏色,顏色(由光的波長所成)中也沒有基本元素,但跟基本元素交互作用(如折射、反射現象),呈現出顏色。
大師們認為是不是變得非常簡單呢?
阿彌陀佛
snackshop合十
頂禮華嚴海會諸佛菩薩

2013-04-01 15:15:38 補充:
地水火風空等基本元素都是沒有顏色,顏色(由光的波長所成)中也沒有基本元素,但光跟基本元素交互作用(如折射、反射現象),呈現出顏色。


對不起少打一字
參考: 維基百科
2013-03-30 8:41 pm
何以解:「大種」呢?
[大種]=[大衆]失大衆如何能大種?
假設大家不種?那[因果]是不成立的==
2013-03-30 7:30 am
非常勉強的說﹕那是客觀性有始有終的形容詞,也是完整性無始無終的代名詞~~




目前是過程中現在想接近(大種)有點困難...。
2013-03-30 1:21 am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譬如工畫師」,工,就是善巧的意思,這個人是善於畫畫的人,可以為人師範了,就是一個很成功的畫家,工畫師。我先順一順文。「分佈諸彩色」,就是他用各式各樣的顏色畫畫,或畫一個山,或畫一個樹,或畫一個河流,各式各樣的畫,顏色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彩色,去安排這個山、這個水,就這樣子。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畫出這個山、這個水、這個樹、這個花,我們人去看見這個山、這個水、這個人物的時候,我們心裡面就有執著,但是,這個執著者是誰呢?就是畫畫的自己,這個畫家自己畫出來以後,自己就執著這個山水,自己在執著,「虛妄取異相」,就是虛妄的、錯誤的去執著這個山這個水。這個山水是畫的,當然是假的,不是真是山,也不是真是水,但是,你畫出來以後,你就執著這個山、這個水,去執著它。

  「大種無差別」,大種,就是地水火風、堅濕暖動,叫做大種。種者,是因也。一切色法都是由地水火風組織成的,所以叫做種,種是因,因此而有彼。大,就是廣大的意思,山河大地是很廣大的,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所以叫做大種。

你畫一棵樹,這棵樹也是地水火風組成的,水裡面也是有地水火風,山也是地水火風,在地水火風這一方面來說,是無差別的,但是,在畫出來的東西就是有差別,山就不是水,樹就不是花,各式各樣的差別。就是用堅濕暖動的成份不一樣,堅(就是地)用得太多,就變成黃色,水的成份太多,就變成白色,都是地水火風,但是組織的成份不一樣,所以變現出來(畫出來)的山水就不一樣,但是,在大種這一方面來說,地也好,山也好,水也好,是無差別的。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大種是個假名。大種是生命,是「能」。《六祖壇經》惠能大師的修行心得,在早期惠能大師還用「佛性」這個名詞,所以在《六祖壇經敦煌本》惠能大師在東山寺說的偈是這樣的:

(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二)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六祖壇經》到了【南頓北漸第七】

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箇知解宗徒。

惠能大師表演了這一段,離一切名相,用的是「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覺林菩薩也是一樣,用了不得已的假名「大種」。


要理解這段說明,先從第二句「色中無大種」來理解,《圓覺經》有一段佛陀指導普眼菩薩,用分解法來找,找到最後發現原來「身心皆是幻垢」,果然「色中無大種」。有時我們會剪指甲,會流鼻涕,會吐痰,這些「指甲、鼻涕、痰」之中,果真是「色中無大種」。既然色中無大種,那麼大種中自然無色。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生命需要累劫至各道學習,為了方便在各道的特定環境學習,因此生命必須有載具,而這個載具就是形形色色不同的外相。每次再來,載具都可能不同。上一次是英偉大丈夫,下一回可能是池塘小雌龜,或許也曾是光主,更必須到人間歷練。佛陀釋迦牟尼就是如此,從最遠因緣善慧行者起,歷十萬劫,端看學習的需要,在六道中取不同的載具而展現生命至諸法如宜。因此為生命學習故,雖然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但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2013-03-29 18:11:31 補充:
東降大德

我不知道你俇吠是否針對我
若不是 是最好
學佛要學到惹禍上身
也不是我樂見的
請你不要以為我是新手就欺人
好自為之...................

2013-03-29 18:24:57 補充:
你不用理我
沒關係
雍先生................

2013-03-29 18:48:37 補充:
你看人大小眼
你慢慢玩.........
參考: 水天部落格
2013-03-29 11:40 pm
[[色]]...四大與四大所造!!
2013-03-29 11:25 pm
隨喜讚嘆,愚餘大師!慈悲開好題!
何以解:「大種」呢?

原文: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白話文:這個識與見,以及地,水,火,風,空,合起來叫七大,七大之相雖妄,然其性則真,圓滿融通,皆是如來藏性,本來沒有生滅而常住不動。

為何七大之相皆是虛妄?(楞嚴經四卷)

原文:真妙覺明。亦復如是。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

白話文:真覺妙明之心,也是圓融無礙,不變隨緣的;猶如虛空,隨日,雲,風,雨之七種緣,而顯出七種不同的現象。
真心雖然不是地、水、火、風、空,而能隨緣顯現地、水、火、風、空。
若以空發明,就有空發現;若以地、水、火、風、來發明,就有地、水、火、風發現。
若以地、水、火、風、空同時來發明,就同時有地、水、火、風、空發現。

註解:以空發明的,如菩薩循著淨空之業,即現虛空身;如凡夫循著染空之業,即現空無邊處身。
以地發明的,如菩薩循著淨色之業,即現實報莊嚴土;如凡夫循著染色之業,即現有漏穢土。
以水,火,風發明的,如羅漢則現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如菩薩則現慈風徧拂,以除眾生熱腦;凡夫循著有漏之業,則現水,火,風三災。若俱發明者,則有俱現者,如天人見水是琉璃寶地,可以履之而行;人道見水就是水,可以取為飲料。餓鬼見水是火,雖渴不得飲。
無不是循著業感,俱時而現。所現之相,非因非緣,非離因緣,正如非日非空,不異空日的一樣道理。

原文:云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準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雙。云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白話文:什麼叫做『若俱發明則有俱現』呢?
正如一大池水,水中現出一個日影,若是兩人同時在池邊看日影,張三向東走,李四向西走,張三看見水中的日影,也跟著他向東走,李四看見水中的日影,也跟著他向西走;一個日影向東,一個日影向西,並沒有固定的標準。
因此我們不該說:啊!日是一個的呀!為何各走各的呢?各走各的日影既然是兩個了,為什麼水中只有一個日影呢?
依此翻覆推求,都是虛妄,是無可指陳的;照這樣看來,七大之相,原是虛妄,無庸究詰。

佛說:如來藏的本體,雖然不變,但其用則會隨緣。隨緣與妄心相應,而變出色與空,就會周徧於法界。是故於一真法界中,就妄見風之動搖,空之澄寂,日之光明,雲之昏暗,眾生不曉得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違背本有的覺性,攀緣塵相,故此發出塵勞煩惱,惹出輪迴生死的苦相。

迷者輪迴轉,悟者輪迴恝。 若要到彼岸,须是自生智慧。渡河之者,來去自在,一過永遠,一悟永悟,更不復迷。煩惱化為菩提,生死變成涅槃,老老實實依教奉行,須是般若智慧。
迷者此岸。悟者彼岸。經云:“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經由看破,勘透一切,究竟頓悟涅槃後,從前多種方便,有為之法,盡是閒家具,留與後人看。
僅供參考
~小葉子~

2013-03-29 17:00:25 補充:
金剛經:如 來 常 說 , 汝 等 比 丘 , 知 我 說 法 如 筏 喻 者 。 法 尚 應 捨 , 何 況 非 法 。

2013-03-31 18:45:03 補充:
文意的「大種」?真正實質涵義:『見、識、空、地、水、火、風』稱為七大,較為融通。
一位善於工畫師,他縱然將心中的所見的七大,完完全全意境寫實融入畫裡,再怎麼活靈活現,還是假相,因為不識得真心,眾生唯物論,為物而所轉,以虛妄心的攝取萬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是故怎麼也離不開七大的虛妄的萬相,一直輪迴三世生死苦海,怎麼脫離色的所見所聞呢?最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古德言:佛是過來人,眾生是未來佛,佛已解脫輪迴,只有當下,那麼輪迴就等於祂過去的塵緣影事,因為佛在每個人的心靈台裡,倘若您已成佛跳出苦海圓圈圈,那麼您也會承認過去的輪迴之事,就是塵緣

2013-03-31 18:46:24 補充:
就是塵緣影事。
這個塵緣影事,就是等於眾生在這三世輪迴所親所見真實的一切萬物與事。
張三,李四,只有兩人,各有兩個說法(日影),放大至百,至千,至萬眾生,倘若(眾生證悟明心見性都成未來佛)所說的所見的不就是各自的影子而己嗎(了知過去三世宿命通)?重點在觀水日影,也可觀大地一切萬物影相。
修清淨心是為心海不要因攀緣三毒六慾外來而起波,為什麼?要平靜才能映出萬物,自然能意會每種生物的行動與聲音。(譬如:水中天)
把心喻為心鏡或心海,空海,清淨寶覺的真心,經過修鍊愈磨愈亮。或者最終的境界,心中三昧如海映出萬物生靈,周遍法界。

倘若一個人以謙卑心,把自己的心空出來,心完全放在眾生身上,那麼您的心,

2013-03-31 18:49:56 補充:
度眾生的心,跟佛的心一樣,與眾生的心融為一體。如同一粒塩化入大海,每個眾生都有佛性。倘若石子在三世輪迴中,一直循環翻滾,滾石不生苔,終究還是石子。

2013-03-31 18:55:52 補充:
,因回答欄字限,轉意見續文:
當修行者,心修到妙明真心,法性身,行者,到達佛的境界,真心活在眾生心裡,自然能映出一切萬物的心在想什麼?與其說是他心通或者宿命通,當然佛教是不談玄奇此類言語,避免誤導。(對修行者程度境界而言,不多加敍述。)

一顆妙明真如心,心精發露,遺卻能聞之根與所聞之境,變成六根互用,都不再分界限;六種知性渾成一個圓融清淨寶覺。
這清淨寶覺的真心,融合一切精神界和物質界,圓滿十方,明照法界,所謂盡大地是自己的光明,盡虛空是自己的全身。
(這是觀世音菩薩已達的境界,也是我們修行最終的目標,證得最殊勝最上菩提。共勉之)

2013-03-31 18:56:17 補充:
這樣回答,也許末學膚淺知見,只有這些,在下自知不足,能否多給修習時日再精進,來補足漏失。佛板中人才濟濟,期待由佛板修行較高的道友來說明參照指導與教晦,感恩~
2013-03-29 6:51 pm
~後學靜心淺見~

後學祝福大家先進前輩好友身安道隆!後學祝福大家先進前輩好友法喜充滿!


佛、法、 僧三寶...應當要恭敬,佛、法、 僧三寶﹒

佛、法、 僧三寶...應當要禮敬,佛、法、 僧三寶﹒

佛、法、 僧三寶...應當要讚嘆,佛、法、 僧三寶﹒


佛、法、 僧三寶...應當要虛心接受,愚餘老人法師先進前輩好友的慈悲開示,﹒

佛、法、 僧三寶...應當要聞過則喜,愚餘老人法師先進前輩好友的慈悲訓勉﹒

佛、法、 僧三寶...應當要真心懺悔,愚餘老人法師先進前輩好友的慈悲教誨﹒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23: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329000016KK005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