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意思是什麼?

2013-03-23 6:08 pm
「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意思到底是是什麼阿
拜託很急

回答 (4)

✔ 最佳答案
「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因為求學離家在外,之後又因為工作,又或因為成家、養育子女種種原因,無法抽空回鄉看望父母時,卻忘了,父母已一年比一年更加衰老了。 似乎,人生總也有忙不完的事,在一推再推之後,能奉養父母的時間,也隨之流逝。丘吾子的悲傷,誰能真正體會到呢?少年離家,可至年老回來時,一踏進家門,卻再也見不到父母了!錯過了奉養父母的機會,是人生多大的遺憾,逝去後,怎麼能追得回來呢? 《論語》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當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不便,此時,正是需要我們在身邊照顧的時候。記得有一位女士,因遠嫁外地很少回家,有一次她回家時,卻發現年老的母親走路一跛一跛的。一看纔知道,原來,母親因為年紀大了,無法彎下腰來剪自己的腳指甲,使得指甲長得太長而嵌入肉裡,造成流血、流膿。當女兒看到母親這雙受傷的腳時,不禁難過得哭了,母親多麼需要她的照顧啊!於是從此,她每周都會回來看望母親一次,為母親泡腳、剪腳指甲。 在我們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照顧纔能長大;可當父母年老需要我們照顧時,我們能否也陪在他們身邊,像當初他們照顧我們一樣,幫他們穿衣,給他們蓋被子,為他們剪指甲,挽著他們一起散步…… 時光易逝,在我們還有機會盡孝時,莫要再等待,丘吾子的遺憾警示我們:行孝不能等!
參考: 天之心
2013-03-24 8:15 pm
我覺得
候選編號 003的答案比較詳細耶

為什麼大家都選2 ????
2013-03-23 9:53 pm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原文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

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

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

孔子闢車與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少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

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

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
譯文

孔子外出。聽到有哭聲非常悲哀。

孔子說:“快趕車,快趕車,前邊有賢者。”

到了哭聲傳來之處,發現原來是皋魚,他披著麻布短襖,抱著鐮刀,在路邊哭。

孔子下車對他說:“你家里莫非有喪事?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傷呢?”

皋魚說:“我有三件事情做錯了。年少時出外學習,遊學諸侯,回來後雙親已死了,這是第一錯;因為我的志向高遠,所以放鬆忽略了侍奉國君的大事,這是第二錯;我跟朋友雖交往深厚,但卻逐漸斷了來往,這是第三錯。樹枝被風吹了很久想靜下來,但風卻一直不停息,(樹枝只得繼續搖),(兒子被雙親供養了很長時間)想由自己供養雙親了,但雙親卻沒有等待兒子的供養就早早去世了。逝去了就永遠追不回來的,是時光;過世後就再也見不到面的是雙親。請讓我從此告別人世吧。”

於是站立不動被太陽暴烤枯槁而死。

孔子說:“ 同學們你們應引以為戒,經歷過這件事,足以讓人知道該怎麼做了。”

於是,就有十分之三的學生辭別回家贍養雙親了。

========

意思是這個哭的人感嘆:

子欲養(ㄧㄤˋ)而親不待→

(為人子女的人,從前有時間可以侍奉父母時,卻沒有好好盡孝道;等到後悔的時候,父母都已經過世了)

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養※

ㄧㄤˇ >>>養育子女、飼養寵物 (對下)
ㄧㄤˋ >>>奉養父母 (下對上)
========

後喻事與願違,不盡人意。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多用此語。

但現今也還是多以「原意」做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

明朝 高明也在《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引作:“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部份後人常因這段故事收錄在孔子的書所誤,以為是孔子所言,
這句話應該是「皋魚」說的,而非孔子。
參考: 劣者
2013-03-23 6:29 pm
當父母還在的時候不出外景遠東遊玩

兒子想要養的時候親人不在 這兩句話提醒我們孝順父母要及早


收錄日期: 2021-04-30 17:40: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323000016KK010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