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沒外科手術,古人是如何醫治像盲腸炎等須開刀的病?

2013-03-22 9:51 pm
中醫沒外科手術,古人是如何醫治像盲腸炎等須開刀的病?

不會只有等死吧?!^^

詳情?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574219/o/20130322134858.jpg

回答 (4)

2013-03-22 10:35 pm
✔ 最佳答案
中國古代的腸廱即今日的盲腸炎;古時醫治盲腸炎,一般採取針刺和艾灸的方法;在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足三里的下面,上巨虛的上面,上巨虛代表大腸,而足三里代表胃,也就是在大腸和胃之間,醫師按壓會找到一個反應點。這個點就是闌尾的反應點,針刺以後會緩解闌尾炎的症狀,消除闌尾內出現的炎症。 《金匱要略》中的處方「大黃牡丹皮湯」也可醫治腸廱(盲腸炎) ;“大黄 四兩 ,牡丹 一兩 ,核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以水 六升 ,煮取 一升 ,去滓,納芒硝,再煎沸,頓服之。

2013-03-23 11:09:06 補充:
古代醫籍如《金匱要略》、《素問厥論》、《外科正宗》,都有說明不論用針灸或湯藥醫治腸廱(盲腸炎) ,必須在膿未成前才可以,一旦膿已成,向外穿破腹壁(腹膜炎) ,就神仙都難救了。
2013-03-23 11:25 pm
中醫與西醫的外科概念不同,外科與外科手術是兩回事。
西醫以手術為核心,善於處理急性損傷及必須以手術治療的疾病。
中醫外科定名始于明朝汪機所著的《外科理例》,在前序中說:"以其癰疽、瘡瘍皆見於外,故以外科名之"。
中醫外科是與內科是相對而言,凡生於體外,可肉眼察診,有外部症狀存在,如瘡瘍、眼病、耳鼻喉、口腔、肛病、乳病、甲狀腺病、皮膚病、意外傷害(包括蟲咬獸傷、水火燙傷)等等,均屬中醫外科。
在現代化過程中,部份中醫外科病已獨立成科,如跌打現屬骨傷科,五官疾患現屬五官科,肛門疾病現屬肛腸科,癌病現屬腫瘤科。
除此之外,中醫外科病名繁多,與西醫病名迥異。「瘍」或「外瘍」是中醫外科病統稱。其他常用的外科名詞有:瘡瘍:廣義指一切體表淺顯的疾患總稱。狹義指感染引起的體表化膿性疾病,如癤、疔、發、癰、發、疽、流注、瘰癧、內陷等;皮膚病:瘡、疹、斑、癣、疣、痘等;肛門病:肛痔、肛周癰疽、肛裂、脫肛等;腫瘤病:癭、瘤、岩、失榮、翻花瘡等;利刃所傷等;亦包含各種感染、周圍血管病、損傷雜病等。
中醫外科不但與西醫外科有概念上差異,在發展認識及治療方面亦有獨特之處。
中醫外科臨床,在辨証同時,亦結合整體,以內外手法進行治療。雖然對矯形、創傷、痔瘻、膿腫等也使用手術療法,但更注重疾病內外的結合統一,以藥物治療為重點。在中醫外科發展史上,金元以前醫家們集中研究瘡瘍及具體方藥治療,之後才轉向對病機、辨証施治的理論研究,建立了消、托、補的基本原則,還結合陰陽、三焦辨証等。
在某些疾病如癰、發等亦會切開讓膿流出,亦有以針灸治療乳腺病、甲狀腺病、周圍血管病等。
無疑,西醫手術治療了一些中醫較弱的疾病,廣泛為人接受,但亦眾人皆知,手術並不是萬能,很多病在手術後問題反更複雜。那些腎結石、膽結石等,除非石已有一定大才需手術,較少的以中藥亦可解決;腦腫瘤、心血管閉塞等更肯定中藥可解決。
2013-03-23 7:52 pm
大黃牡丹皮是傳统盲腸炎複方,自已上医砭個网搜下啦,無論中医西医都有正反两面缺點!其實西医同人開刀可追朔到希波克拉底古希臘年代,積集無數医死人唧經驗,到現在都久不久都有中医西医有牌無牌,又或者係實習至外國專科高級專家醫D安全性極高至極危險唧病都隨時醫壞或醫死人,有醫院更被人冠上死亡医院之稱號!在於現今世人對現今醫学有几多認知!

2013-03-23 12:05:29 補充:
我極之同意樓上所講盲腸唔理,時間一久會造成感驗變成腹膜炎,但其實去到最後個步都係要割!怕劏就係人都會架嘞!你咪信人講中藥可以完全無危險!好多時只係自已呃自己啫!
2013-03-22 10:08 pm
對啊,古人平均年齡係三十七歲,拜託科技發展令你長壽。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29: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322000051KK001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