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情况

2013-03-22 4:41 am
求 西漢末情况, 急!!!

回答 (3)

2013-03-22 5:12 am
✔ 最佳答案
你好!

中衰(公元前47年-公元9年)[編輯]衰於元成宣帝於43歲時病死,漢元帝即位。元帝即位以後,一反宣帝時期的政策,大力推行儒家空闊不切實際的政策,致使豪強大地主兼併之風盛行,國家的吏治也開始敗壞,中央集權逐漸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後來的漢成帝更沉迷女色。王氏的權力愈來愈大,自王太后的親戚王鳳以來,全由王氏子姪出任大司馬大將軍,王氏在朝廷的勢力日漸鞏固。[編輯]鐵官徒起義漢在弘農等郡設立鐵官,利用刑徒冶鑄鐵器,在殘酷的奴役下,陽朔三年(前22年),潁川(今河南禹州)鐵官徒申屠聖等人發動起義,申屠聖自稱將軍,奪取武器,殺死官吏,歷經九郡;永始三年(前14年),山陽(今山東金鄉)鐵官徒蘇令等人發動起義,奪取武器,殺死官吏,歷經十九郡國,沿途釋放囚徒,殺死漢東郡太守和汝南都尉。最後被漢軍鎮壓下失敗。[編輯]敗於哀平漢成帝死後,成帝皇后趙飛燕聯同太子合力排擠王氏。太子即位是為漢哀帝。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宮禁。大司馬王莽見大勢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議暫時退讓,結果王莽辭官回到新野新鄉封國。漢哀帝死後,王氏權力再冒起,此時,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漸干預朝政。最後,他弒孝平,廢孺子,於9年1月10日正式稱帝,改漢為新,西漢結束。
(2)王莽個人才能
王莽於9年1月15日偽造符瑞登基,廢西漢最後一位君主孺子嬰為安定公,改國號新
王莽篡漢
此時王家因長期安逸而浮華奢持,但王鳳之侄王莽節儉樸實,酷好儒術,禮賢下士,漸得王鳳與皇太后王政君的重視,於前16年受封為新都侯,並於前8年擔任大司馬一職[3]。
當時地方百姓備受地方豪強、地主欺壓,國家已是一片末世之象,民間「再受命」說法四起。此時王氏勢力尚在,王莽本人更受儒生懷念與人民的擁戴。前1年汉哀帝去世,王莽奉王太皇太后王政君之命,重返朝廷擔任大司馬[3]。
政局的王莽積極推行篡位之路,他擁立年僅九歲的汉平帝為傀儡,並且陸續受封安漢公、宰衡[註 2]等崇高之職。他以王舜、王邑為心腹,甄豐、甄邯、孫建為將領,平宴與劉歆為參謀。打擊何武、公孫祿等反對他的大臣與傅、丁、衛(漢平帝母家)等外戚勢力。王莽又積極施行善政,攏絡人民。民間有災害即捐錢賑災,擴充太學以徵求各地人才,甚至操弄讖緯、杜撰古史以獲取禪位的合法性。到了5年,朝中一片都是王莽勢力,王莽受封「九錫」,汉平帝十分不滿。同年,王莽毒死汉平帝,迎立宗室子嬰即位,即孺子嬰[4]。最後藉由眾大臣以讖緯之事推舉,王莽得以對內稱「假皇帝」,對外稱「攝皇帝」。8年王莽正式改朝換代,建國「新」[5],即新朝,西漢滅亡[3]。

2013-03-29 2:29 am
王莽改制是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始建國元年(9年)。王莽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夠基的先河。王莽是儒家學派巨子,有其政治理念,並且開始進行了一系統驚天動地的全面性社會改革。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及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且朝廷朝令夕改,使到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及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急劇滅亡。王莽稱帝前後七八年間(公元7—14年),主要是改制。 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西漢後期,朝廷的賦稅勞役日益嚴重,統治階級“多畜奴婢,田宅無限”,奢侈揮霍,弄得民窮國虛,土地兼併和奴婢、流民的數量惡性膨脹,成為當時嚴重的社會問題,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趨尖銳。 在此背景下,掌权的王莽力图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而着手于改制。在此背景下,掌權的王莽力圖解決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而著手於改制。   









王 田 制王田制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颁行了王田制的诏书,指出古时行井田制,国给民富,秦汉以来破坏了井田制,土地兼并严重,“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提出了王田制方案: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頒行了王田制的詔書,指出古時行井田制,國給民富,秦漢以來破壞了井田制,土地兼併嚴重,“故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奸”;提出了王田制方案: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日“私属”,皆不得买卖。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日“私屬”,皆不得買賣。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九百畝)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製度。





  所谓王田制,实质上是个均田的制度。  所謂王田制,實質上是個均田的製度。 这是针对土地兼并和贫官分化,打算做到“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以缓和阶级矛盾的土地制改革的方案。這是針對土地兼併和貧官分化,打算做到“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以緩和階級矛盾的土地制改革的方案。 这种王田制,是从书本上学古代的井田制,想解决现实的土地问题,是托古改制,比之师丹的限田政策还有过之。這種王田制,是從書本上學古代的井田制,想解決現實的土地問題,是托古改制,比之師丹的限田政策還有過之。 但经过几年,到了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中郎将区博提议,并田制废之已久,不可复行,现在“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但經過幾年,到了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中郎將區博提議,並田制廢之已久,不可複行,現在“天下初定,萬民新附,誠未可施行”。 王莽也明知实行起来困难,乃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这实是向大土地所有者妥协,听任土地买卖,而宣告王田制中废。王莽也明知實行起來困難,乃下令:“諸名食王田,皆得賣之,勿拘以法。”這實是向大土地所有者妥協,聽任土地買賣,而宣告王田制中廢。  



   



奴婢政策奴婢政策





  王莽在颁行王田制诏书中,指责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而规定“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王莽在頒行王田制詔書中,指責買賣奴婢有違於“天地之性人為貴”之義,而規定“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 这是承认奴婢为人而不是牲畜,通过禁止买卖而加以限制的奴婢政策。這是承認奴婢為人而不是牲畜,通過禁止買賣而加以限制的奴婢政策。 但到了始建国四年,王莽在宣布土地可以买卖的同时,也令“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但到了始建國四年,王莽在宣布土地可以買賣的同時,也令“犯私買賣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新奴婢政策也废止了。新奴婢政策也廢止了。 稍后,天凤四年(公元17年)王莽下令:“三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这是为了搜刮钱财,但也寓有限制奴婢之意。稍後,天鳳四年(公元17年)王莽下令:“三公以下,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錢三千六百。”這是為了搜刮錢財,但也寓有限制奴婢之意。    



 







 


  


2013-03-22 6:49 am


昭帝、宣帝時,經濟繼續發展,但已潛伏危機,出現外戚專政,豪強勢力增強,流民增多。元帝以後,宦官外戚更加得勢,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化,農民起義不斷出現。成帝時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權,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繼為大司馬大將軍,家財億萬。哀帝時,西漢王朝在農民起義威脅下搖搖欲墜,王莽企圖用「再受命」的辦法來解決危機,結果失勢。平帝時,王莽復起,排除異己,樹立黨羽,收攬民心,籠絡儒生,為支持自己篡位奪權做準備。平帝死,孺子嬰立,王莽見有機可乘,於居攝三年(公元8年)廢孺子嬰,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亡。
西漢外戚干政
外戚是指中國古代帝王的母族或妻族,因為異姓,故稱外。歷代王朝外戚多憑藉皇后、太后勢力而把持朝政,權重勢大,往往威脅皇權。西漢初年,外戚干政就已然開始,呂后專政及諸呂擅權便是其例。景帝時之竇嬰;武帝時之田蚡、衛青、霍去病;昭帝時的霍光等,都是以外戚身分而位高權重。
霍光死後,宣帝藉祖母家史氏、皇后家許氏除掉霍氏之勢力,此後對史、許二家以及母王家、繼后王家均大加重用,由是開外戚持續干政之禍。及後元帝皇后王家,哀帝祖母傅家、母丁家,都是西漢末有勢力的外戚,尤其是元帝后王政君一家,更長期專擅政權,最後西漢王朝終為王莽所篡。
王莽篡漢創新
西漢自武帝以後,即逐漸步入中衰。武帝時文治武功雖盛,但連年征戰、用兵過度及皇室大造宮苑,使消費甚鉅,很快耗盡文、景時的餘財,以致國用入不敷出。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漢室便擴徵賦役,加上土地兼併劇烈,使民生日困,社會危機更加尖銳。最後,連西漢王朝也被外戚王莽篡奪而滅亡。
王莽是兩漢之間新朝政權的建立者,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元帝死後,成帝繼位,尊母后王政君為太后,朝政委諸王氏家族。王莽以太后之姪,被封新都侯,拜為大司馬。王莽執政後,一方面任用親信、排除異己,一方面,多方籠絡士人,又出錢百萬、獻田三十頃,賑濟災民,故頗得人心,被封為「安漢公」。王莽還利用天命和陰陽五行等說,製造符命讖語,暗示漢祚已盡,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公元5年,十四歲的平帝暴斃(有人說是被王莽毒死),王莽立兩歲的孺子嬰繼位,自己封為「攝皇帝」或「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以孺子嬰「禪讓」為名,乾脆自立為帝,改國號新朝(公元9年-23年),並派人向姑母索取玉璽,太皇太后氣得將玉璽扔到地上。從此,歷時二百一十四年的西漢王朝結束了。
王莽種樹,劉秀乘涼
後世史家本著所謂「正統」及成王敗寇的觀念,對王莽篡漢及其改革大力貶斥。說甚麼「謙恭下士」是收買人心、「託古改制」是不切實際等。後人讀史,受這種觀念影響,對王莽亦每多批評。然而,人心是歷代帝王皆用心「收買」,試問哪一個「有為」的皇帝沒有「收買人心」?至於「託古改制」,試問哪一個皇帝沒有搬出「古聖賢之道」來鞏固其權力。事實上,王莽有決心改革,有以天下為己任之心,在中國歷史上的統治者中,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王莽失敗的因素,有很多都是西漢時累積下來,並非他一人所能解決。而王莽篡漢,則將西漢的各種積弊照單全收。西漢沒有和東漢、唐、元、明、清等朝一樣,發生動搖國本的民變,是因為王莽代西漢承受了民變的苦果,被赤眉、綠林等軍打個焦頭爛額,而漢室宗親亦得以利用這個機會重新發展勢力。同時由於王莽代漢受過,漢室不致盡失威信和民心,劉秀復漢才能如此順利,否則西漢只能和黃巾起事後的東漢一樣永不超生。由此看來,真正為中興漢室製造條件的人是王莽,所謂「光武中興」不過是「王莽種樹,劉秀乘涼」而已。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22: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321000051KK0032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