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功德是怎麼算出來的?

2013-03-17 12:39 am
常常聽一些大師說:持某某咒'持某某經'唸某佛有多少功德

請問各位:

那些大師及閻羅王都是怎麼知道如何計算功德力?

請問各位:功德是怎麼算出來的?
更新1:

還是沒有人知道功德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既然不知道功德力多少 又如何能計算出功德能轉成多少福報???

更新2:

vivian ( 實習生 5 級 ): 看來你通靈的觀世音菩薩也不會計算功德^^

更新3:

既然各位說功德無法計算 那古代大師及閻羅王都在算啥功德???

更新4:

經過這麼多天 還是沒有人知道功德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回答 (20)

2013-03-17 1:23 am
✔ 最佳答案
一切法皆由心所造!<---這句話是佛法的大原則

如祖師大德說的一分誠敬 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

就看你發什麼心,得什麼果!

一塊錢或一個微不足道的善意善念,會因為你的心放大數千萬億倍,甚至可以如虛空遼闊無盡,可以像須彌山一樣如此妙高妙大!

持誦佛號 讀誦經典 禮拜諸佛菩薩 抄經 畫或雕作佛像 .......等功德利益,佛陀曾在經典說過功德利益說不盡阿!

全憑依一心,就看你怎麼用?

念經不如讀經 讀經不如悟經 悟經不如行經 行經不如證經

套一句禪宗祖師大德說的 最重要是你會用嗎?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參考: 諸佛菩薩教導
2013-03-21 10:13 am
山上有很多石頭 經常聽到 很多花草樹木
說這雨露真好 灑遍大地 滋潤我們 還會聚河成海 真是不可思義

其中一顆石頭說
有什麼好 什麼雨露 我一點感覺也沒有 全身還濕答答
那裡有海 你們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什麼福報 我什麼也沒收到

以上翻譯可能有誤 在此合十 虔誠道歉

2013-03-21 03:14:25 補充:
世界上 有很多夜行性動物 及生物
靈界上 也有很多看不見的鬼或神

我們一輩子也看不到或碰到 但 不代表 他們不存在

這輩子 你做了多少善事 你不一定算得出來?
很多大師及國王 也算不出來

但不能說 或否定 你沒做過一件善事
因為行善的人 不會因要牢記功德而做

你我他都一樣 很健忘不是嗎
2013-03-20 5:30 pm
公德..其性..

乃是本能 ..盡虛空..遍法界..無能算數...
2013-03-20 1:43 am
無事天地寬,有事塵不容,世事本無常,莫掛在心頭
2013-03-19 9:49 pm
功德、福報、現世報、業障..等等


皆為"不可量化"之現象也 ~~~~
2013-03-19 1:21 am
一無功得
六祖檀經
決疑品第三

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

師曰:「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功德不可算,算就有所求.
只要因緣到負出無所求,才是功得.
佛陀修百千萬世,才今得佛果.有什麼好計算的
2013-03-18 2:26 pm
人生的真相生是何處來死往何處去
這個臉書有為真正有智慧的你說明人生的正確解答
http://www.facebook.com/ladiesliu
人生不必依賴宗教只有仕農工商才是人類正確的修行
2013-03-18 6:47 am
請問各位:功德是怎麼算出來的?.(笑~)

功德是做出來的......
2013-03-17 8:47 pm
由持戒產生定力為功,
由定力開起智慧為德,
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行者透過持咒、念經、念佛、都是一種法門。
至於多少功德
法華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參考: 法華經
2013-03-17 3:44 pm
頓悟入道要門論//和修真錄的記載
我們就要知道//要消除我們人的業障
一定要見性
見性才是功德
也可以說是無住的布施


所以一個人//你說要解我們很多的業
你若沒真的達到無住的心
你沒辦法解這個業



我們在景德傳燈錄
裡面記載梁武帝
一輩子做善事是不計其數
結果他的業就沒辦法消除
我們現在來就舉景德傳燈錄
一段記事做參考
梁武帝問曰
朕即位已來
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
有何功德
達摩祖師答曰並無功德
帝曰何以無功德
師曰此人天小果有為之因
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帝曰如何是功德
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
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這裡面兩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注解第一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景德傳燈錄三十卷
宋真宗景德年中
沙門道原編
集諸祖之機緣者
佛學大辭典說//景德傳燈論 一共有三十卷
是宋朝的皇帝真宗景德年間
有一個出家人叫做道元所編的
他就是編集歷代的祖師
在度世俗之人的這個機緣


注解第二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度僧 度人為僧也
度者出也離也
出離俗也
又出離生死也
佛學大辭典說度僧 是什麼
是要度人出家做和尚
度就是出也可以說是離
就是要出離這個世俗
也可以說是出離生死輪迴


所以現在景德傳燈錄這樣說
他說梁武帝問達摩祖師

我們若皇帝自己自稱叫做朕
等於就是我
我做皇帝以來我蓋寺廟寫經


因為以前和現在不同
現在印刷可說事業很發達
經書都是用印的

以前不是
以前若每一部經都要用毛筆寫
你若要寫一部經就要寫很多天
不是說一天就可以完成的


他說朕即位以來
蓋寺廟寫經書
度人出家不知多少
不可勝記就是沒辦法算
我現在到底做了多少
算不完記不起來
我有什麼功德
達摩祖師回答他//一點功德也沒有


梁武帝嚇了一跳
我善事做這麼多為什麼沒功德


達摩祖師說//你所做的是人天的小果
怎樣叫做人天的小果
比如說下輩子去投胎做人
最起碼去做神
這叫做人天的小果
是有為的因如影隨形
怎樣叫做如影隨形


人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好像那個影子跟在我們身邊
你走到那裡跟到那裡
善就跟著善惡就跟著惡
如影隨形
雖然說有功德其實都沒有
一點功德也沒有
好像影子跟在身邊
燈若滅影子就沒了一樣
現在人家若做善事功德無量噢
一點功德也沒有



怎樣
你做有為的嘛
你有所回向嘛
有所住心嘛
所以雖然說有功德其實都沒有
梁武帝才說//不然怎麼做才有功德
在問功德這個問題
達摩祖師這樣說
淨智妙圓
你就要有那個清淨的智慧
體自空寂
我們做善事//本來就不能放在心上
就要有那個無住的心去做

若像這樣的功德不以世求
絕對沒回報的
世求就是要求福求這個福報
不以世求就是不求福報
這樣才是真正的功德



所以六祖壇經裡面才說
韋刺史問曰
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
弟子未達此理


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
勿疑先聖之言
武帝心邪不知正法
造寺度僧布施設齋
名為求福


不可將福便為功德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功德須自性內現
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是以福德與功德別
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六祖壇經決疑品
但是有的課本做疑問品
這不同課本
有的寫決疑品有的寫疑問品


標題不一樣文是一樣
他說這個韋刺史
這個刺史若以現代的名詞來說
就是等於省長做一個省長
這個韋刺史問惠能六祖
弟子過去聽過人家說達摩初祖
起初要來度化梁武帝的時候


他說弟子不瞭解這個道理
為什麼他善事//做這麼多都沒有功德
希望師父跟我解釋清楚一點


六祖才說其實都沒功德
你不要懷疑過去聖人的話
我們這個聖人若依佛教
你若聲聞菩薩佛都叫做聖人
因為佛最高叫做大聖
所以現在說//聖人就是指達摩祖師


你不要懷疑達摩祖師的話
因為梁武帝心邪


這個邪你也要注意
這個邪就是我們的心靈感顯化
心向外面這叫做邪
因為梁武帝心邪不懂正法
所以就拚命蓋佛寺度人出家
拚命做善事
設齋是什麼
就是好像設齋食//來供養一些出家人
這個名字叫做求福


所以你不要將這個福當成功德


功德在我們法身的裡面
法身就是我們的本性
功德在我們本性的裡面
不是修這個福德


你若要造功德//一定要在自性裡面發出來
就是做那個無住的布施
不是普通的布施供養所求來的
所以你就要知道//這個福德和功德不一樣
梁武帝不懂道理


不是達摩祖師的過失


因為梁武帝的個性//都喜歡靈感顯化
針對了脫生死的道理//根本他都不注重
所以梁武帝為了要有為之法
要有回報要靈感


結果一個國家//因為他才會腐敗
所以一個人若太迷信也會害人

因為太迷信一個國家才敗亡


萬法歸心錄
問既是因果不昧
善惡報應無差
因甚梁武帝奉佛
又有侯景亡國之釁


答世數之治亂皆有定數
梁武帝樂小乘專修有為
過信泥跡執持無權


侯景之兵至
不設方便禦敵


集眾沙門搖鈴擊磬
念經求佛退敵
用斯不善之法

豈是佛經之過

2013-03-17 1:53 pm
請問各位:功德是怎麼算出來的?功是<+>過是<–>, 統計+–差额計算.
2013-03-17 9:32 am
加 減 乘 除 算出來的 不是嗎 ??????????????
2013-03-17 7:26 am
功德?你要說什麼怎麼算嗎?其實是修自身的心性,平靜地做任何事情,遇到困難點,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舉動出來,就是平心靜氣而已,這就是功德的算法,回答者:南海觀世音菩薩。
ps我是通靈人。
2013-03-17 6:11 am
大家都知道有所求無功無德
那學佛者為何還盲目的追求無效的功德
閻羅王只記所做的壞事才不管功德
有功德之人必然不做壞事,做壞事必然無功德
2013-03-17 5:18 am
能安你多少煩惱心

就是瞜

2013-03-16 21:20:26 補充:
我上次在佛光山水陸會上時候

一位禪師告訴我

男眾到80歲還是有色心存在

還是要禮儀相待 才能免去無謂的紛嚷

所以瞜....................如上問 如是答

2013-03-16 21:21:50 補充:
功德力作捨用?

就是用來平息團體中諸多紛嚷
\.............

就是~~!!!降

2013-03-16 21:22:29 補充:
圓證

你無端又冒出來 幹捨阿...........你?

2013-03-16 21:22:55 補充:
你是陽人?陰人?

2013-03-16 21:23:08 補充:
迷惘中........................

2013-03-16 21:25:56 補充:
回答者: 覺 ************************這個覺阿 有時候感覺他很高明(佛法)

不過 或許他的心不清淨了 現在的回覆 又.....................哈..不能說

清淨心 與否 會影響自己的當下的悟性的............

2013-03-16 21:26:28 補充:
大家 互勉吧
2013-03-17 5:15 am
道可道非常道
過業是可以說的,但說出來之後,就不是那所認知的過錯了。
名可名非常名
功德若可以表白時,一旦自行強調表白出來,就不是那恆常所恭敬的功德。
2013-03-17 3:53 am
【福德】可以算,依汝行善時發心之大小而定,其福德存於《阿賴耶識》。
《功德》不可算,來自行善、持經、持咒、唸佛時的《清淨心》,清淨心生《般若智慧》。
2013-03-17 3:30 am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無功德後果)

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2013-03-16 19:32:45 補充:
念經先講報酬。說法不持般若。
念空其實不空。執相還兼著相。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
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
流浪生死。常沉苦海。)
(好比貪問)


三規五戒不遵。宣淫污穢佛門。
慈悲何在。方便皆無。實堪嘆哉。

2013-03-16 19:35:44 補充: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功德)
自然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不生。
三毒(貪嗔癡)消滅。

2013-03-16 19:42:50 補充:
所以,各位想自培慧根,還是自斷慧根,
要有所覺悟。

2013-03-16 19:45:05 補充:
靠發問是得不到功德的,

謂依般若之本智本慧。自悟自修。以登彼岸之故。
即當身一心是如來藏也。

2013-03-16 19:47:11 補充:
達摩祖師傳不是有提到?:

念經要無所求。

那發問則是有所求,能得功德嗎?

2013-03-16 19:48:25 補充:
惟道之體。言空亦空。無處而可道。(無私)
惟道之用。言實亦實。無處而不道。(的付出)

2013-03-16 19:49:53 補充:
世尊救世。演法法華。靈山心印。妙悟蓮花。
(惟道之用。言實亦實。無處而不道。)


參禪念佛。不著於邪。皆空色相。法門獨家。
(惟道之體。言空亦空。無處而可道。)

2013-03-16 19:58:37 補充:
修鍊弟子。教門休分。

修心養性。持齋誦經。
不貪利慾。不慕功名。道以心得。心以道寧。
以心觀道。以道觀心。修之達竅。養以通靈。
靜心寡慾。益壽延齡。外功建就。內果鍊成。

脫離苦海。好還天庭。

2013-03-16 20:06:22 補充:
您要把:
即煩惱是菩提。即菩提是五蘊。即五蘊是法身。即法身是諸法。即諸法是空相。

弄成:即菩提是煩惱。

我也沒你的法度(台語)。
好比我自介中的大智若於可別大"痔"若愚。。。的法性一樣。

2013-03-17 04:41:28 補充:
謂依般若之本智本慧。自悟自修。以登彼岸之故。

2013-03-17 04:42:48 補充:
謂行深般若之本心本智。到波羅蜜之彼岸。而證菩提之果。不但觀自在菩薩而然。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莫不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大道也。
2013-03-17 2:04 am
起心動念得功德,一點功德都沒有!

請點閱:

回覆 : 毛先生您說錯了?本人並沒有說錯!

http://www.mao168.com.tw/cetacean/front/bin/forumview.phtml?bbcode=forum&Nbr=86841
2013-03-17 1:16 am
以業力算之 功德不成果累名不可智為 真實相無應己


收錄日期: 2021-04-16 22:51: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316000016KK030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