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聯國合制裁「中國」,蘇聯為何不投下反對票?

2013-03-17 4:53 am
1950年韓戰中,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出兵韓國,並制裁「中國」,蘇聯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缺席會議,讓決意順利通過。

請問:
蘇聯為何要缺席會議,不投下反對票?


謝謝!

註:此處「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更新1:

先謝過兩位回答。 回杰呂君: 蘇聯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如投下反對票,即使其他國家全部支持,決意亦不能通過。 回Ha Ha君: 這是蘇聯的解釋。但如蘇聯果真重視「中國」利益,何以捨本逐末,眼白白看著「中國」遭聯合國制裁而不作抗議?還是,此只是蘇聯藉口,實際上蘇聯希望見到「中國」受制裁孤立。中美對敵,讓中國更須依附蘇聯?

回答 (4)

2013-03-30 3:15 am
✔ 最佳答案
對蘇聯在韓戰期間於安理會缺席並棄權之疑惑.
研究此問題的學者, 各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這是蘇聯外交的一次政策失誤. 有人認為這是莫斯科有意為之. 有人認為這是斯大林對金日成的南侵計劃充滿信心的表現. 有人認為蘇聯為表明與之後朝鮮發動戰爭沒關. 有人認為蘇聯棄權與中蘇同盟條約有關, 表明蘇聯與新中國團結一致, 堅持要求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 有人認為蘇聯是要強調美國的政策荒誕愚蠢, 因為它承認國民黨政府這個稻草人是中國在安理會的代表, 利用安理會中的多數再做些蠢事, 從而在公眾輿論面前暴露美國政府的真實面目.......

以上種種說法, 我認為是為這頭北極熊披上羊皮而已.

揭開蘇聯醜惡面紗, 從而看出其缺席對韓戰佈局的心思 ~ 
1949年金日成曾兩度訪問莫斯科, 要求斯大林援助以武力統一朝鮮半島, 都遭斯大林拒絕,. 這也同時觸動了斯大林神經, 想出利用韓戰這"借刀殺人"妙計.

為施行此計劃, 1950年1月10日蘇聯代表馬立 克(Jacob Malik)在安理會主動提出把國民黨代表逐出安理會的提案, 結果1 月13日聯合國動議投票, 以3票對6票、2票棄權未被通過, 蘇聯代表團藉口抗議蔣介石的代表參加為由, 退出聯合國安理會, 並宣佈, 在中國國民黨代表被驅逐出去之前, 蘇聯代表團將不再參加安理會的工作, 蘇聯政府也將不承認在中國國民黨代表參加下作出的任何決議是合法的. 更妙的是, 蘇聯提此議案時, 當時中華民國正值安理會主席.

蘇聯藉口抗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加入聯合國, 而聯合一些國家抵制安理會, 缺席並棄權. 從1950年1月到8月1日這段時間, 由於蘇聯的缺席, 結果如斯大林所料, 令聯合國一系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入韓參戰方案得以順利通過.

其後在1950年8月1日, 蘇聯代表又無視中華民國代表照樣存在於聯合國, 再次返回了安理會會場.

蘇聯一方面又發表公報, 表示蘇聯不會在朝鮮半島與美軍對抗.

貫以最懂運用否決權的蘇聯, 明知道它的代表用退出安理會的做法不可能把中華民國從聯合國驅逐出去, 在安理會審議朝鮮戰爭這樣重大問題時, 為什麽以抗議中華民國代表與會為由主動缺席, 從而避免使用否決權呢?

蘇聯這一連串動作, 不外有下列幾項主要企圖 ~

1)關鍵問題上, 蘇聯沒使用否決權, 而選擇缺席棄權, 因為如果蘇聯代表返回安理會投票, 必將陷入兩難選擇 ~ 不使用否決權就意味著對北朝鮮乃至對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背叛. ~ 使用否決權則等於承認在平壤背后有著莫斯科, 從而導致與美國和世界輿論直接對立, 這都是斯大林不願看到的. 所以莫斯科只好採取置身事外的立場.

2) 中共在內戰勝利前和之後, 斯大林從不相信毛澤東, 他一直擔心新中國會轉向美國靠攏, 為打掉中美接近的可能性, 要做到這一點, 就必須使中美兩個大國發生衝突, 打一場大仗, 按斯大林的想法, 韓戰是最佳機會. 因此, 莫斯科就千方百計想把美國和中國拖進這場戰爭.

3) 斯大林已經預計到美國必然對朝鮮進行武裝干涉, 因而不想阻止美國這樣做, 目的是有意為美國人創造武裝干涉朝鮮的條件, 以便使美國陷入韓戰而不能自拔, 從而削弱美國在遠東地區的實力, 破壞其在歐洲的戰略地位, 因而為鞏固歐洲的社會主義爭取了時間, 同時推遲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4) 斯大林早預計到, 共產主義中國有能力也願意“幫助北朝鮮軍隊應付美國一旦出兵的干涉”, 斯大林估計到, 毛澤東為了中國自身安全, 絕不會容許美國控制北朝鮮, 更不能讓他們進入中國的東北邊境地區, 中國到時必定會派兵入北朝鮮與美國軍隊交戰.

5) 韓戰令中美爆發直接衝突, 而蘇聯則表現從未正面介入,. 戰爭削弱了美國的實力, 把美國超強的國力軍力從歐洲鐵幕一線的爭奪轉移到韓戰的泥潭. 為蘇聯爭取了時間在二戰後的廢墟中治療戰爭創傷, 發展國防尖端技術, 縮小與美國國力的差距.

1950年8月27日, 當時駐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蘇聯大使菲利波夫, 對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哥特瓦爾德解釋蘇聯缺席安理會的一段絕密檔案 : "離開還是不離開是由具體情況決定的. 我們可以再次離開安理會, 也可以再回去, 這都取決於國際局勢".

可見蘇聯代表沒有出席安理會阻止聯合國通過美國出兵的決議案, 是經過慎重考慮和精心策劃的一種策略. 目的就是要讓美國陷身於韓戰,然后再讓中國出兵與之對抗, 從而保証蘇聯在歐洲和國際力量對比中處於有利的戰略地位.

2013-03-29 19:16:34 補充:
以史為鑑, 試從歷史角度, 不難看出一個民族及國家領導人的醜惡一面~~
1939年, 斯大林與德國簽訂秘約, 共同瓜分波蘭,. 德國入侵波蘭時, 蘇軍跟從背後進入波蘭, 對波蘭軍民說:「我們是來幫助你們打德國人的」. 一路未遭到波蘭抵抗, 結果波蘭一度從歐洲政治地圖上消失.

波蘭戰後, 德國按照約定, 把波蘭第二大城市移交給蘇聯, 蘇聯卻跨過預定分界線, 佔領了原本劃給德國的油田.

卡廷森林發現波蘭軍官的集體墳墓, 正是「偉大的斯大林同志」簽署命令同意槍殺25,700名波蘭戰俘的傑作.

2013-03-29 19:19:12 補充:
二戰後期, 蘇聯乘機控制了東歐多個國家, 剝奪了它們的獨立與自由. 蘇聯爲避免在東西兩線同時與日本和德國作戰, 一方面與日本簽訂《日蘇中立條約》, 蘇聯承認日本佔領的「滿洲國」, 日本承認蘇聯佔領的「蒙古國」, 蘇日兩國共同宰割中國, 並約定互不侵犯. 另一方面對中國進行軍援, 要求中國主動出擊, 以牽制日本, 避免自己腹背受敵.


1945年蘇, 美,英在雅爾達簽訂協約, 進行秘密交易, 核心內容是: 維持外蒙現狀, 保障蘇聯在中國東北的特權. 同年8月9日百萬蘇軍兵分四路直取中國東北. 蘇聯與國民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掠奪了外蒙和154.6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2013-03-29 19:19:39 補充:
國共內戰初期, 蘇聯像個強盜, 將日本佔領東北14年間所搜刮的財富, 包括機械、設備、鐵路機車等價值百億美元的資産, 全部席捲而去, 蘇軍所到之處, 民間耕畜、牛羊,也都成爲蘇軍的「戰利品」.

內戰中期, 蘇聯熱心倡導國共「劃江而治」, 骨子裏是希望自己身邊少一頭強大的獅子, 多兩隻順從自己的小狗.
內戰後期 , 蘇聯見國民政府大勢已去, 準備跳海, 蘇聯態度立即來個180度大轉彎, 成爲中共堅定的支持者.

2013-03-29 19:19:50 補充:
1999年, 北約以「保護人權」爲名對南聯盟發動空襲行動, 正盤算地面部隊如何開進科索沃時, 俄軍一支200餘人空降兵突擊佔領了科索沃的心臟 ~~普裏什蒂納機場。 讓北約大跌眼鏡,有苦難言, 北約花費數億美元, 傾瀉萬餘噸精確制導炸彈「打下」的科索沃, 竟讓俄軍不費一槍一彈占了便宜.
2013-03-17 6:56 pm
蘇聯支持中國,所以不可能制裁自己的盟國。


缺席是表達抗議,反正投了也只是少數服從多數!


也因為如此,美國為首的理事國才能通過決議,名正言順出兵。

2013-03-17 13:17:40 補充:
0.0可能蘇聯不想被輿論攻擊吧?


中國有逐漸脫離蘇聯掌握的跡象,韓戰迫使中國參戰以便能衰落中國國力。


蘇聯才能穩住共產黨老大哥的位置0.0
參考: 杰呂 大大, 自己推敲
2013-03-17 7:46 am
當時蘇聯因為中國代表權問題,中共不被接納成為代表中國的合法代表,缺席安理會作為抗議。
沒有了蘇聯的否決票,以美國為首的決議得以通過。
2013-03-17 6:30 am
蘇聯在那時因為"中國代表不是蘇聯所認同的中國"而缺席抗議,
是以聯合國得以出兵。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41: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316000015KK0442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