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 名實篇 語譯

2013-03-09 4:08 pm
求顏氏家訓 名實篇 語譯

名 之 與 實 , 猶 形 之 與 影 也 . 德 藝 周 厚 , 則 名 必 善 焉 ; 容 色 姝 麗 , 則 影 必 美 焉 . 今 不 脩 身 而 求 令 名 於 世 者 , 猶 貌 甚 惡 而 責 妍 影 於 鏡 也 . 上 士 忘 名 , 中 士 立 名 , 下 士 竊 名 . 忘 名 者 , 體 道 合 德 , 享 鬼 神 之 福 祐 , 非 所 以 求 名 也 ; 立 名 者 , 脩 身 慎 行 , 懼 榮 觀 之 不 顯 , 非 所 以 讓 名 也 ; 竊 名 者 , 厚 貌 深 姦 , 干 浮 華 之 虛 構 , 非 所 以 得 名 也 .

    人 足 所 履 , 不 過 數 寸 , 然 而 咫 尺 之 途 , 必 顛 蹶 於 崖 岸 , 拱 把 之 梁
, 每 沈 溺 於 川 谷 者 , 何 哉 ? 為 其 旁 無 餘 地 故 也 . 君 子 之 立 己 , 抑 亦 如 之 . 至 誠 之 言 , 人 未 能 信 , 至 潔 之 行 , 物 或 致 疑 , 皆 由 言 行 聲 名 , 無 餘 地 也 . 吾 每 為 人 所 毀 , 常 以 此 自 責 . 若 能 開 方 軌 之 路 , 廣 造 舟 之 航 , 則 仲 由 之 言 信 , 重 於 登 壇 之 盟 , 趙 熹 之 降 城 , 賢 於 折 衝 之 將 矣 .

    吾 見 世 人 , 清 名 登 而 金 貝 入 , 信 譽 顯 而 然 諾 虧 , 不 知 後 之 矛 戟 , 毀 前 之 干 櫓 也 . 虙 子 賤 云 : 「 誠 於 此 者 形 於 彼 . 」 人 之 虛 實 真 偽 在 乎 心 , 無 不 見 乎 跡 , 但 察 之 未 熟 耳 . 一 為 察 之 所 鑒 , 巧 偽 不 如 拙 誠 , 承 之 以 羞 大 矣 . 伯 石 讓 卿 , 王 莽 辭 政 , 當 於 爾 時 , 自 以 巧 密 ; 後 人 書 之 , 留 傳 萬 代 , 可 為 骨 寒 毛 豎 也 . 近 有 大 貴 , 以 孝 著 聲 , 前 後 居 喪 , 哀 毀 踰 制 , 亦 足 以 高 於 人 矣 . 而 嘗 於 苫 塊 之 中 , 以 巴 豆 塗 臉 , 遂 使 成 瘡 , 表 哭 泣 之 過 . 左 右 童 豎 , 不 能 掩 之 , 益 使 外 人 謂 其 居 處 飲 食 , 皆 為 不 信 . 以 一 偽 喪 百 誠 者 , 乃 貪 名 不 已 故 也 .

    有 一 士 族 , 讀 書 不 過 二 三 百 卷 , 天 才 鈍 拙 , 而 家 世 殷 厚 , 雅 自 矜
持 , 多 以 酒 犢 珍 玩 , 交 諸 名 士 , 甘 其 餌 者 , 遞 共 吹 噓 . 朝 廷 以 為 文 華 , 亦 嘗 出 境 聘 . 東 萊 王 韓 晉 明 篤 好 文 學 , 疑 彼 製 作 , 多 非 機 杼 , 遂 設 讌 言 , 面 相 討 試 . 竟 日 歡 諧 , 辭 人 滿 席 , 屬 音 賦 韻 , 命 筆 為 詩 , 彼 造 次 即 成 , 了 非 向 韻 . 眾 客 各 自 沈 吟 , 遂 無 覺 者 . 韓 退 歎 曰 : 「 果 如 所 量 ! 」 韓 又 嘗 問 曰 : 「 玉 珽 杼 上 終 葵 首 , 當 作 何 形 ? 」 乃 答 云 : 「 珽 頭 曲 圜 , 勢 如 葵 葉 耳 . 」 韓 既 有 學 , 忍 笑 為 吾 說 之 .

回答 (1)

✔ 最佳答案
請留意:由於字數限制,原文只顯示頭及尾...


原文
名 之 與 實 ,......非 所 以 得 名 也 . 譯文
名聲與實際,好像形體與影像。德行才幹全面深厚,名聲必然美好;容 貌顏色漂亮,則影像也必然美麗。現在某些人不注重身心修養,卻企求名聲 傳揚,就好比相貌很醜卻要求漂亮的影像出 現在鏡子中一樣。德行高的人不 顧名聲,一般人努力揚名,沒有德行的人竭力竊取名聲。忘掉名聲的人,能 夠認識事物的規律,使言行符合道德規範,因而享受鬼神的賜福、保佑,所 以用不著去求取名聲;樹立名聲的人,努力提高品德修養,謹慎行事,擔心自己的榮譽不能顯揚,所以對名聲是不會謙讓的;竊取名聲的人,貌似忠厚 而心怀大姦,求取浮華的虛名,因此是不會得到好名聲的。
原文
人 足 所 履 , ...... 賢 於 折 衝 之 將 矣 . 譯文
人腳所踩,寬不過幾寸,然而在咫尺寬的山路上行走,一定會摔下去; 從很小的獨木橋上過河,也往往掉入河中,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可活動的餘 地,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也是這個道理。最誠實的話,別人不會相信;最高尚 的行為,別人往往產生懷疑,都是因為這類言論、行動,沒留餘地。當我被 別人詆毀時,就常常以此自責。如果能開闢平坦的大道,加寬渡河的浮橋, 就能像子路那樣,說話真實可信,勝似諸侯登壇結盟的誓約;像趙熹那樣, 招降對方的城池,賽過卻敵致勝的將軍。
原文
吾 見 世 人 , ...... 乃 貪 名 不 已 故 也 譯文
我看世上有些人,在清白的名聲樹立之後,就聚斂錢財,在信譽顯揚之 後,就不再信守諾言,不知道自己說的話自相矛盾。子賤說:“誠於此者形 於彼。”人的虛實真偽本於內心,但不會不從他的形跡中顯露出來,只是沒 羽深入考察罷了。一旦通過考察來鑑別,那麼,巧偽的人就不如拙誠的人, 他 蒙受的羞辱就大了。伯石曾經三次推卻卿的冊封,王莽也曾一再辭謝大司 馬的任命,當時,他們都自以為做得機巧縝密。後人把他倆的言行記載下來,留傳萬代,讓人讀後為之毛骨悚然。最近有位大官,以孝順聞名,在守喪期 間,異常悲傷,其孝心可說是超乎常人了。但在守喪期間,把巴豆塗在臉上, 使臉上長出了瘡疤,以此表示他哭泣得多麼厲害。他身邊的僮僕,卻沒有遮 蓋此事,使得外人對他諸方面所表露的孝心,都不相信了。因為一件事情作假而使得一百件誠實的事情也失去別人信任,就是因為貪求名聲不知滿足的 緣故啊!
原文
有 一 士 族 , ...... 忍 笑 為 吾 說 之 . 譯文
有一位士家子弟,讀的書不過二三百卷,又天性遲鈍笨拙,但家世殷實富有,很有些驕矜自負,經常以美酒、牛肉及珍玩來結交名士,得到他好處 的人,就爭相吹捧他。朝廷也認為他文才出眾,曾經派他出國訪問。東萊王 韓晉明,非常愛好文學,懷疑這位士族寫的東西大都不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筆,就設宴與他交談,想當面試試他。宴會那天,氣氛歡樂和諧,文人們聚集一 堂,大家連綴音韻,提筆寫詩。這位世族拿起筆來一揮而就。但那詩歌卻完 全不是過去的風格韻味。眾賓客尚在各自沉吟思考,以致無人發覺。韓晉明退席後感嘆道:“果然如我猜想的那樣!”韓又曾經問他說“玉珽杼上終葵首,那應該是什麼樣子?”他卻回答說:“玉珽的頭部彎曲圓轉,那樣子就像葵葉一樣。”韓晉明是有學問的人,忍著笑給我說了這件事。


以上譯文,僅作參考
參考: anyway~ok請愛護知識產權~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20: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309000051KK000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