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古地名的由來~

2013-03-09 6:21 am
我要找3個台灣古地名由來
例:基隆:((因為像雞的籠子
向醬子回答就好
拜託~""急""~!
更新1:

基隆:雞籠:因為像雞的籠子

回答 (3)

2013-03-09 8:31 am
✔ 最佳答案
台灣地方的舊地名由來 <基隆>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翻譯 而來的。

<台北> 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 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 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回返了。

<景美> 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 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 五甲 地,每戶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 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大稻埕。

<萬華> 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 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 以稱為蘆洲。


<板橋> 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後來才叫桃園。


<觀音>「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參考資料 網路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思。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鹿谷>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名。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名。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其彰顯皇化之意。

參考: 網路
2016-05-28 2:37 am
最佳解答: 台灣地方的舊地名由來 <基隆>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翻譯 而來的。

<台北> 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 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 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回返了。

<景美> 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 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 五甲 地,每戶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 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大稻埕。

<萬華> 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 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 以稱為蘆洲。


<板橋> 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後來才叫桃園。


<觀音>「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參考資料 網路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思。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鹿谷>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名。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名。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其彰顯皇化之意。

新竹
原為臺灣原住民之平埔族群的道卡斯族(Taokas)竹塹社、賽夏族、泰雅族世代聚居之地,所以新竹地區古稱「竹塹」


高雄
根據伊能嘉矩的考證,今日高雄沿海早期主要為馬卡道族所居住,在該族語言當中,用以防禦海盜的刺竹林稱為「takau」。而漢人依其方言音譯為「打狗」(音:Táⁿ-káu),《鳳山縣志》也將當地馬卡道部落記載為「打狗社」。官方文書有時雅化為「打鼓」。西方人則有寫做「Takow」、「Tancoia」等。除了打狗外,相對於今日屏東縣的東港,高雄曾有「西港」一稱。]至於日本自室町時代末期稱呼台灣為「高砂」或「高砂國」,也來自「打狗社」之名。

日治時期,日本人依「takau」的日語諧音將「打狗」兩字改寫為漢字「高雄」(音:Taka-o),實施於1920年。直到1945年以前,「高雄」二字是以日語拼音「Takao」來羅馬化。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才將「高雄」以國語的威妥瑪式拼音改寫為「Kaohsiung」,是當前主要通行於世界上的名稱。



花蓮
花蓮古稱奇萊,據《花蓮縣志》記載,西班牙人在1622年(明天啟2年)到這裡採取砂金,還將花蓮地區稱為多羅滿,是台灣原住民的天下。
2013-03-09 6:57 am
新竹
原為臺灣原住民之平埔族群的道卡斯族(Taokas)竹塹社、賽夏族、泰雅族世代聚居之地,所以新竹地區古稱「竹塹」


高雄
根據伊能嘉矩的考證,今日高雄沿海早期主要為馬卡道族所居住,在該族語言當中,用以防禦海盜的刺竹林稱為「takau」。而漢人依其方言音譯為「打狗」(音:Táⁿ-káu),《鳳山縣志》也將當地馬卡道部落記載為「打狗社」。官方文書有時雅化為「打鼓」。西方人則有寫做「Takow」、「Tancoia」等。除了打狗外,相對於今日屏東縣的東港,高雄曾有「西港」一稱。]至於日本自室町時代末期稱呼台灣為「高砂」或「高砂國」,也來自「打狗社」之名。

日治時期,日本人依「takau」的日語諧音將「打狗」兩字改寫為漢字「高雄」(音:Taka-o),實施於1920年。直到1945年以前,「高雄」二字是以日語拼音「Takao」來羅馬化。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才將「高雄」以國語的威妥瑪式拼音改寫為「Kaohsiung」,是當前主要通行於世界上的名稱。



花蓮
花蓮古稱奇萊,據《花蓮縣志》記載,西班牙人在1622年(明天啟2年)到這裡採取砂金,還將花蓮地區稱為多羅滿,是台灣原住民的天下。




還有很多優


收錄日期: 2021-04-27 20:08: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308000016KK102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