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哆啦A夢》是在日本小學館的學年誌上連載的漫畫,並於民國六十年代(西元1970年代)改編成動畫播放。劇情是以愚笨但善良的男孩--大雄與他的玄孫送來的機器貓--哆啦A夢為中心,搭配戀人靜香、孩子王胖虎、為虎作倀的小夫、博學多聞的小杉等所結合而成。在大雄受到欺負、或是有特殊需求的時候,哆啦A夢便會拿出神奇而不可思議的道具幫助大雄(還會有例行性的「道具解說」,有時候不說這解說哆啦A夢還會覺得很奇怪呢!),之後大雄幾乎都會拿來惡作劇,招致報應。雖然這是公式劇情,不過百看不厭的橋段、天馬行空的道具、活潑可愛的人物,仍然使全亞洲風靡,不僅日本,還深入了大中華地區,可說是「國民卡通」。
要提到《哆啦A夢》的起源,得先從民國五十八年(西元1969年)十一月說起……
當時,日本小學館的學年誌預計推出新連載,因此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當時合稱藤子不二雄)在十二月號上(日本的編排方式是以11月份出版者為12月號,12月出版的為元月號,依此類推,與中文習慣不同)刊登了新連載的預告。但不為人知的內幕是,預告其實是在截稿壓力下隨便想出來的,他們兩個連主角是誰、劇情大要都還沒決定。某天,為了趕快將符合預告內容的劇情想出來,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約好在餐廳互相討論,可是卻仍然沒有結果。藤本弘回到公司繼續想,之後又回到家,但是還是一點靈感都沒有。
他邊想邊回憶當時創作《Q太郎》時貓跑進來的情景(之前有個很流行的訛誤,指稱是在這個時候貓跑進來,藤子老師為牠抓跳蚤。但是經過本網網主在網路上縝密的考證,發現有兩種說法,另一派是本網現在使用的Q太郎說法。經過調查,《Q太郎》之說係經各大媒體在報導哆啦A夢35週年時證實,且本網亦瀏覽到一網內有提供相關圖片如右,足資證明,故將本網先前使用的舊誤說法更正,並在此特別聲明),卻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時已日上三竿。醒來的他匆匆衝下樓,正覺得「慘了!」的時候,「碰」一聲,他被女兒放在地上的不倒翁絆倒了!
透過不倒翁以及貓,藤本弘的靈感一一湧現,而產生了「哆啦A夢」的故事構想;由野貓的日文念法「DORA NEKO」,也讓他為這個新故事的主角想到了一個好名字:Doraemon。只是有人說,哆啦A夢的「哆啦」指的是「銅鑼燒」(日文叫DORA燒),「A夢」指的是「衛門」,但是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證實。
終於,藤本弘順利創造出了Doraemo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哆啦A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