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的外貌
中華白海豚身體光滑,沒有毛髮,能減低在水中游泳時所產生的阻力,流線形身體,令牠們在水中的活動更加流暢自如。如果想了解多些有關中華白海豚的外貌,可到以下網址瀏覽:
http://crucial.ied.edu.hk/dolphin/cchrcter.htm
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初生約1米長,成年時可長達2.8米。根據目前的記錄,最大的白海豚長達2.6米和重約250公斤。
香港及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種群在成長期的體色變化比其他鯨豚類有趣。幼豚是灰色的;進入少年及青年階段時,體色漸轉為帶有斑點的灰粉紅色,而斑點會介乎多至中等;成年期的海豚,體色為粉紅白色,身上的斑點稀少或完全消失。近期的研究結果指出,這些斑點與兩性的差異現象有關,雄性中華白海豚比雌性海豚保留較多斑點。
雌性海豚到9至10歲時發育成熟,雄性海豚要12至14歲才到達成熟期。交配活動多於夏末至秋季間進行,懷孕期為11個月。
中華白海豚的壽命可長達40歲,至今在香港最老的白海豚為33歲。海豚的歲數可從海豚的牙齒上找到,如樹幹的年輪一樣,海豚牙齒上有年層,祇要數一數齒上的年層,便可估計其大約的年歲。但事實上,這做法並不容易,因為我們要從已死的海豚身上取出牙齒,然後切割成薄片,經染色後,才能較容易看見牙齒上的年層。
從多條擱淺的中華白海豚胃內的食物樣本中,我們發現最少有20種魚類,這顯示牠們在食物方面可能有很多的選擇。有趣的是,大部分的食物樣本也是雙拖漁船在香港捕撈最多的魚類品種,包括一些底棲的和數種中上水層的品種,同時牠們大部分屬河口性品種,例如有魚、獅頭魚、鱭魚和鯷魚。
中華白海豚主要在香港西面水域(大嶼山周圍)活動,不會在江豚常出沒的東面水域找到牠們。中華白海豚極喜愛河口生境,故生活於香港西面的整個珠江河口。
在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常見於北大嶼山一帶。沙洲及龍鼓洲、望后石、爛角咀、大小磨刀和赤角機場東北面等水域,都是牠們的重要生境。
中華白海豚在春天及冬天多集中於北大嶼山西面水域,而夏天及秋天分佈則較為平均,這可能跟珠江河水湧入,以致該水域的魚種及魚量增加有關。
在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常以小組群出沒,由1至23條不等。除母親及幼豚之外,組群不會有固定的成員,結伴指數平均為0.002,意思是指兩條個別海豚平均祇用牠們0.2% 的時間聚合。因此,香港中華白海豚的群居結構是流動性的,跟南非的海豚和其它沿岸體型較小的海豚一樣。
此水域的海豚喜歡追隨捕魚船後尋找食物。出沒於雙拖船(香港的一種漁船)後的海豚群體比出沒於其它船隻(如吊艇、蝦拖船)或沒有追隨船隻的組群明顯為大。
從照片辨認方法,我們得知個別海豚的活動範圍。每條個別海豚活動範圍的大小和模式明顯有異。有些海豚的活動範圍比較小,祇集中於北大嶼山一帶,大約為30平方公里;另一些活動範圍則較廣,覆蓋面接近400平方公里,包括香港多方水域和珠江口一帶。活動範圍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海豚的年齡和繁殖狀況、與漁船聯結的習性、食物的分佈及多寡、以及人類的活動和所做成的騷擾等。觀察所得,不同個體之間的活動範圍是有季節性和時間性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