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也有計畫周密與及準備充分等因素,並非單靠僥倖。
http://www.chiculture.net/0122/html/c17/0122c17.html
武昌率先舉義成功,並且觸發起全國的革命風潮,這與湖北存在著有利形勢有關。
除了全國革命形勢不斷高漲,以及武漢新軍大部調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外,主要的原因是湖北革命黨人在過去作了長期的革命宣傳、組織工作,取得了人心。
其次,新軍轉投革命也是重要的有利因素。原本是維護清政府的新軍,經過革命黨人深入細緻的宣傳、組織,大部分士兵和下級軍官都參加了革命團體或傾向於革命方面,在起義中發揮了骨幹作用。正如孫中山所指出,這是「用敵人的軍隊來作我們的事業」。
此外,武昌起義的計畫周密,準備充分,也是有利的因素。
鑑於大部駐紮於武漢的新軍被調入四川的有利形勢,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便伺機發動起義。文學社領導人蔣翊武被推舉為湖北革命軍總指揮,共進會領導人孫武為參謀長,同時派人邀請黃興、宋教仁等到湖南主持大局,並與附近各省加強聯繫。起義時間經過多次更改,到後來卻因孫武在漢口製造炸藥失事,令計畫敗露。湖廣總督瑞澂下令搜捕革命黨人。蔣翊武得以避脫,而彭楚藩等三人則遇害。
由於形勢所迫,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人熊秉坤等率先發難,各營奮起響應。11日晨,革命軍攻佔督署。起義軍圍攻督署時,瑞澂逃到江中的軍艦上,統制張標率領衛隊略作抵抗,便隨即敗走至漢口劉家廟。10月11日晚,革命軍佔領了漢口。清政府大為驚恐,下令瑞澂、張彪帶罪立功,又派陸軍大臣蔭昌率領兩鎮軍隊前赴湖南鎮壓,並命令海軍到江面協助。
奉袁世凱命令開赴武漢的北洋第一軍,在馮國璋率領下同革命軍血戰。革命軍苦戰後撤退。11月1日漢口失守,革命軍撤退至漢陽。在匆忙趕至武漢的黃興指揮下,軍隊決定固守漢陽,伺機反攻漢口。11月16日,革命軍突襲漢口,黃興親臨前線指揮,一度大敗馮國璋部隊,後來卻因左翼軍潰退,以致功敗垂成。
革命軍在攻守戰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武昌起義的旗幟對促成全國響應起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