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什么如此繁盛

2013-02-16 2:51 am
宋朝為什么如此繁盛?

回答 (2)

2013-02-16 4:51 am
✔ 最佳答案
宋太祖建國時就確立土地私有產權制度,買賣自由,並採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經營成為重要的土地經營形式。租佃契約期滿後佃農可以自由決定終止或續約[參 70]。人口流動性增強,城市商品經濟發展。有學者認為宋代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參 71]。

宋代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洋、南亞、西亞、非洲、歐洲等地區總計58個國家通商[參 72]。南宋初期對南方的大規模全面深度開發,促成南方地區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從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地位。 海外貿易

由於西夏阻隔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唐代時全國僅於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在廣州一地設有市舶司,負責外貿事務[參 88]。宋代先後在廣州、臨安府(杭州)、慶元府(明州,今寧波)、泉州、密州板橋鎮(今膠州營海鎮)、嘉興府(秀州)華亭縣(今松江)、鎮江府、平江府(蘇州)、溫州、江陰軍(今江陰)、嘉興府(秀州)澉浦鎮(今海鹽)和嘉興府(秀州)上海鎮(今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參 89]。其中以廣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後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代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又佔大宗。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北宋朝廷制定一部《廣州市舶條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而各個外貿港口還在城市裡設立「蕃市」,專賣外國商品;「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蕃學」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朝廷還專門制定蕃商犯罪決罰條。現在廣州和泉州城內仍然有許多藩客墓,成為當時海外貿易繁榮的佐證[參 90]。

與宋王朝通商的國家有: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裏、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裏、斯伽裏野、木蘭皮等歐亞地區五十八個國家[參 72]。宋朝出口貨物包括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葉、五金。進口貨物包括象牙、珊瑚、瑪瑙、珍珠、乳香、沒藥、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幾百種商品[參 91]。宋朝從大量進口貨物通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從宋仁宗皇祐年間(1049年—1054年)的53萬貫,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63萬貫,到了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已達200萬貫,約佔全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對宋代的繁榮起重要作用。南宋時代,宋朝在與金和大理的交界處設立榷場來互通有無。宋朝出口藥材、茶葉、棉花、犀角、象牙等,進口北珠、人蔘、毛皮、馬匹等貨物。民間也有大量的走私貿易。由於宋朝銅錢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東南亞和西亞,而當時的遼國、金國、西夏、越南、朝鮮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貨,改用宋錢[參 92]。賦稅制度

宋朝稅收制度特點是賦重役輕。[參 93]

首先,兵役基本消失。唐中葉以後,均田制破壞,府兵制解體,兵農分離的募兵制逐漸取代兵農合一的調兵制。南宋人王栐說:北宋「兵農既分,軍制大異於古。」募兵制已佔居主導地位。兵源既不像唐代前期那樣調集世襲軍戶,也不像南唐那樣差調全國農民,[參 94]而主要是來自招募和僱傭的普通老百姓,特別是飢民。府兵制雖有殘留,諸如存在於某些特定地區的弓箭手之類的鄉兵,但也不是全國各地的普遍現象。北宋的基本狀況是:職業士兵「以起軍旅」,普通農民「無預征役」。[參 95]政府一般不再「籍農民之身以為兵」,轉而「賦斂農民之粟帛以贍正軍」。北宋人韓琦在比較漢唐調兵和北宋養兵的優劣時說:「杜甫詩中《石壕吏》一首,讀之殆可悲泣,調兵之害乃至此」,進而得出養兵「自有利民處不少」的結論。蘇轍也曾將北宋兵制同前代兵製作對照,稱:「古者兵出於民」,「民之於兵,可謂勞矣」;「近世兵民既分」,「民可謂逸,而兵可謂習矣。」從當時人這些前後對比和勞逸、利害之論,都是北宋農民大體擺脫兵役負擔的確證。其次,廂軍分擔夫役。北宋農民的主要徭役負擔是包括春夫和急夫在內的夫役。第三,夫役雇法推行。人們通常所稱王安石的免役法或雇役法,指的是差役即職役雇法。
2013-02-16 5:20 p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index.htm
北宋工商業發達及東京的繁華
北宋雖然外患深重、積貧積弱,但畢竟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全國歸於一統,社會逐漸安定,所以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宋初幾十年間,全國耕地擴大了將近一倍。當時鐵的年產量遠超唐代,造船、造紙、印刷業技術更為先進,產品頗為精美。北宋時,都市商業十分興旺繁榮,十萬戶以上的城市達四十多個,而宋都開封更成為全國的商業中心。
開封在北宋時又稱東京(東都或汴京)。據記載,東京的手工業、商業多達一百六十行,沿街店舖林立;鬧市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通宵不絕。在京都市場上,各地貨物琳瑯滿目,甚至日本、朝鮮、阿拉伯等國的商品亦有買賣。而北宋為了應付貿易及商業發展的需要,還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其社會經濟的發達,由此亦可見一斑。
宋人孟元老曾撰《東京夢華錄》,詳盡描寫宋東京的繁華,當時開封城中有鬧市、有酒樓、有茶館、有妓院,城中夜市至三更方盡,五更時分又再燃燈開張,夜以繼日,人煙不斷,可謂「不夜城」。此外,畫家張擇端還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上河是宋時民間對清明祭祖墳之謂,意同「上塚」。該畫描繪出清明時節東京東角子門內外及汴河兩岸的繁榮熱鬧景象,但見橋上車水馬龍,商販雲集,行人絡繹不絕,在在表現出當時中國第一都會的繁榮興盛。
南宋工商業發達及臨安繁榮
南宋雖然偏安一隅,並常受北方的金、元所侵,但其工商業卻十分發達。
製瓷業在南宋有大幅發展。本來北宋時江西景德鎮製造的青白瓷器已馳名全國,至南宋北方名窯的許多工匠遷移到南方,給當地製瓷業帶來雄厚技術力量和優良的新工藝,於是南方的青瓷白瓷工藝水平大大提高,產品數量亦大幅增加,使江南成為製瓷業的中心。
紡織業是南宋另一重要手工業部門。南宋統治下的江浙和四川地區早就以產絲織絹著名,南宋初為同西南各少數民族交換馬匹,官府又在成都的應天、北禪、鹿苑三寺設織造工場。於是全國絲織業均普遍發達,技術、產量大為提高。
南宋為增加財政收入,積極發展海外貿易,促使造船業的進一步發展。據吳自牧《夢粱錄》說,當時杭州周圍的海道裏,行駛著各式各樣的船隻,航運異常繁盛。沿海對外貿易港口建有相當規模的造船工場,在海上航行的船每艘可容數百人至上千人,反映出當時造船及航運技術的進步。
隨著手工業的發展,南宋的商業也進一步繁榮,尤其是海外貿易方面。當時同南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五、六十個。從海外運入南宋的貨物計四百種左右。由南宋輸往海外的商品,則以絲綢及陶瓷器為大宗。泉州、廣州和明州是當時海外貿易的主要口岸。
工商業的發達,亦令貨幣的流通量大增。為了方便交易,南宋在北宋「交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行「會子」等紙幣,開創了中國貨幣史的一個新紀元。同時,南宋境內許多商業城市都呈現一片繁華的景象。都城臨安為當時國內最繁榮的城市。在臨安城內,自大街到各個坊巷,大小店鋪連門皆是。大街上的買賣晝夜不絕。臨安的外城,東西南北各數十里,也都人煙聚集,百物繁盛。據計南宋中期臨安及其屬縣每年收稅一百二十萬緡,相當於北宋景祐年間全境歲收商稅總數的四分之一,可見當時臨安的商業之盛。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33: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215000051KK003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