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析[眼見一切色.善分別一切色.不起分別想]

2013-02-15 6:51 pm
[眼見一切色.善分別一切色.不起分別想]

這句話常出現在佛弟子的[言語]中...

但這不是[概念]而是實修的方法....耳,鼻,舌,身 ....亦如是!!

請教....這句話所教導的修持的方法???

希望有清晰分明的實際指導而不是概念名相上的口號!
更新1:

[A]在...善分別一切色??? [B]在...起分別想?? 有[A]的功用,不起[B]的功用...就是修持的方向! 其實已經有大德正確的回答...只是若能更清晰說明更好了!

更新2:

[雜阿含297經] 多聞聖弟子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儀,世間貪{愛}[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儀,善護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

更新3:

用最簡單的佛法來說......眼識[善分別一切色];意識[起分別想]. 是以[看]就是[看],不入[意識]的分別中!! 不止在止觀中修持,也在[行住坐臥]中可以內觀修持!!

回答 (12)

2013-02-28 10:52 pm
還不能洞察「自以 為是」,還距離很遠。
行者過程中看到什麼都是留不住的,自心無知的,破執近矣。
2013-02-17 4:06 pm
特別感恩....**命電逝業久長 法穩演思**大德的詳細補充..

敬請大家多多反覆思惟此大德所說....詳細又明白的分析.

在下於建立最佳解後才發現新的回答....是遺珠之憾!! 深感遺憾與不安.

敬請見諒!
2013-02-17 10:49 am
大德法安

末學認為[眼見一切色.善分別一切色.不起分別想],
在見道或入流時才能初步做到,
佛或阿羅漢位方圓滿。
但此文已指出修行的方向,
末學留在最後解釋其涵義。


若在散心位如理思惟,
除多生以來資糧已足,幾乎無見道之可能。
故應以戒定慧三無漏學的順序修行,
較符合一般人的修行方式。


(一)經文解釋

末學以下以雜阿含經(九二六)來說明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那梨聚落深谷精舍。

爾時,世尊告詵陀迦旃延:

「當修真實禪,莫習強良禪,
如強良馬,繫槽櫪上,彼馬不念:
『我所應作、所不應作。』但念穀草。

如是,丈夫於貪欲纏多所修習故,
彼以貪欲心思惟,於出離道不如實知,
心常馳騁,隨貪欲纏而求正受;

瞋恚、睡眠、掉悔、疑多修習故,
....

「詵陀!若真生馬繫槽櫪上,
不念水草,但作是念:『駕乘之事。』

如是,丈夫不念貪欲纏,
住於出離如實知,不以貪欲纏而求正受,
亦不瞋恚、睡眠、掉悔、疑纏....
不以疑纏而求正受。

============

世尊以
(1)『馬』譬喻修行者,
(2)『駕乘之事』譬喻正道,也就是出離道,

(3)『穀草水草』喻

1.未以戒律及正念正知,
2.調伏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3.以出離禪為目標。
為行於強良禪,若能除五蓋才是真實禪的前加行

因若未伏五蓋,雖說要修出離,
往往因貪等迷失正道時不自知,

若行者仍自我感覺良好,自認無須伏五蓋,
難以進入真正修行,只是口頭說禪而已,
內心仍不欲真正出離。


============


「如是,詵陀!比丘如是禪者,

不依地修禪,
不依水、火、風、空、識、無所有、
非想非非想而修禪。
不依此世、不依他世,

非日、月,非見、聞、覺、識,
非得非求,非隨覺,非隨觀而修禪。

「詵陀!比丘如是修禪者,諸天主、
伊濕波羅、波闍波提
恭敬合掌,稽首作禮而說偈言:

「『南無大士夫,  南無士之上,
  以我不能知,  依何而禪定?』」

爾時,有尊者跋迦利住於佛後,
執扇扇佛。時,跋迦利白佛言:
「世尊!若比丘云何.....

============

世尊為詵陀迦旃延說明何謂真實禪,
並說真實禪超越世間禪定所認知。
為帝釋天及第六天主,為諸世主并諸天眾所不能測知。

============

佛告跋迦利:
「比丘於地想【能伏地想】,


於水、火、風想、無量空入處想、識入處想、
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想。

此世他世,日、月、見、聞、覺、識,
若得若求,若覺若觀,

【悉伏彼想】。


跋迦利!比丘如是禪者,
.....

============

釋尊進一步說明為甚麼不依任何
(地水火風 到 得求覺觀)而修禪
關鍵在於修禪之時,

1.對於禪定中所觀察之物性質(地水火風)
------所觀境性質

2.觀察中時間空間(此世他世日月)
------觀察外的環境

3.觀察中六識中對象(見、聞、覺、識)
------能觀的六種面向及所觀境

4.想要達成的目標(若得若求)
---------涅槃及出離

5.能主動的行為(若覺若觀)
------能觀主體的行為

要【能伏彼想】【悉伏彼想】

============

佛說此經時,
詵陀迦旃延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跋迦利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跋迦利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所得利益
從見道初果(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到解脫四果(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皆包括在內

============

(二)五蘊及止觀方式

若末學選取一對象修習止觀,
假使是【地大】好了。如同清淨道論中
取一個泥土捏成的圓盤,開眼閉眼不斷觀察。
直到禪定中泥土圓盤能在心中清楚呈現如同張眼。


如此一來,依五禪支(覺、觀、喜、樂、一心)
初禪到四禪中,五蘊的變化逐漸趨於穩定。

如四禪中捨念清淨地
無覺觀(色蘊行蘊穩定)無喜樂(受蘊穩定)
心一境性(行蘊識蘊穩定,心力強大)

但無始以來的【意識中的想心所】
仍執取對象圓盤的自性,以之為有,
輾轉以致我、我所仍在想蘊業習中分別執著。

【因想是心之所取相,增益為有自性,不稱緣起實相】

若這時【不起觀分別】破除想蘊業習執著,

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不起分別想}}}},
否則仍是外道修法,永遠修習的是世間禪定,

因為想蘊仍潛伏著我及貪等煩惱。

所以要思惟無常苦空無我,以禪定中強大的心力破除
【想蘊】執著【我、我所】為有。

見道後就可以

眼見一切色-------眼識見色本無執
善分別一切色----六識【想心所】分別色種種相
不起分別想------沒有我、我所及色自性的分別執著

到菩提方證圓滿


(三)總結

末學回答如瑜伽師地論所說


云何此經顯如是義。---------就是雜阿含經(九二六)

謂於一切地等想事。諸地等名施設假立。名地等想。
即此諸想於彼所有色等想事。或起增益或起損減。

若於彼事

起能【增益有體自性執】。名增益想。
起能【損減唯事勝義執】。名損減想。

【彼於此想能正除遣能斷能捨。故名除遣。】

如是等類無量聖言。名為至教。由此如來最勝至教。

【應知諸法離言自性】。

========
以上僅供參考

願智慧增上

末學 法穩 合十
2013-02-16 6:43 am
charlie 您安:
[眼見一切色.善分別一切色.不起分別想].
見是見,也能分別.很---正常.這個[分別]!就是個執取,偏好(惡).所以--跟著就起對待,愛與惡.見---性用,分別--性功.本來俱全.後面的(想),即如一把有色眼鏡.遮掉了自我原色.
2013-02-16 4:37 am
六根對六塵能清清楚楚,內心如如不動、
六根對六塵是眼見一切色.
清清楚楚是善分別一切色..
內心如如不動是不起分別想.
2013-02-16 1:05 am
【「眼見一切色.善分別一切色.不起分別想」這句話常出現在佛弟子的「言語」中...】
一般未追隨真善知識修學的學佛人,對佛法名相下的義理,大都落入自意解讀的「依文解義」裡,導致佛法認知概念與實修門道都偏失於正道;例如見「清淨心」一詞,就以為是要把心地作淨化的修行;可是一個人的心要淨化到何種程度,才算是「清淨心」?實際上是難以論斷的,只能有相對性的清淨性可說而已。那麼光是「修清淨心」 這項目,就不知要到何種程度才能算圓滿,故這種法就有問題了。
由此例說明可知,上述所謂實修方法,可能常出現在佛弟子口中,卻絕不是修學正法的學人會有的現象,不是佛法正修之法故。
因為「眼一見色」不待起「此是紅色」或「此景美麗」的語言文字,就已對眼前事物的顏色與美醜,予以分別了別完成了!事實不是如此嗎?這在佛法裡,就是「顯境名言」,就是識陰的功能。對已分別完成,已完成運作的功能,要怎樣抹除掉呢?除非有一種方法,能使自己立即忘掉所見聞境界,或者能使時光倒流,否則如何成立?
由是可知「眼見一切色.善分別一切色.不起分別想」這句話本身就是矛盾不通,既已看見而善分別了,怎麼還說「不起分別想」?非如實如理說也!
在這問題中,也突顯了要依止真善知識修學佛法的重要性。請作回答的佛友們,檢視省思末學所言。

2013-02-15 22:51:02 補充:
有師兄說:「六根對六塵能清清楚楚,內心如如不動」、「內心如如不動是不起分別想」同樣錯誤。因所謂內心如如不動,就不可能有對六塵的了知分別,那有「清清楚楚」可說?六祖不也開示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嗎?內心不動,就沒有外境的覺知了。
所以學佛人不可與一般人同樣,只知有「一心」,對佛說的八識心要予以深入理解;分別、思維、念想等是六識心的功能,第七識末那作主,第八識功用就一時難盡說了;但第八識體性之一便是於六塵境如如不動,才會有「真如心」的別名,祂「真實」有,又對外境「如如」不動 。佛法是要如實如理地說來,才有真實意義,不可自意想像、推度著說,或盲目信受假名善知識開示。
2013-02-16 1:00 am
營養均衡不挑食,如此而已。
人素食就是挑食,不善分別一切色、起分別想!
2013-02-15 11:50 pm
引用廣公大自在菩薩:無來無去無代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念念相生 念念相繼 妄念紛飛 如何是好
舉例:
看到美女 這女人好美 念頭即止
看到風景 風景好漂亮 念頭即止
看到乞丐 好可憐 佈施 念頭即止
聽到好事 讚美 念頭即止
聽到壞事 念佛 念頭即止
被人罵 念佛 左耳進右耳出 念頭即止
吃到好吃的東西 好吃 吃什麼都一樣 念頭即止
聞到香味 好香 念頭即止
臭味 閉氣阿 念頭即止
無念就是最好的念 念念佛心心佛念 常得自在無罣礙
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老實念佛 阿彌陀佛
末學淺見
2013-02-15 9:18 pm
(眼見一切色) 眼 四大 無常

(善分別) 識 四大 無常

(一切色) 塵 四大 無常

眼=識=塵=無常=虛幻=色諸法空相 =空


眼見 有明相 有暗相 有明有暗 是虛幻

閉眼 眼盲 能見 (暗)( 無相 )(眼根無用時也無光) 用何處見(暗)(無相)

能見之性非在眼 眼是虛幻

識 分別有相 無相 睡覺識無用 ( 無法分別是夢相 是無夢相)

在醒時 為何能分別 夢中 有夢相 無夢相?

能分別之性非在識


色塵 尋色塵根源來處 空無所得

如桌子 由樹木而做 樹木從土地生 地由何來 能量 能量何來

尋色塵到最後 無不是 空生色有

空=色

色塵無不是空 色塵是虛幻

能見之性 能分別之性 非在眼 非在識 眼識皆虛幻


又能見 距十萬八千里遠 天上百萬星 能見之性 無礙無限

能分別 距十萬八千里遠 天上百萬星 明亮暗淡 能分別之性 無礙無限


























2013-02-16 11:46:35 補充:
一個身體 內有無數的細胞 每個細胞都有各自的工作 如名免疫細胞 名紅血球........

各各本俱足維持一個身體運作的本來本性 能應付各種突發狀況 或維持穩定 也有同一個心

這俱足的本性 也是圓通無礙 所以各各細胞器官能互相溝通配合

2013-02-16 11:46:42 補充:
你可以知道你身體內有各名稱的細胞 天天在生滅 你也能善分別各細胞

意識告訴你 你有分別想 是真實的

但你真的有 "真實的分別想"嗎?

如你真的有"真實的分別想" 如免疫細胞比較好 多一點 紅血球不好 少一點

手長好一點 腳長好一點

那身體早就失衡了

因為誤認 以為有"真實的分別想" 所以靠各種外來的"名色" 虛幻不實的 如不良的藥品

改變了一整個身體的運作 而傷害自身而不知


整體有 分別溝通圓通協調性 而無實存的真實的 分隔 分離 的分別想

意識所生的 受 想 行 識 是妄
2013-02-15 7:45 pm
首先,借 佛的教誨
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其次,再借 Franco 大德在佛版的法語
大德常吃飯吧
大德吃完飯後偶而還會回憶起美味的菜色吧!
但是幫助大德夾起美味菜色的筷子,大德可能從來不會回憶起它。
大家吃飯都離不開筷子,但是大家都不會刻意去注意自己是如何使用筷子的,
需要時拿起,用完放下。
因為拿起時知道只是暫時需要,所以放下時也就心無牽掛。
見(筷子)相時,心已遠離(筷子)相。即相離相
見筷子而不染便是即相離相,即相離相便是無念。

然而事實上: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
所以當你以為自己有所染、有所念,其實都是妄念在作用。
事實上本性依然清淨,無法可染。
所以一切解釋無念之心行都是妄念,凡有言說都無實義。

【謝謝 Franco大德】


收錄日期: 2021-05-03 06:42: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215000015KK015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