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柏林牆倒了,很多東德人湧進了西德,想在那裏找份工作,把兜裏的東德馬克迅速地變成西德馬克。但真正的融入,哪里像兩股人群擁抱在一起那麼簡單。教育水準,職業經歷的差距都太大了,一個馬克思主義思想培養起來的革命者,哪那麼容易受到西方企業主的歡迎?所以很多東德人在西德遊蕩了一段時間以後,又紛紛返回到貧窮的東德。他們懂得了要想成為西方人,還需要一段必要的過渡過程。
就政治方面而言,過去的東德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國家,人的等級很分明。進入新的社會體制,這些曾經享受著特權的幹部們,不得不同普通的民眾平起平坐,優越感沒有了,發號施令的威風沒有了,對這些人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失落。還有一些高級知識份子,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東德的高等教育一直是不錯的,有一批知名的專家教授,統一之前的時候,或許在某個國際學術會議上,東德的專家發言,西德的專家聽授。
統一以後,這位東德的專家恐怕要給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西德專家打工,心裏的落差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那時候在東德,常常能遇到如國內“端著飯碗罵娘”的情況。當然,在政治上,東德人同西德人從統一那天開始,就是完全平等的。德國的現任女總理默克爾就來自東德,曾經是東德的物理學家,就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明證。兩德統一以後,東德原來的體制迅速改變,以原東德領導人集體離職為標誌,開始實行同西德完全一樣的社會體制,整體過渡是平穩的。
在經濟方面,西德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支持原東德的經濟建設,首先就是在原西德的公民中徵收眾所周知的“團結稅”,也就是說,兩德統一以後,為了加速東德的經濟建設,在西德的從業者中,按照收入的比例,增收一定的稅款投資東德的建設。在這一點上,西德人民充分地體現了對東德人民的骨肉情誼,幾乎沒有哪個公民對“團結稅”提出異議。當然,對團結稅完善的監督、管理和運作,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統一之初,德國政府提出,要用三至五年的時間拉平東、西部居民的生活水準差距,並儘快完成東部的經濟改造,實現東、西部經濟並軌。為此,德國政府採取了包括平衡社會保障、稅收優惠、鼓勵西部企業到東部投資等一系列促進東部經濟發展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對東部進行“輸血式”財政援助。十年來,西部投入東部的淨財政援助金額達1.4萬億馬克(約合6335億美元)。大量注入的資金為迅速提高東部居民的生活水準及重建東部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東部居民的平均淨收入已相當於西部居民的近90%,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並能享受到與西部居民一樣的各種社會福利。
統一前,東部工業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限制,企業的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國際競爭力。十年來,德國政府從西部引進大量資金、設備、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使東部的工業體系趨向合理,產業結構逐步完善,並初步形成了以化學、電子和汽車製造為重點的經濟發展格局。近幾年,東部加工工業發展迅速,其產值在東部經濟中的比例上升到目前的近18%。以通訊、電子、光學、精密機械、辦公設備、汽車製造等為龍頭的加工工業已成為當前東部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東部企業產品出口增加,去年出口額達310億馬克(約合140億美元),比1996年增長了90%。
自統一以來,東部的基礎設施迅速得到改善。政府已基本完成了東部聯接西、南部幹線高速公路的改、擴建工程,新建並改造了多條地區間高速公路,並對鐵路及空運設施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東部的通訊部門普遍採用了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東部總體通訊技術水準已經超過西部。由於全面開展了住宅及市政改建工作,不少東部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柏林市中心新建的“波茨坦廣場”堪稱德國現代建築中的經典;而早就享有歐洲最大火車站盛譽的萊比錫火車站,經過改造,如今已被公認為是“代表未來的火車站”。
儘管成績顯著,但統19年後的今天,德國東部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目前東部的勞動生產率只相當於西部的60%,許多企業缺乏競爭力甚至倒閉,造成大量失業。東部目前的失業率高達18%,嚴重的失業問題滋長了極右排外思潮,成為東部當前最大的社會問題。據不久前德國《世界報》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東部居民中有78%的人認為,統一至今東部的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
據德國民社黨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很多東部居民心裏仍有怨氣,“二等公民的感覺依然存在”。西部地區在經濟、政治上仍享有絕對權威。東部人覺得,西部人那種輕視東部、盛氣淩人的態度越來越無法忍受;而西部人卻覺得,連年對東部的“輸血式”援助加重了西部人的負擔。這種地區差別所產生的人們在地位和心理上的差別,還需要一個調整和磨合的過程。
柏林牆倒塌已經19年,而德國東、西部人之間還橫亙著一堵心理上的“牆”。那種原以為只要七到十年東、西部便可融為一體的想法看來是天真了些。德國政府在《2000年德國統一報告》中承認,德國的統一“還沒有完成”。有識之士認為,真正的融和將“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