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臭氧層破洞
圖片參考:
http://bits.wikimedia.org/static-1.21wmf8/skins/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北極地區在比正常年份溫暖的1984年和極端寒冷的1997年產生的臭氧層破洞情況近年來,南極地區的臭氧層,比起1975年以前要削弱33%,每年春季,從9月至12月,強烈的西風在南極大陸造成極地渦旋,有50%以上的平流層臭氧被破壞。如上所述,造成臭氧破壞的主要因素還是來源於含有氯原子的氣體(主要是CFC和其他鹵素碳化合物),這些鹵素原子在氣相條件下可以起到促使臭氧分解的催化劑作用,但如果存在於極地雲層中,這種液相狀態會極大地促進其催化作用。極地雲層產生在冬季極端寒冷的條件下,極地冬季完全處於黑暗中,三個月不見陽光,溫度達到-80℃以下,這種溫度下形成的極地雲層含有三種顆粒:硝酸的三水合物、迅速冷卻的冰水混合物和緩慢冷卻的冰水混合物,這些顆粒提供了發生化學反應的相面,促進了臭氧分解的催化反應。本來氯原子是存在於相對穩定的化合物狀態,如氯化氫(HCl)或氮氯化合物(ClONO2),但在雲的顆粒中,這些化合物被分解為相對活躍的Cl以及ClO,雲層還能將空氣中的二氧化氮(NO2)合成硝酸,從而將ClO重新合成ClONO2,並再次釋放出氯原子。冬季雖然雲層儲存了大量的化合物,但沒有陽光,所以並沒有發生化學反應,一旦春季陽光出現,雲層中的冰融化,上述化學反應迅速發生,釋放大量的氯原子,臭氧層被破壞,到了12月末,極地渦旋崩潰,極地雲層消失,平流層下層上升氣流帶去大量的臭氧分子,破洞被填補。上述反應主要發生在平流層下層,是破壞臭氧的主要原因,而發生在平流層上層氣相中的反應,破壞的臭氧反而相對比較少。對臭氧層消耗的關注南極臭氧層破洞對全球臭氧層消耗的貢獻只是很少的部分,大約為每十年的4%,但卻引起很大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在1980年代預測的臭氧層損耗60年內約為7%。1985年突然發現了這個破洞,引起媒體很大反響,認為這種速度的臭氧消耗可能是測量出現誤差。許多人擔心這種破洞可能也會在其他地區出現,但是經過觀測,在北極只出現非常小的空渦旋,中緯度地區雖然臭氧也被消耗,但規模要小得多(4%-5%左右)。如果條件進一步惡化(平流層溫度下降、產生更多的極地平流層雲層、出現更多的活躍氯原子等),全球臭氧消耗進程將加快。全球變暖的理論認為,平流層的溫度會下降。當南極的臭氧層破洞崩潰時,已經消耗臭氧的氣流會蔓延到附近地區,曾經在紐西蘭測量到在這個時段臭氧水平下降了10%。
2.在撥打香港電話前加上133,變為停止視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