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學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z/22z06/22z0623.htm
漢代設在京師長安的最高教育機構。為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始創立的,初僅設五經博士、博士弟子(即學生)五十名。此後,太學中的科目逐漸擴大,人數也日益增多,至成帝時博士弟子已達三千人。
五經博士
博士是古代學官名。漢初承秦制,百家都有博士。文帝時置《書》、《詩》的一經博士,景帝置《春秋》博士。武帝罷斥百家,獨尊儒術,又設《易》和《禮》的博士,合文景所設之三經博士,為五經博士。
2. 玄學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3/31/31z/31z06/31z0631.htm
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玄」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魏晉人尤其注重《老子》、《莊子》和《易經》,稱為「三玄」。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阮籍、嵇康、王弼、向秀、郭象等。魏晉玄學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它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又鑑於漢末儒學衰落,為彌補其不足而產生出來的;它亦是漢末魏初清談直接演化而來的產物。綜觀魏晉玄學,其基本特點有:以「三玄」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以《老子》、《莊子》註解《易經》;以辯證「有無」問題為中心;以探究世界本體為其基本內容,有提出「以無為本」及認為「有」是獨自存在的,不需要「無」作自己的本的思想;以解決自然與名教的關係為其哲學目的;針對漢儒支離繁瑣的解釋方法,強調在論證問題時把握義理,反對執著言、象,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以「辨名析理」為其的思維形式。由是形成兩晉南北朝玄學的獨有特色。
3. 理學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6/52z0612.htm
理學是中國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成熟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代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則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的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範疇的學說,稱為「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政治、社會、經濟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是批判佛、道學說的產物。「理」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它持續的時間很長,對社會的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