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www.chiculture.net/0301/html/0301a02/0301a02.html
儒家亞聖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出生在距今約2300年前的鄒(今山東省鄒縣),曾跟從孔子的後人子思學習,是繼孔子之後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世尊稱他為「亞聖」。
人性善惡的爭論
在孟子的時代,人性善惡的問題是人們熱烈討論的焦點。當時主要有幾種有關人性論的觀點,分別是性無善惡、性本善、性本惡等等。而「性善論」就是孟子思想理論的基礎。
人人皆可成為聖人
孟子認為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差別,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性善就如水向下流一樣,是絕無例外的。仁、義、禮、智等各種善德在人身上皆有根芽,只要人們竭力求善,就能擁有這些善德,否則便會失去,帶來現實中的各種惡行。故此,在人本性善的基礎上,孟子認為人人都可通過修心求善,成為聖人。
人民是國家的根本
在政治上,孟子提倡「民本論」。他認為民眾是一切政權的根本和關鍵,如果國君要令國家強大,就必須能夠「保民」,讓人民擁有豐足的物質生活,以及在施政時處處優先考慮民生利害,從而達到「保民而王」的目的。
保民的方法
孟子認為保民的具體方法,就是要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為百姓提供安居樂業和尊禮守義的物質基礎。如果人民生活安定,擁有固定的財產,他們就上可以侍奉父母,下可以養妻活兒。因此,國君必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這才是民本思想的核心。
強調義禮是孟子人倫道德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義禮的主要精神包括三個方面:
一、強調仁愛:這是為君、為臣、為民都應遵守的思想基礎。只要人人心存仁愛思想,不管在什麼環境,他的行為都會是高尚而且偉大的。
二、強調恭敬與謙讓:孟子認為人只要以恭敬之心待人對事,不但會得到別人的信任,而且不會招來恥辱和出現失誤。這樣,社會形成互相尊重、謙讓的風氣,矛盾自然消解,衝突也能避免。
三、強調「和為貴」:孟子指出和平、安定是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心願,而實現和平、安定的前提必須是擁有仁愛的心。所以,孟子認為沒有愛人的心,就不會有符合義禮的行為,社會也就難以達至和平安定。
五倫:不同的人際關係
在孟子心目中,人際關係主要可分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和朋友五種,這就是人倫關係中的「五倫」。
各盡其份
在人倫關係中,孟子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恰如其份地做好自己的角色。例如作為臣下的,要盡忠為君主效力;作為兒子的,要孝順父母;身為君主或父親的,要愛護臣民、子女。如果所有人都做好自己的本份,合乎忠、孝、悌等道德標準,社會自然會井然有序,人人互相友愛,春秋戰國時代篡 弒奪位的情況也就會止息了。
《孟子》的作者
《孟子》一書,記錄了孟子的言行。關於這部書的作者,有人認為是孟子,有人認為是由孟子的幾個弟子所追記的,也有人認為是由孟子自著,而他的弟子曾參與其事。
《孟子》的體例
《孟子》是一部語錄體著作,全書共有七篇。每篇取篇首的二、三字作為篇名,分為上、下兩部分,合共有二百六十一章,約三萬四千六百餘字。
歷代有關《孟子》的研究
早在西漢文帝的時候,曾設有專門教授《孟子》的傳記博士,成為官方規定的經典之一,供讀書人學習傳授,但不久就被取消了。到了唐代的時候,由於韓愈等人的推薦,《孟子》的地位逐漸提高,研究的人也日漸增多。直至清代以前,有關《孟子》的研究著作,就有七十餘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