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賢到非常有心得的賢德,何以見得呢?

2013-01-22 3:23 pm
交光法師在《楞嚴經正脈》中的「捨識用根」,這個說法曾受到蕅益大師、幽溪大師和憨山大師的異議。而淨空老法師在其諸多講經當中,都引用過交光法師這個觀點。

為何「捨識用跟」會受到蕅益大師、幽溪大師和憨山大師的異議?

回答 (7)

2013-01-22 5:51 pm
✔ 最佳答案
bag善德 ~吉祥:

至於說:蕅益大師、幽溪大師和憨山大師,對「捨識用根」的異議!此並非老人所能贅言;只是針對「捨識用根」淺識如下!

但此議題,有二須知。一是「文法」;一是「識」字。

一、文法者:所謂名詞、動詞、助詞等...使用方式。

然此「捨識用根」之四字!「識、根」二字是名詞;「捨、用」二字是動詞。

二、識字者:識字!是說「識」字是「藏識」的簡稱,亦即通常所說的阿賴耶識。

謂此「藏識」含藏如來清淨識,以及含藏「背覺合塵」的汙染識。

但「圓通」是不二法門,亦名一路涅槃門,如「初於聞中入流亡所」等...,但於中但言用、不言捨。以「法」有體、有用,如果以「捨、用」之心者,即成二心,而落二邊。

於是可想而知「捨識用根」四字,有語病,以「圓通」非二邊之法。


===淺識僅供參考~~


2013-01-22 16:42:31 補充:
TO~004回答者: aa ( 初學者 1 級 ) 不學無知者!底下↓

慈悲的005回答者:Jerry ( 初學者 4 級 ) 善德,是你善知識喔!他在為你講開市喔!要乖乖~多學點東西,才不至於「貽笑大方」喔~~
參考: 愚餘老人
2013-01-26 3:09 am
一切虛妄的塵相,是幻化相,生沒來處,滅也沒去處,虛幻名相,無實體可得;然而性則真,依賴本覺妙明真心之體而顯現出來,色,受,想,行,識稱之五陰,是眾生本具的如來藏性,它不變之本體,常會隨緣,它含藏著如來的真性,因此叫它如來藏;推之五陰與六塵與六根與六識皆是因緣和合,虛妄而生,因緣拆散,虛妄而滅,然而這些東西,一生一滅,一來一去,皆是妙明真心所謂如來藏性,是常住,妙明,不動,周圓的妙真如性,這個真如性,長在真常之中,沒有來去,沒有生滅,沒有迷悟,沒有生死,之別~
當心知了別之識與見,以及地,水,火,風,空,合起來叫七大,七大之相雖妄,然其性則真圓滿融通,皆是如來藏性,無生與滅,而常住不動;如來藏中,性具識,妙明知,本覺之明,即是真性的識,妙覺湛然不動,徧滿於四周法界之間; 識性的偉大,能含能吐十方虛空,能包藏能出生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一切萬法,故曰萬法唯識。(詳見楞嚴經三卷)

眾生攬六塵而結成六根,因此聚見於眼,聚聞於耳,聚嗅於鼻,聚嘗於舌,聚覺於身,聚知於意。這皆是妄體。
如果能到常光獨照,廻脫根塵,那麼妄體都沒有,了知元性,豈不是真體麼?
若不順著明、暗、動、靜、合、離、通、塞、生、滅、有味、無味這十二種有爲相,任由你選拔一根,不讓它和妄塵交黏,而使之潛伏於內,伏歸本元一眞之心,靈靈自照;就能發揮本有的明耀。明耀之性,一經發出,則通天徹地,耀古騰今;旣不爲外塵所滯礙,亦不被內根所局限,無一不是寂滅的真境。
其餘五根,不復不再去黏合妄塵,再發妄相。自然會隨著這一根的解脫,而同時一併都解脫了。(詳見楞嚴經四卷)
~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供參考 迴向法界~
2013-01-22 11:12 pm
釋迦佛說明[識]有三個基本要項.

1.根+塵 生[識]...故知[識]是隨順[根塵]的因緣生!
2.[四識住]--->[識]住於[色受想行].離此,則[識]無法生存.
3.[識]與[名色]三者...互依而存在.

離此三要件....則非釋迦佛所說明的[識]!

[捨識用根]....[根]無識則就沒有[識別作用]...如同石頭.

其實真用的用詞意義是...

捨[意識]之有我的比較分別,只要用[眼耳鼻舌身]五清淨識的作用就好了!

用詞意義良好,但若深究佛陀的說明,則容易讓眾生起了誤解....是其[誤失]的地方.
2013-01-22 10:46 pm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捨識用根」: 如是又 "捨" 又 "用" 的「造作」、「揀擇」、「憎愛」如何洞然明白乎 ? 是故莫存「順逆」及「違順」相爭,如是「所以不如」呀 ! 「莫逐」、「勿住」如如不動,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即能「洞然明白」呀。

<<雜阿含經>>
一時佛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爲汝説「無爲法」。及無爲道跡。諦聽善思。云何「無爲法」。謂貪欲永盡。瞋恚、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是「無爲法」。

慚愧等 至心頂禮 : 蕅益大師、幽溪大師、憨山大師、十方一切賢聖

2013-01-22 14:52:53 補充:
「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2013-01-23 00:30:00 補充:
愚餘老人菩薩 : 法安 !

慚愧 合十
2013-01-22 8:10 pm
至誠隨喜讚歎(愚餘老人)法師,,南無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2013-01-22 7:57 pm
說「捨識用根」,不能不探討捨何識、用何根,才能辨正清楚。
先說捨識:若捨眼識或耳、鼻、舌、身識時,必入二禪以上等至位中,不觸五塵,何得能修行?若捨意識,必入無想定中,或入眠熟及悶絕位中,尚無知覺,況觸五塵、法塵?如何修行?故不應主張「捨識修行」。
次說用根:眼、耳等根乃眼、耳等識生起藉緣之一,本身並無能見、能聞等作用,若無眼、耳等識,眼、耳等根猶如屍體,不可能修行;若捨意根,則前六識俱滅,五根身亦隨之壞滅,還有修行可說嗎?
由上,可見「捨識用根修行」說,實為無智之邪見,不值一信。受到蕅益大師、幽溪大師和憨山大師的異議,是理所當然的。

2013-01-22 12:43:52 補充:
有愚餘老人說「捨識用根」有動詞、助詞與文法等區別,又說「捨識用根」四字,有語病,以「圓通」非二邊之法。
眾佛友對他這樣的別具高見,一定簡直不知所云吧!他在網路上發問或回答,一向就是這種作風,見怪不怪就好!但要命的(真的會要命!)是:他說「識」字是「藏識」的簡稱,亦即通常所說的阿賴耶識。
一般學人,乃至法師,沒有開悟見道,或缺乏佛法正知正見,對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法義,大多不敢提起;他會作如此提示,當然含有已是悟明阿賴耶識者的示現作用。那我們要請問他:一、捨了阿賴耶識,命還在不在?二、要如何捨掉阿賴耶識?

2013-01-22 12:59:18 補充:
第七識末那識,亦名意根,乃無色之心,捨之則入無餘涅槃;而雖名為識,其慧極劣,只能分別法塵大變動;故祂既不能捨又不能用以修行。
2013-01-22 4:37 pm
捨了識,還能做什麼事呢?

就像一個人,入了無想定,沒有意識,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還能做甚麼事,就無法修行了?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15: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122000010KK010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