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時代背景,快 20點

2013-01-21 2:46 am
荀子屬於邊個時代的人
生平及名言

回答 (4)

2013-01-21 2:53 am
✔ 最佳答案
荀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所謂的孟子「性善論」比較。荀況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平

《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記錄了他的生平。荀子趙國人。年五十年始來遊學於齊,至襄王時代「最為老師」,「三為祭酒」。後來被讒而謫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家居蘭陵,在此期間,他曾入秦,稱秦國「治之至也」。又到過趙國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面前。最後老死於楚國。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為他的兩名弟子為法家代表人物,使歷代有部分學者懷疑荀子是否屬於儒家學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國歷史上受到許多學者猛烈抨擊。
-------------------------------------------------------------------------------------------------------
著作

有《荀子》一書,因為荀子受歷代學者的抨擊,故為其註釋者不多。僅唐代楊倞為其作注。直至清代考據學興盛,註釋校訂者才有所增加。其中包括清代王先謙之《荀子集解》,民國時期梁啟雄之《荀子柬釋》,北京大學《荀子》註釋組《荀子新注》,章詩同之《荀子簡注》等。現代研究荀學者也有所增加,出現了諸如高正之《〈荀子〉版本源流考》,夏甄陶之《論荀子的哲學思想》,李德永之《荀子》等;其中比較新出者如:儲昭華之《明分之道》等。
----------------------------------------------------------------------------------------------------
思想

《荀子》全書論說方面極廣,張覺在他的《荀子譯著》說:「縱觀荀子全書,凡哲學、倫理、政治、經濟、軍事、教育,乃至語言學、文學皆有涉獵,且多精論,足以為先秦一大思想寶庫。荀子的思想偏向經驗以及人事方面,是從社會脈絡方面出發,重視社會秩序,反對神秘主義的思想,重視人為的努力。

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繼二人後提出「禮」,重視社會上人們行為的規範。荀子的主要觀點是「隆禮重法」,「尊賢愛民」。以孔子為聖人,但反對子思和孟子為首的「思孟學派」哲學思想,認為子弓與自己才是繼承孔子思想的學者。

荀子和孟子的「性善」說相反,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慾望,若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生來是「惡」的,「其善者偽也」(古書「偽」與「為」相通,指心透過思慮、抉擇而後作出的行動,特別是在經過學習之後,就叫做偽,也就是禮義),須要「師化之法,禮義之道」,通過「注錯習俗」、「化性起偽」對人的影響,才可以為善。荀子強調後天的學習。

從哲學上說,荀子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在天人關係上,荀子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肯定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即自然運行法則是不以人們的意識為轉移的,主張「明於天人之分」,認為天有「天職」,人有「人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應時而使之」的人定勝天思想。既說明規律的不可抗禦,也強調應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荀子主張「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荀子繼承孔子的地方,還在於他對於禮和師法的重視,堅持儒家「正名」之說,強調尊卑等級名分的必要性,主張「法後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又由於主張「性惡論」,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荀子成為後來出現的法家的開啟者。

另外,荀子在經濟上主張「節用裕民,而善臧其餘」,提出強本節用、開源節流和「省工賈、無奪農時」等主張。為以後歷朝歷代所遵守,至今仍有借鑒之處。

在軍事上,其核心思想是「仁義」,主張以德兼人,反對爭奪。荀子認為「用兵攻戰之本在乎壹民」,「在乎善附民」。而要做到這些,就要隆禮貴義,好士愛民,刑賞並重。此外,還論述了為將之道,如六術,五權等。

《史記》記載李斯「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荀子的「帝王之術」,通過李斯後來的實踐,體現出來。北宋蘇軾在《荀卿論》中說:「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
---------------------------------------------------------------------------------------------------------------
逸事

朱熹對荀子殊無好感,在彈劾唐仲友的狀子上就有以官錢刊印《荀子》的罪名。
參考: 荀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3-01-21 5:54 am

http://www.chiculture.net/0301/html/0301c31/0301c31.html
尊禮隆法的荀子
荀子的事蹟
  荀子,名況,又稱荀卿,趙國人,生於孟子之後,是儒家學說的繼承者,曾於齊國講學。荀子跟孔子和孟子一樣,周遊列國,遊說諸侯推行王道學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甚至打破「儒者不入秦」的傳統,以「遠交近攻」之說遊說秦昭襄王。荀子還企圖說服齊君實行王道,以爭取天下統一。
「性惡」與「禮治」
  荀子的思想中心是「性惡」和「禮治」。他認為人的本性有為惡的傾向,而且又有各種欲念,若不透過教育改善,很容易會引起紛爭。他又主張統治者要重視禮法,以禮使人安守本份,維持社會秩序,當中已具有法治的成分。荀子也重新界定天人的關係,認為天沒有意志,人們應該憑著自己的努力,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孔、孟、荀的異同
恢復秩序的共同理想
  在秦代以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
  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政治、社會秩序混亂,戰爭和篡 弒不絕。為了恢復社會秩序,中國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學說。其中儒家學說的三位重要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想通過提倡某些政治理想,令舉國上下產生守禮愛人的思想,希望國民透過自我省察,達到愛人的目標,從而使社會和諧穩定。
三子的差別
  孔子主張透過「仁」、「守禮」等倫理道德來恢復社會秩序;孟子主張回復人本來的善性,並加以發揚光大,便可以成就各種德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來是惡的,必須通過禮法,使各階層的人安守本份,社會才會安定。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z/15z06/15z0654.htm
《荀子》
《荀子》,書名,原稱《孫卿子》,戰國趙荀況撰。《漢書‧藝文志》著錄《荀子》三十三篇(當為三十二篇),列于儒家。《隋書》、《舊唐書》的〈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皆著錄十二卷。唐楊倞為之註,並更其篇序,分為二十卷,更名《孫卿子》為《荀卿子》,簡稱《荀卿子》即今本三十二篇。〈天論〉論述唯物論自然觀﹔〈非相〉破除迷信﹔〈正名〉表述認識論和邏輯思想﹔〈性惡〉講人性論﹔〈王制〉、〈富國〉記社會政治思想﹔〈禮論〉探索禮之理論根據﹔〈樂論〉是關於音樂的理論﹔〈勸學〉、〈修身〉提出教育理論﹔〈議兵〉提出軍事理論,〈非十二子〉對先秦各學派予以評論性總結。三十二篇大部為荀子所作,而〈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和〈堯問〉諸篇疑為荀子後學的雜記。注本除楊倞《荀子註》外,還有清王先謙《荀子集解》等。
2013-01-21 5:22 am
背景: 戰國時期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是荀子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當時,整個社會正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變革。在不斷改革的過程中,封建制度得到了鞏固和發展。社會思想的創新與理論的發展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當統一國家的呼聲越來越高、統一的步伐越走越快的時候,學術上各執一端,相互攻擊的局面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了。如何對百家的學說進行綜合的整理,並提出有效的治國思想方略也就成了當務之急。而荀子以其人性論為基礎建構的法律思想就成為解決當時社會變遷、實現國家統一和社會長治久安帶有創新價值的法律理論。 荀子法律思想的產生得益于春秋到戰國時期幾百年的文化繁榮和以「百家爭鳴」為標誌的思想繁榮。荀子以理性的態度,用「相容並包」的學術胸懷整合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學術思想,建立了自己的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思想體系。正如郭沫若所言:「荀子是先秦諸子中最後一位大師,他不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說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爭鳴的學說差不多都融會貫通了。
2013-01-21 2:55 am
荀子》書名。戰國時趙人荀況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

《荀子》全書共三十篇,今存《勸學篇》、《修身篇》及《成相篇》、《賦篇》等三十二篇。有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此書本儒家崇禮、正名之說而主性惡,為先秦重要的哲學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成相篇》是以民歌形式寫成,共有五十六段,每段採三、三、七、十一的句式,有說有唱,文字通俗易懂,劉師培在《論文偶記》中說:「觀荀卿作《成相篇》,已近賦體,而其考列往跡,闡明事理,已開後世之聯珠。」。《賦篇》包括五篇短賦,是一種散文的賦體,常在中國文學史中被提及,被學者認為是中國辭賦文體的來源之一。

《荀子》內容總結和發展了先秦哲學思想。其中,闡述自然觀的,主要有〈天論篇〉;闡述認識論的,有〈解蔽篇〉;闡述邏輯思想的,有〈正名篇〉;闡述倫理思想的,有〈性惡篇〉、〈禮論篇〉等;〈非十二子〉是對先秦各學派一個批判性的總結;〈成相篇〉以民間文學形式宣傳為君、治國之道。這些對於了解荀子思想內容來說是比較重要的。

清末學者譚嗣同,在他的《仁學》中這樣評價荀子「(中國)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儘管這是對荀子的攻擊,但是從一方面體現出荀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16: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120000051KK002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