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喜歡楞嚴經,在經文中指出一個"常住真心"它的特性是"性淨明體"-也就是有別於我們一般頭腦文思在不知不覺中都掉入了"物化"的世界.
我本身喜歡用光當例子,我們都明白我們只能看到光的色(相),其實要仔細說,應說明:只能看到可見光的色(相),在這可見光範圍還有各式不同的色存在只是我們無法看到.另外我們對光還只能知曉一個神奇的特性:光同時具有波動及粒子兩種作用特性,我們能依其這兩種特性而發展出各種器具供我們使用,但----對於光的本體是什麼,我們只能老實說:不知道.
就連波粒二元性,也都是各有擁護者的對立討論了百年,才在最近幾年科學家才接受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事實:光就是有這麼奇怪同時具有兩種特性,更別說要討論光的本體是什麼,佛經如楞嚴經就是想在這不可能中找出一個可能,經中先"言妄顯諸真",但在後面也同時提出"真妄同二妄",在此先交待了這點後,經文中以我們的:眼睛看見,這個例子,在其中指出有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見性"存在,是"見性"兩字唷,不能多個字成了"能見性"或"能見之性",因為文字上有了"能"就同時指出有個"所",能見與所見,在文字上巳是入了物化後的詞,在這兒特別說明一下.
整理一下以上的發言,先接受有個"性淨明體"的存在,而明白我們一般都掉入了"物化"的陷阱,(連心都要找個靈魂來物化一番,還有人想秤一秤靈魂的重量),為了顯示這個性淨明體的存在,在文字上不得巳選用了"言妄顯諸真",也表達這種顯出來的"真妄同二妄",並直指出平時的看見都有個"見性"的存在,這個存在合乎"性淨明體",其中的文字因明及提及的修證方法請直接觀看經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