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從恭敬中求??

2013-01-18 7:17 am
發言修行,常使相應;

於善友所,不覆諸惡。

於所聞法,不求過失;

於說法者,不生惡心。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有一段偈頌:「發言修行,常使相應;於善友所,不覆諸惡。於所聞法,不求過失;於說法者,不生惡心。」這幾句話都可以作為我們修身處事的參考。

「發言修行,常使相應」,待人接物,不可以空口說大話,說得到也要能做得到。有的人說了不行,有的人說得多做得少,有的人說是一回事,做的又是一回事,這都是言行不一。如果希望做人健全,首先就是要言行一致。

「於善友所,不覆諸惡」,在善知識的面前,不應該隱瞞自己的缺點、過失。因為善知識會給予我們規勸、指導、鼓勵,自己也會因此而得到善友的利益。如果刻意去覆藏自己的過失,善知識就不能適時的給我們規勸,自己可能會愈做愈錯、愈來愈壞,最後鑄下大錯而無法挽回。

「於所聞法,不求過失」,我們從善友、大德那裡聽來的道理,不要吹毛求疵和他辯論、計較或反駁。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聽到別人說的言論、道理,自己要能分辨善惡。把好的吸收下來,不好的正可以做為自我檢討,避免日後重蹈覆轍。

「於說法者,不生惡心」,善友、大德指導我們,會針對我們的錯誤給予提出指正,依著善知識的建議、指教來改過遷善,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從此心生不滿,甚至產生反感、起了惡心惡念,那就失去聞法的利益,也會障礙自己的進步。

所謂「佛法從恭敬中求」,能夠放下自己的驕慢執著,不覆藏己過,以一顆恭敬質直的心聽聞善知識、善友的教誨,自然能讓我們的人格提昇,道德增上。

回答 (4)

2013-01-18 11:45 pm
✔ 最佳答案
「敬」就是尊重、恭敬。尊重他人,自己亦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以佛法而言,這就是因果的道理。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恭敬的反面,即是我慢。慢心輕者,即潛藏不敬重、不重視他人的意識。

佛說眾生因久往以來的習氣薰習,形成了五毒惡習,即:貪、嗔、痴、慢、疑。有人將中間加了“妒”成了六毒。 其中“慢”字為傲慢之意。 驕傲的心理,從而蔑視別人,吹捧自己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根基淺、度量小會經常顯現的。

“我慢心”在修行上不是僅僅表現為態度,而是一種知見,一種意識。 這種意識潛在於人的第八識之中,使人自認為“老子天下第一”進而虛榮心​​也很強。 修佛者因有此種意識不能接受佛法的正知正見,即便不能對照自己過去不正確的觀點而勇​​於否定自己。隨意以自己的邪見曲解佛意,對諸佛上師不恭敬供養,誹佛謗法,造下無邊罪孽,以至失去加持,最終自嘗苦果。
人們要懂得自滿必退墮、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而修行層次不夠的人則很難實際做到真正的謙虛,因此必須破除“我執心”、 “法執心”。
“我慢心”是心魔的產物,由於眾生有始以來業力熏習的種子藏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之中,能使自己以“假我”為中心,在修行上,起了慢心,則會障蔽智慧,建起了修行的巨大的屏障,無法了達實相真理,因此道業不易成就;最嚴重者為增上慢,未證言證,未得言得,如此即墮邪魔惡道。
觀世音菩薩在《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此咒的相貌為平等心、無為心、大悲心、卑下心……其中“卑下心”就是將自己看得不如別人,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普賢菩薩尚且觀自身無始以來所造罪孽須懺悔無盡,直至“眾生盡、虛空盡、我願乃盡。”凡此種種教誨,無—不是讓修行者將自己觀成差距很大,以卑下心,做罪人想。 這樣才能不被我慢心魔擾亂。
總之,我慢心是心魔的表現,行者若任我慢心猖獗,等於忘本修行。如果不滅自己的我慢心,不管對外魔如何凶狠的降伏,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終將永遠在心魔的控制之下,難以徹底的解脫。~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供參考 迴向法界~
2013-01-18 1:10 pm
佛法從恭敬中求??存必恭必敬必誠必禮必毅心求, 隨緣觸覺自可得悟, 無需強行.
2013-01-18 9:18 am
一路上有你 苦一點也願意
曾經當過助理工程師 不覺得有何重要
已經連續天寒地凍六個禮拜了 才想到感恩於當年的恩師

看到街頭有很多賣菜包賣肉粽的人 一定也很想上班

希望工作過的人能夠幫忙焚香助禱

百貨公司捐助衣服給菜市場還有便當店的工作伙伴
參考: 感恩佛光
2013-01-18 7:19 am
佛法從恭敬中求??

恭敬從發露懺悔所出。。


收錄日期: 2021-04-16 22:38: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117000015KK065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