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全名:法蘭茲。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obutert)
1797~1828年,共三十一歲。
於1797年1月31日出生於維也納,並且終生長居維也納。父親是位校長,在當時校長必須肩負帶動社區音樂生活的責任,所以舒伯特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啟蒙,小時就學會鋼琴、小提琴。
十一歲進入皇家學院攻讀音樂,在合唱團擔任高音部團員,並加入管弦樂團,擔任第二小提琴手,每晚餐後都會聚集在一起練習。當時,那所學校也會利用課閒時,帶他們去欣賞歌劇和戲劇。
十六歲因青春期變聲後,離開了皇家學院,前往安東尼奧 薩里耶利的門下,接受正規的作曲的課程三年,而安東尼奧 薩里耶利是當時最有名的歌劇作曲家。
在十六歲到十八歲這三年間,也同時在他父親的學校擔任助教,且期間作了三首F大調彌薩曲、魔王、野玫瑰,和六首交響曲。不過都沒有任何經濟支援,在經由他朋友的幫忙下,於十八歲到二十四歲間受聘於匈牙利Ester haz
他喜歡過著隨性的生活,對社會地位和貴族生活並不感興趣,只要一領到錢便呼朋引伴到咖啡館取樂,等錢花完了,再由他那一群難兄難弟接濟他。對舒伯特而言,朋友的慰藉非常重要,他們帶領舒伯特進入前衛激進的知識份子圈中,有詩人、畫家、演員、律師……等,只要是言之有物的人都會成的好朋友,而這群朋友對舒伯特才華的肯定。
在舒伯特過逝一年後,他父親為他寫的一篇簡短的傳記中,提到:「他從小就喜歡社交生活,能和好朋友一起消磨閒暇的時光,是他最快樂的事。」舒伯特自己也曾說:「我不善於玩弄權術和計算別人,有話直說才是我的本性。」由這兩句話可清楚知曉了舒伯特的性格。
在十九歲時,舒伯特住進了蕭伯家,離開了自己擁擠的家和父親,讓他有如置身於天堂般,可以為所欲為和專心作曲,但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轉折。他非常喜歡蕭伯,但蕭伯的行徑在當時是被視為離經背叛的,所以對舒伯特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
二十五歲的夏末,舒伯特身體狀況漸漸不佳,至三十一歲死於傷寒。朋友皆認為:讓他痛苦的度過最後的幾年生命,對他而言,死亡也許是一件好事。再生病的初期,他正手譜未完成交響曲與流浪者之歌。而生病到死亡期間,並沒有因為健康情形惡劣或心情沮喪,而影響到創作數量。
二、舒伯特的作品簡介
共有一千兩百多件作品,其中有六百五十首是歌曲,所以有「歌曲之王」的雅號。在十八歲一年內,即有兩百多件作品,其中一百五十首是藝術歌曲;在十九歲時也有一百六十多件作品。為什麼他的創作力在此時如此驚人,有人認為是因為舒伯特戀愛了,既是初戀也他最後一次戀愛。
雖然舒伯特名氣不及莫札特及貝多芬,但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奧地利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音樂家庭,父親及兄長均能彈奏鋼琴及大小提琴,所以舒伯特在九歲的時候,已懂得彈奏樂器和聲樂。舒伯特十分崇拜貝多芬,無獨有偶,貝多芬逝世翌年,即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也離世了,享年31歲,生前作了超過1000首樂曲,被譽為「歌曲之王」。
法蘭茲·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德語: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奧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也有源於民間音樂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鱒魚》、《菩提樹》、《美麗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羅米修斯》、《致音樂》、《迷娘之歌》、《紡車旁的格麗卿》、《牧童的哀歌》、《戰鬥中的祈禱》、《劍之歌》、《戰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匯有3部歌曲集 :《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鵝之歌》。他的交響曲中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響曲,其中第八交響曲是一部浪漫主義抒情交響曲,因只寫了兩個樂章而稱為《未完成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氣勢磅礴,充滿英勇豪邁的氣概,稱為《偉大交響曲》。他的作品還有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鋼琴五重奏《鱒魚》、C大調弦樂五重奏、鋼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樂的瞬間》、降E大調即興曲、A大調奏鳴曲和配劇音樂《羅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聞名,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渾然天成。
早年擔任父親學校裏的教師,辭去職位後一直沒有固定的工作,經常靠朋友接濟。
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奧地利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音樂家庭,父親及兄長均能彈奏鋼琴及大小提琴,所以舒伯特在九歲的時候,已懂得彈奏樂器和聲樂。舒伯特十分崇拜貝多芬,無獨有偶,貝多芬逝世翌年,即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也離世了,享年31歲,生前作了超過1000首樂曲,被譽為「歌曲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