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小弟不才,才疏學淺,僅以白話方式抒發所學所悟之己見:
首先是否可先問問,人「求學」所為何來呢?是不是求其放心?
那求神拜佛又是所謂何來?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求其放心吧
然求學要能放心,前提是自己得要下功夫,師長點撥,學生吸收、思考、體悟..並用於實際的生活中,古聖先賢的道理方能結合於當下的生活,幫助我們改善當下的困境並解決煩惱,若自己不下功夫、不去落實 體悟,師長講的再有道理、聽的再多,對自己仍一點幫助也沒有。
求學如此,求神拜佛更是如此,更何況木雕泥塑不會說話,靠誰點撥迷津呢?
雖然無語,但大自然、聖神仙佛們已經做(坐)給我們看了,只是我們看不看的懂而已。
小的並不是要破除拜拜的習俗,而是在習俗中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追本溯源,了解信仰的真正涵意,方不致淪為迷信。講到利基點,想到"陰府檄文"中有一句話:「人知其神 而神」要知其神,就要知其"心法",這是拜拜最重要的涵意。
自己是否能不隨潮流並靜下心來,如如不動的木雕泥塑坐在上面,首先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道理,能夠身心皆不隨世俗潮流起舞,我們就已先學到所有神明的心法之一了,其次不同的神明各有不同的心法...
例一:媽祖,世間稱默娘,默,無非是告訴身為人的我們凡事要低調、含蓄,左右個有千里眼順風耳,總的來說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事要多聽、多看、少言。
例二:觀世音,簡而言之為告訴我們「觀」察「世」間一切的「因」果「音」聲色相,並從中去逆思問題與煩惱的根源,以為借鏡並自省。
耶穌、佛陀、瑪莉亞、阿拉、各路神明...等等皆如此,拜的同時、禱告的同時,並思考其原始的涵意、精神所在,並內觀自我,了解其精神、心法,並用在生活中,如此不用求、不用拜,祂們就常在你左右了
因為「知其神 其已神」
智慧乃由多聽、多看、多深思而生,了解正確的道理比任何信仰來的重要。
以此正向態度,方不致淪為迷信。
小弟我將其所學所悟之道理抒發於上,然根氣不足 淺之又淺,自己尚需更多的落實與修正。
焚燒紙錢
以前,當自己的家人要出遠門時,我們總是會拿些盤纏讓他路上花用或備不急之需吧,人之常情,對過往的人也是如此,姑且不論有效與否,只要能解決問題 燒一點又何彷呢?問題是現在的人是不是過於了呢?以為燒越多就越好,甚至燒給誰的都不曉得,真正的聖神仙佛是不需要這些的。若需要的,我們也只要聊表心意不浪費,這也是訴說著一種夠用就好、省著點用的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