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變和靖康之變

2013-01-12 6:41 am
靖難之變和靖康之變有什麼不一樣嗎?
為什麼還要分那麼多呢?

回答 (4)

2013-01-12 6:49 am
✔ 最佳答案
北宋
靖康之變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3/52z0326.htm
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東路軍進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次年三月,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楚帝,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明朝
靖難之役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3/61z0311.htm
靖難之役是明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而發動的奪位戰爭。太祖朱元璋為屏藩帝室,將諸子分封為王,鎮守要害之地,各王擁有甲士三千人至一萬九千人不等。鎮守北方邊塞的諸王因參與對蒙古的用兵,有權節制諸軍,勢力漸強。皇太孫朱允炆即帝位,諸王尾大不掉,乃用齊泰、黃子澄計,先後削廢周、齊、湘、代、岷五王,形成對燕王的壓迫之勢。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以討奸臣齊泰等為名,於北平(今北京)起兵,號稱「靖難」。首先襲擊大寧,與寧王朱權聯兵,先後與官軍在真定、河間、濟南、東昌等地發生激戰。燕軍雖得地,但旋得旋棄,戰死者甚多,而官軍軍源頗盛,時時告捷。因宮中宦官不得意者密謀擁戴燕王,告以京師空虛。燕王決計乘間疾進,逾城不取,直趨京師。建文四年,燕軍先後在靈璧(今屬安徽)等地大敗官軍,六月,渡江,下鎮江,直逼京師,守軍迎降。宮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即位,是為成祖。
2013-01-12 4:07 pm
此[靖]非比[靖]

[靖康]是北宋欽宗的年號


而[靖難]的[靖]---是掃平蕩平清除平定叛亂的意思
燕王假清除皇帝身邊奸小的[靖]而出兵
2013-01-14 6:29 am
簡單來說:
靖康之禍與靖難之變的比較
1.相同:揭示以{防守方}失敗而收場
2相異:
A{靖康之禍}發生於北宋末年。{靖難}發生於明朝初年。
B{靖康之禍}屬於外患,{靖難}屬於內亂(宗室之禍)
C{靖康之禍}以後,中國南北分裂:{靖難}之後,中國仍然統一。
參考: 老師國3複習講義+自己辛苦打上去
2013-01-12 7:20 am
時間上就差很多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6%E9%9B%A3%E4%B9%8B%E8%AE%8A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國明朝建文年間發生的內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兒建文帝朱允炆,戰爭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1]。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6%E5%BA%B7%E4%B9%8B%E9%9B%A3

靖康之變,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恥,是指北宋1126年間,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佔當時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並擄走北宋皇帝宋欽宗、太上皇宋徽宗,和幾乎全部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萬首都平民的重大戰爭及災難。事年發生於宋欽宗靖康年間,因而得名。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30: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111000015KK055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