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北宋
靖康之變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3/52z0326.htm
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東路軍進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次年三月,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楚帝,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明朝
靖難之役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3/61z0311.htm
靖難之役是明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而發動的奪位戰爭。太祖朱元璋為屏藩帝室,將諸子分封為王,鎮守要害之地,各王擁有甲士三千人至一萬九千人不等。鎮守北方邊塞的諸王因參與對蒙古的用兵,有權節制諸軍,勢力漸強。皇太孫朱允炆即帝位,諸王尾大不掉,乃用齊泰、黃子澄計,先後削廢周、齊、湘、代、岷五王,形成對燕王的壓迫之勢。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以討奸臣齊泰等為名,於北平(今北京)起兵,號稱「靖難」。首先襲擊大寧,與寧王朱權聯兵,先後與官軍在真定、河間、濟南、東昌等地發生激戰。燕軍雖得地,但旋得旋棄,戰死者甚多,而官軍軍源頗盛,時時告捷。因宮中宦官不得意者密謀擁戴燕王,告以京師空虛。燕王決計乘間疾進,逾城不取,直趨京師。建文四年,燕軍先後在靈璧(今屬安徽)等地大敗官軍,六月,渡江,下鎮江,直逼京師,守軍迎降。宮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即位,是為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