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1)綺窗(2)前,
寒梅著花(3)未?
【注】
(1)來日:動身來的那一天。
(2)綺窗:裝飾精美的窗子。
(3)著花:開花。
【試譯】
您是從故鄉來的,一定知道故鄉發生的大小事情吧?快告訴我您來的那一天,我家窗前的那一株梅花是不是開了呢?
【試解】
王維是田園山水派的代表人物,整首詩寫來質樸無華,真情流露。而雜詩之名,可謂妙絕,將王維心中五味雜陳的情感盡述。可想見看到故鄉來的親友的那一瞬間是如何的欣喜,急切的想要知道故鄉發生的每件事情,千頭萬緒卻不知從何說起,便以梅花開了沒這樣的小事為託,將欲探問的千言萬語盡化於不言,中國含蓄蘊藉的深情可謂表露無疑
2)
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以下評析錄自《唐詩三百首譯注評》
【譯文】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對來自故鄉孟津的人說:「你不是問我有沒有給家中去過信嗎?我告訴你,信自然是少不了的。但你是來自故鄉的人,應當知曉更多在家鄉發生的事情。我現在首先想要知道的就是:你從家鄉出發之日,我家門旁那幾扇雕花窗前的梅樹開花了沒有?」
【注釋】〔雜詩〕本組詩共有三首,今選第二首。〔君〕指來自故鄉的人。〔來日〕來此地之時,即指出發的日子。〔綺窗〕雕刻有花紋的窗戶。〔著〕長出,開出。〔末〕表疑問的語氣詞,相當於「嗎」。
【評析】王維的《雜詩》計有三首,詩中出現兩位人物。一位是身在江南而故鄉在北方的遊子;而另一位是遊子的同鄉,他也來到了江南,與遊子邂逅相遇。本書選擇了組詩中的第二首,為了弄清這首詩的內容,有必要將第一和第三首也列出。其一云:「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其三云:「己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愁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其一的大意是:遊子的同鄉從北方來到江南,他聽遊子的口音似乎是鄉音,便向他自我介紹說,我的家住在孟津(一說河北地名,一說河南地名),家門正對著渡口,那邊常有船到江南來,我就是其中一個乘船南下的人。聽你口音好像是我的老鄉,請問你以前有沒有給家中寄過信?其三的大意是:遊子的同鄉回答說,我乘船南下之時,老家那邊梅花已開,春鳥己鳴。我現在來到江南也有些日子了,思鄉的念頭也一天比一天濃。看到春草一天天滋生蔓延,就好像是心頭上的愁緒在一天天擴大增加。唉,我真怕這青草再往玉階上長,到那時我的思鄉之情大概要比你還厲害呢!
按照以上解釋,這三首可視為一個整體。總的主題是思鄉,即為遊子及其同鄉人在感情交流中的話談中心。第一首的前兩句只是同鄉人的自我介紹,後兩句寫他心中原來早已存有思鄉之情,但卻想透過詢問對方的辦法,達到希望從對方口中了解一些家鄉情況的目的。第二首寫遊子的答話。前兩句說你才從那裡來,應該知道得比我多一些。後兩句寫他最關心的問題,即梅花開了沒有。這樣的回答使對方很失望。第三首寫同鄉人的感嘆。前兩句先答覆梅花開否一事,再說春鳥也已啼鳴,表示春己深。後兩句說自己恐怕要在江南滯留一段時間,鄉思之愁大概會越來越重的。
單就第二首講,全詩運用詢問的口吻,選擇典型的家鄉景物,表達抒情主人公的深切思鄉之情,寫得詩意十足,充滿韻味。清人趙殿成評本詩曰:「一詠一吟,更是悠揚不盡之致」(《王右丞集箋注》),近人王文濡也說:「通首都是詢問口吻,不必作無聊語。即此尋常通問,而遊子思鄉之念,昭然若揭。」(《歷代詩評注讀本》)這說明即使是將其二一首單獨抽出也是難得的好詩,更不要說將三首詩相聯而讀了,其一、其三中的那位遊子同鄉人的形象不也是十分可愛的嗎?
《古詩詞鑑賞》網頁賞析:
詩歌一開頭,詩人以近似講話一樣的語氣,不加修飾地表現了一個久住他鄉異地的人,一旦見到自己家裏的親友,欲知家鄉情事分外熱烈、急切的心情。那,身在異地的異客,最想知道什樣的事呢?最令詩中主人公親切懷想的卻是花窗前那枝梅花開了沒有。用梅花作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詩化了最普通的家務事,同時又體現了詩人獨鍾梅花那種清高超脫的品性。全詩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
【注釋】:
· 雜詩:寫隨時產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
· 來日:來的那一天。
· 綺窗:雕刻花紋的窗子。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 寒梅:冬天開的梅花。
· 著花:著(zhu),開放;著花,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