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歷史故事

2013-01-06 9:12 pm
武昌的故事,我需要功課急用!謝謝>.<

回答 (3)

2013-01-07 2:58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lane.org/moral005/travel/district/00003570.html
武昌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辛亥革命的發祥地,始建於1,800年前的戰國時期,是湖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地理上,武昌位於長江及它的最大支流漢江的交匯處,水陸交通發達,與隔江鼎立的漢口、漢陽合稱「武漢三鎮」。
為紀念辛亥革命成功,經修復的「中山艦」已永久停泊在武昌的長江岸邊,供人參觀。
到武漢旅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美譽的黃鶴樓絕對是必到的地方。唐朝詩人崔顥曾在那題《黃鶴樓》一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在這樣意境深遠的詩歌襯托下,這座經歷1,700餘年歷史的古樓,顯得格外迷人。
武昌其他的名勝,還包括了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寶通禪寺、道教著名的長春觀,以及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等。

圖片參考:http://www.chinalane.org/article_images/3570/01.jpg
武漢名勝黃鶴樓

圖片參考:http://www.chinalane.org/article_images/3570/02.jpg
武昌的首義公園

http://hk.chiculture.net/0122/html/b05/0122b05.html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把革命活動的重心轉移至長江流域;四川保路運動高漲,迫使大部駐紮於武漢的新軍被調入四川。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在同盟會中部總會的號召下,伺機發動起義。在1911年10月10日,終於成功發動了武昌起義,成立湖北軍政府,清軍協統黎元洪被擁立為都督,並發表宣言,號召各省響應。至11月下旬,全國已有14省先後響應,宣布獨立,形成了全國性的辛亥革命。
  武昌率先舉義成功,並且觸發起全國的革命風潮,這與湖北存在著有利形勢有關。
  除了全國革命形勢不斷高漲,以及武漢新軍大部調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外,主要的原因是湖北革命黨人在過去作了長期的革命宣傳、組織工作,取得了人心。
  其次,新軍轉投革命也是重要的有利因素。原本是維護清政府的新軍,經過革命黨人深入細緻的宣傳、組織,大部分士兵和下級軍官都參加了革命團體或傾向於革命方面,在起義中發揮了骨幹作用。正如孫中山所指出,這是「用敵人的軍隊來作我們的事業」。
  此外,武昌起義的計畫周密,準備充分,也是有利的因素。
  鑑於大部駐紮於武漢的新軍被調入四川的有利形勢,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便伺機發動起義。文學社領導人蔣翊武被推舉為湖北革命軍總指揮,共進會領導人孫武為參謀長,同時派人邀請黃興、宋教仁等到湖南主持大局,並與附近各省加強聯繫。起義時間經過多次更改,到後來卻因孫武在漢口製造炸藥失事,令計畫敗露。湖廣總督瑞澂下令搜捕革命黨人。蔣翊武得以避脫,而彭楚藩等三人則遇害。
  由於形勢所迫,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人熊秉坤等率先發難,各營奮起響應。11日晨,革命軍攻佔督署。起義軍圍攻督署時,瑞澂逃到江中的軍艦上,統制張標率領衛隊略作抵抗,便隨即敗走至漢口劉家廟。10月11日晚,革命軍佔領了漢口。清政府大為驚恐,下令瑞澂、張彪帶罪立功,又派陸軍大臣蔭昌率領兩鎮軍隊前赴湖南鎮壓,並命令海軍到江面協助。
  奉袁世凱命令開赴武漢的北洋第一軍,在馮國璋率領下同革命軍血戰。革命軍苦戰後撤退。11月1日漢口失守,革命軍撤退至漢陽。在匆忙趕至武漢的黃興指揮下,軍隊決定固守漢陽,伺機反攻漢口。11月16日,革命軍突襲漢口,黃興親臨前線指揮,一度大敗馮國璋部隊,後來卻因左翼軍潰退,以致功敗垂成。
  革命軍在攻守戰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武昌起義的旗幟對促成全國響應起了巨大作用。
  武昌起義勝利後,10月11日成立了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辛亥革命運動中第一個建立起的地方新政權。軍政府立即著手制定法律,頒布內政、外交方針的公告。宋教仁等參與起草的共和國第一部法律文獻──《中華民國鄂州約法》,把共和制度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前,湖北軍政府一度代行中央政府的職權。湖北軍政府在武漢三鎮的攻守戰中表現堅決,積極支持革命軍的戰鬥。
  湖北軍政府成立時,革命黨人由於起事倉促,缺乏政治經驗,兼且忙於攻守戰,因而未能充分認識到掌握政權的重要性,以致舊官僚和立憲派人士被推舉為主要領導人。新軍協統黎元洪本來不贊成革命,而且對起義後的前途缺乏信心,只是被迫接受了都督職務;軍政府總參議湯化龍則是諮議局議長,是立憲派的代表人物。這些因素,給湖北軍政府帶來了負面影響。
  武昌起義,點燃了全國的革命火焰。1911年10月,湖南、陝西、山西、雲南相繼宣告獨立;至11月下旬,上海、貴州、浙江、江蘇、廣西、安徽、福建、廣東、四川亦先後獨立。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內地18個行省中已有14個省和重鎮上海都宣布脫離清政府。在清政府勢力較強大的河北、河南、山東和革命力量比較薄弱的東北、西北地區,也發生了規模不同的起義,有些地區甚至一度獨立。
2013-01-06 9:59 pm
武昌起義成功是一件意外
也說明清朝之無能!
2013-01-06 9:27 pm
參看維基百科。


武昌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建城歷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的三國時期。「武昌」一詞,發源於東漢末年,當時的武昌所指地理範圍是今天的鄂州,而當時的夏口城是今天的武昌。時值漢丞相曹操率軍討伐東南的地方諸侯孫權。雙方在長江中游兩岸形成氣氛十分緊張的軍事對峙。孫權為抵抗曹操的軍事打擊,在長江江漢平原段的南岸嚴密布兵,其後的戰爭,史稱赤壁之戰。其中今武漢市和鄂州市交接處,因駐紮有大型軍事基地而逐漸商賈聚集,形成集市;當地因武而昌,故時名武昌。還有一種說法,是孫權給武昌命名,意為「武運昌盛」。武昌與鄂州這兩個名稱在歷史上多次交換,到元朝開始定為今天所見的地名。

武昌形成之後,因其逐漸繁華,加之地理位置特殊,其在楚地的地位也逐漸上升。到元、明兩朝,武昌的地位開始趕超荊州,成為湖北的省級政府辦公所在地。至明朝末年,長江對岸的漢口在商業上取得了極大發展,開始形成武昌、漢陽、漢口「三鎮鼎立」的局面。清朝在此設有武昌府,是湖北巡撫和湖廣總督(後來是兩湖總督)的辦公機構所在地。

1911年10月10日,同盟會領導的起義在武昌城爆發,史稱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在此次辛亥革命中土崩瓦解,中國2000多年來的君主制度至此終結。

1927年1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建立並實施北伐、攻佔武昌後,將武昌、漢陽、漢口三大重鎮合併為一個行政區劃,即武漢市。





鐵血十八星旗,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時的旗幟
1949年4月17日,解放軍進駐武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武漢市依定為湖北省的省會,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及省級政府部門都設置在武昌區。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27: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106000015KK018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