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的歷史背景

2012-12-19 4:23 am
萬里長城歷史背景,拜託

回答 (4)

2012-12-23 10:30 p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culture.net/1203/html/1203b04_01.html
春秋戰國長城
  長城的修築大約在紀元前七世紀前後。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代,從春秋五霸,到戰國的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爭雄,戰爭頻仍,出於防禦的需要,許多國家都在邊境上修築長城,設立關卡。春秋戰國長城中的楚長城是我中國已知的最早的長城,齊、鄭、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國也都修建了長城。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203/html/picture/D25.gif
陝西省東南部保存的、傳為楚長城遺跡
秦長城
  戰國長城一般都比較短小,小國的長城數百里,大國的長城最長3000餘里。萬里長城,則是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開始修築的。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他來到渤海之濱的碣石,派遣燕人盧生到大海中去找尋傳說中的仙人羨門、高誓,希望求取長生不老的方法。結果,當他巡視完北部邊境後,盧生從海外歸來,帶回的圖書上卻說:“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一想,這“胡”當然就是北方的匈奴了,馬上派遣將軍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上進攻匈奴。第二年,繼續作戰,一直把匈奴逐出河套,趕到陰山以北。將這一片地方新設立了44個縣,修建了邊塞;並開始築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挑,至遼東,延袤萬餘里。”
秦長城遺蹟
  秦始皇修築的萬里長城,現在仍有遺跡保存。在西段,臨洮一帶,仍可看到殘留的城牆若斷若續,如游動起伏的長龍。地名還有叫做“長城坡”、“長城口”的。在中段,今大青山、陰山一線,長城為石塊壘砌而成,重要的關口都有城障,適於觀察瞭望處設有烽火臺,工程之浩大,氣勢之雄偉,一般的戰國土墻不可同日而語。在東段,今圍場、赤峰、豐寧一帶,城牆內外是就地取自然石塊壘砌,中間用碎石填充。今敖漢以東丘陵地帶,則多以夯土築成。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203/html/picture/d24.4.jpg
秦長城地圖
漢長城
  漢代長城是在秦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但是比秦長城又有發展,不僅延長了距離,而且築了外長城,總長度達到了兩萬里。
  用長城阻擋匈奴騎兵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漢武帝就恢復了修長城的工作。元朔2年(前127年),漢在朔方一帶,“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為固”,將秦長城加以修繕。
  修繕之外,漢武帝也修築了新的長城,主要是河西走廊的長城。對匈奴作戰的勝利,使匈奴內部分化。元狩2年(前121年),匈奴的昆邪王殺休屠王,率4萬人投降漢朝,武帝在河西新設了武威、酒泉兩郡安置他們。元鼎六年(前111年)又新設了張掖、敦煌兩郡。為了保護這些新設的郡縣,漢武帝下令先後修建了從令居(今甘肅永登)至酒泉、玉門,再“列亭障至鹽澤(今新疆羅布泊)”的河西長城。

西晉長城
  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奐讓位於司馬炎,司馬炎稱帝,改國號為晉。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統一了中國。翌年(281年),唐彬主持幽州(今北京及河北北部)軍務,任烏丸校尉、右將軍。“遂開拓舊境,卻地千里。復秦長城塞,自溫城洎於碣石,亙山谷且三千里,分軍屯守,烽堠相望。由是邊境獲安,無犬吠之警,自漢魏征鎮莫之比焉。”(《晉書.唐彬傳》,P1219)這段長城應與秦漢長城舊線重合,可能在今河北東北部至朝鮮大同江入海口,但遺址已不可考知。



2012-12-23 14:30:52 補充:
北魏長城


  北魏本是北方遊牧民族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王朝,入主中原後,卻又受到北方另一些遊牧民族柔然、契丹等的威脅,他們也修築過兩條長城。一是赤城陰山長城。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年),北魏築長城於長川之南,東起赤城(今河北赤城),西到五原(今內蒙古五原)以北陰山中,長約2000餘里。二是畿上塞圍。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又修築了東起於上谷,西到黃河河套的長城,用以保衛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這段長城在今北京居庸關至靈邱、繁峙、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到山西河曲。

2012-12-23 14:31:04 補充:
東魏長城


  534年,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東魏遷都於鄴(今河南安陽北),武定元年(543年),高歡在肆州北山修築長城,西起馬陵(今山西靜樂),東至土(今山西寧武縣東),長約100餘里。

2012-12-23 14:31:19 補充:
北齊長城


  550年,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自立,改國號為齊。北齊為防禦北方柔然、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的入侵,修築過幾段長城:


一是黃櫨嶺至社平戍長城。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年(552年)建,起於今山西汾陽,北到今山西朔州、五寨一帶,約400餘里,“立三十六戍”。二是夏口至恆州長城。天保六年(555年)起修建,起於今北京昌平居庸關南口,北到今山西大同,長900餘里,可能是利用北魏長城修補而成。

2012-12-23 14:31:27 補充:
三是西河總秦戍至海長城。天保七年(556年)起修建,起於今山西大同西北,向東到今河北撫寧入渤海,長3000餘里,也是利用舊線修成的。四是庫洛拔至塢紇戍長城,這是一條在長城之內修築的“重城”。天保八年(557年)起修建,起於今山西朔州西,到今山西靈邱,長400餘里。五是勳掌城至軹關長城。武成帝河清二年(563年)起修建,起於今河南濟源王屋山麓,由晉南穿中條山、太行山,至濟源北,長200里。六是庫堆戍至海長城。河清三年(564年)起修建,可能是將原夏口至恆州、總秦戍至海的兩段長城連綴修補,長2000餘里。

2012-12-23 14:31:42 補充:
北周長城


  北周靜帝大象元年(579年)為抵禦突厥侵擾修築長城,“西自雁門,東至碣石”,大致起於今山西北部,至今京、津北,東到今河北秦皇島一帶。


隋長城


  581年,楊堅廢北周靜帝自立,改國號為隋。為防禦北方突厥、契丹、吐谷渾等族的入侵,先後七次修築長城。

2012-12-23 14:32:01 補充:
  一為汾陽長城。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修建,在今山西汾陽呂梁山上,可能是對北齊黃櫨嶺長城的修繕。二是臨榆長城。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修建,在今河北撫寧榆關鎮,可能是對北齊東北部至海長城的修繕。三是靈武長城。開皇五年(585年)起修建,先後在朔方靈武一線修築長城700餘里,今寧夏靈武至陝西綏德。四是朔方長城城鄣。開皇六年(586年)起修建朔方以東城鄣數十座,即在今內蒙古烏審旗白城子以東地區。五是開皇七年(587年)修長城,因史料不足不知其詳。六是榆林至紫河長城。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起修建,自今內蒙古托克托縣黃河南岸至內蒙古和林格爾一帶的渾河。

2012-12-23 14:32:10 補充:
七是河西榆谷長城。煬帝大業四年(608年)發兵征伐青海湖一帶經常侵擾西部的吐谷渾族,在榆谷修築長城。榆谷可能在青海貴德黃河岸邊,尚待考證。


遼長城


  遼為契丹族建立的國家。《遼史.太祖本紀》記,太祖二年(908年),“築長城於鎮東海口”。這段長城可能在今遼寧蓋縣、大連金縣一帶,其目的在於阻斷渤海國與唐朝的往來。

2012-12-23 14:32:19 補充:
金長城


  金為女真族興起滅遼後建立的國家,為了抵禦逐漸強大起來的蒙古族,修築了界壕和長城。金長城文獻記載不清楚,大約自太宗天會年間(1123-1135年)始至章宗承安五年(1200年)左右先後修建,綿延數千里。金長城遺跡東起今內蒙古莫力達瓦大斡爾自治旗嫩江西岸,沿大興安嶺東南麓,到科爾沁右翼前旗。

2012-12-23 14:32:23 補充:
明長城


  明長城是從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即位起,就開始興建的。當時,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蒙古貴族逃回到自己的故地。但是,他們仍然經常南下,騷擾搶掠。明英宗的時候,一度攻到北京城下。後來,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也逐漸強盛起來。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明朝建國伊始就開始大規模地建造長城,明太祖洪武初年(洪武元年為1368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修建北京居庸關一帶的長城關隘32座。
2012-12-21 9:07 am
長城的建立、最早不是從秦始皇開始、而是從戰國燕趙秦三國就開始有的雛形、到的秦始皇一統六國才將燕趙秦三國的長城連在一起。
2012-12-19 5:38 a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5%BF%E5%9F%8E

萬里長城是不同時期的古代中國的為抵禦不同時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長城遺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東、內蒙等15個省市自治區,總計有43721處長城遺產。

2009年4月時,中國國家測繪局及國家文物局報告最新的完整考古研究顯示,明長城全長8851.8公里,其中人工牆體的長度為6259.6公里,壕塹長度為359.7公里,天然險的長度為2232.5公里,牆體平均高6至7公尺,寬4至5公尺。

國家文物局2012年6月5日在此間宣布,歷經近5年的調查和認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公里。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歷代長城的總長度。
2012-12-19 4:37 am
萬里長城是從秦代建到清代,最早是用於防禦中國北方的匈奴人
參考: 無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25: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218000016KK052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