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馬族屬漢族,至少在漢朝時期已經是。
2. 【晉室南渡,大批中原人是帶來進步的農業技術與人力】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雖然南方都歸中原一統,南方人名義上都是漢人,不過在風俗文化與及族群意識破都跟北方中原的有分別。
南方豪族可能是早期的北方中原移民所形成,又或者跟南方土著融合而成,又快又好或者根本就是由南方土著所化。
皇室南渡,當然是有大批北方中原移民所跟隨。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culture.china.com/zhuanti/2010/smy/ma.html
司馬懿,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裏(今屬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謚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3/32/32f/32f01/32f0101.htm
西晉初年,由於結束了分裂的局面,百姓得以暫時安寧,經濟得以加速發展。司馬氏政權比較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獎勵農桑,晉武帝統一全國後,甚至一度出現「牛馬被野,餘糧委畝」的景象。在農業發展的同時,西晉的金屬冶鑄業、陶瓷業等各種手工業也相繼發展。金屬冶鑄業方面,技術工藝水平有顯著的提高,冶煉業也相當發達。陶瓷業方面,以青瓷業最為發達。當時江南地區燒製青瓷的數量和規模,遠遠超過東吳時期。青瓷的工藝亦有所提高。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發明和掌握了釉下彩青瓷的先進工藝,燒製出精美的釉下彩瓷器。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貿易的興旺。從西晉初期起,各地的商品買賣日益活躍。西方的「胡商」,常常成百上千結隊到晉地經商。長江則是當時商旅的主要水路。商業活動的頻繁,使西晉的水陸交通也繁盛起來。
八王之亂後,北方飽受戰爭摧殘,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東晉時,由於北方農民不斷渡江南來逃避戰亂,補充了南方不足的勞動力,也帶來了比較進步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加上南方河渠交錯,水利灌溉方便,使南方的農業生產有很大的提高。
手工業方面,東晉時亦有所發展,由於北方來的熟練工匠和技術大量南移,使南方的手工業如絲織業、金屬冶鑄業蓬勃起來。工、農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發達。長江沿岸一帶,商業非活躍,大大小小的河道不僅把大城市同重要的農業區連在一起,而且也把各個大城市連接起來。建康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城市,秦淮河兩岸的市集非常多,一片繁榮的景象。可惜好景不長,由於戰亂不斷,成為晉代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3/32/32a/32a01/32a0101.htm
西晉末年,因北方胡人之勢力猖獗,一些宗室及世族已陸續南遷於江南。永嘉元年(307年),西晉宗室琅邪王司馬睿(276-323)受命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鎮建業。司馬睿重用北方來的名士王導(276-339),以擴充實力。永嘉之亂後,北方世族大批南遷,與江南的大族不無矛盾。王導乃助司馬睿取得江南世族之合作,復調解南北豪門之關係,使他們共同支持司馬睿。
建興四年(316年)十一月,愍帝向匈奴軍投降,西晉滅亡。次年三月,琅邪王司馬睿遂在南、北世族的共同擁戴下即晉王之位,改元建武,此後之晉朝稱為東晉(317年-420年)。是年十二月,愍帝被劉聰所殺,晉王睿乃於大興元年(318年)稱帝,是為晉元帝(317-323),首都即在建康。
東晉初年,晉元帝陸續控制和消滅了一些心懷不滿的南方豪族武裝,穩定了自己在江南之統治。但南遷的世族之間也發生矛盾,爆發了爭奪東晉統治權力的一些鬥爭。原來晉元帝威名未著,賴王導及兄王敦(226-324)同心推戴,故即位後王氏兄弟位高權隆,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後元帝畏王敦勢大,加以防制,王敦遂於永昌元年(322年)造反,攻入建康,使元帝憂憤而亡。不久,王敦之亂平,而歷陽內史蘇峻(?-328)又於成帝(326-342)咸和二年(327年)起兵作亂。這些叛亂事件因未得到多數南來世族之支持,故先後歸於失敗,這樣東晉方轉危為安,勉強維持下去。
東晉自建立後,雖迭經內亂,最後總算趨於穩定。同時,由於北方五胡割據政權之間混戰頻仍,無暇南侵,故使東晉能偏安江左長達一百餘年。不過,從東晉的建立及其後多次的內亂,反映出它亦只是一個苟延殘喘的走難王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