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距今3000多年之前的商朝時代,華夏民族傳統信仰只有神觀念,直至周代時才逐漸有修練成仙的思想。我國傳統信仰「天神」,「地祇」,「人鬼」觀念,可上溯夏,商,周三代。「天神」包括天帝,日,月,星晨;「地祇」則為山嶽,川河,湖海;「人鬼」為已過往做古的先人。神祇信仰便是對於天地之間一切自然變化詭譎幻化莫測的一種崇畏敬拜心理。「神仙」思想之差異,在道教來說,舉凡三清,四御,五老皆為大神,在宇宙混沌時,三清就已經存在,經過無量劫時間化身為四御,又經過無量劫化身五老,最後孕化宇宙萬物;而由人藉由凡胎肉體修練,透過服氣(胎息),辟穀(禁食),練丹(練丹有二,此單指服藥)等修練,可以成仙。道教羽士(修行者)追求最高的境界,就是期盼有朝一日,能白日飛昇,羽化登仙,功成證果。
神,仙之相同點:在秦漢時代道家思想,凡人只要清心寡慾,透過冥想,服氣導引,辟穀,服丹藥,經過一段長時間不間斷努力修習,最後就能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功德圓滿,成仙證果,永遠不受投胎輪迴諸苦。所以「仙」是由人進入深山脫離塵世,屏除七情六欲,藉由服氣,導引,辟穀修練而成之意。神仙思想,到了周代神仙界線模糊,出現神格也是仙,仙格也是神的現象。道教發展到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書中,就已經明戴想成天仙需要立1200功。後來發展到了宋,元,明,清時代,神仙已經融為一體,例如宋代道士張君房所著《雲笈七簽》裡面就有記戴九仙品位,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再者,道教發展至宋朝之後,居於三清境之三清,或是居於大羅天之四御,五老皆被視為「大羅金仙」,所以神仙已經融為一體。
最後,水淨子再引舉一例為證,人不僅可以成仙,死後也可以成神。人在世行善,死後成神的觀念,可見於道教的最早出現的《太微仙君功過格》,以及見諸於之後陸續出現的〈文昌帝君功過格〉,《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 等。依個人生前行功立德之多寡,大小而論,人死後可以成為天神,或是成為城隍,土地公等地祇,享受人間萬年祭祀。由以上可見,神仙思想會隨著歷朝各代之更易而演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