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www.inmediahk.net/node/21785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上有一半的語言集中在8個國家,其中400多種在印度,因此印度是世界上語言最多的國家。
印度人是語言天才
據印度語言學家統計,17%的印度人可以講兩種以上的語言,居世界第一。印度在語言學上主要分為兩大語系:南方流行的達羅毘荼語系是印度的土著語,操達羅毘荼語系的人口約佔18%;北方是印歐語系中的印度雅利安語(印地語),是中亞人遷往印度河和恆河流域過程中,吸收當地語言後形成的,講印地語的人口在 30%以上;印度東北部還有屬於漢藏語系的曼尼普爾語。人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造就了非凡的語言才能。
印度有兩種“普通話”
在印度的紙幣上,密密麻麻地印著15種語言,英語和印地語印在最突出的部位。在中央政府機構中英語的使用率為70%,印地語為7%。在文字傳媒中,英語報刊佔18.7%,印地語報刊佔27.8%。由於城市人口來源複雜,人們在社交場合大都習慣使用英語。我在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參加朋友的婚禮時,在佈滿鮮花和彩燈的大草坪上,西裝革履的男士們站在一起喝酒聊天,穿著鮮艷紗麗的淑女們相互問候。他們都說英語,好像英國人的聚會。
英語成為印度的普通話與英國的殖民統治有關。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莫臥兒王朝衰落後,各個土邦王國相互爭鬥,英國人乘虛而入,通過武力鎮壓和經濟手段,在1765年確立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併推行英語教育,然後挑選精通英語的印度人為自己服務。E‧M‧法爾斯特在《印度之路》中說:“印度人喜愛神祇,於是英國人就擺出了神的姿態。”英語在印度逐漸成了權力和地位的象徵。
1947年,講著流利英語的印度人趕走了英國殖民統治者,但新政府打算拋棄英語時遇到了巨大阻力。印度的民族主義者認為,語言統一是國家統一的重要標誌。 1949年,印度議會制定憲法時,規定印地語為印度惟一的官方語言,併用15年的時間取代英語。這一決定遭到南方民眾的抗議,因為講印地語的人口在北印度佔96.7%,在南方卻不足0.1%。南印度人擔心,一旦印地語成為惟一的官方語言,非印地語地區有被邊緣化的危險。1965年1月26日是印度共和國紀念日,也是憲法規定放棄英語的日子,印度南方舉行了大規模的罷市等抗議活動,一些印地語標牌被砸碎或塗黑,兩位抗議者自焚。借助維護地區權利和文化而迅速崛起的政黨紛紛發表抗議聲明,泰米爾納德邦的德拉維達進步聯盟表示,若把印地語確定為惟一的官方語言,泰米爾納德邦將宣佈自治。時任總理夏斯特里權衡再三後做出讓步。他在全印電台宣佈了政府的5項決定:每個邦都有權選擇自己的邦語言;邦與邦之間的交流可以用英語或附上英語譯文;非印地語邦可以用英語與中央政府傳遞信息;中央政府機構繼續使用英語;全國文官考試使用英語。此後,印地語和英語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
據調查,印度人中粗懂英語的約兩億,精通英語者約為5000萬。87%的印度學校用英語授課,高等學府則全部採用英語教學。英語代表現代化知識和信息。印度人的英語優勢已經轉化為經濟動力,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軟件產業。由於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印度人進入歐美社會並不需要跨越語言和文化門檻,而是自然接軌。
促成語言邦的建立
中央管轄的行政區域按當地語言劃分,稱語言邦。邦語言強化了地域文化和族群特徵,但語言邦內還有少數民族語言,這使語言邦不斷分化。地方黨派利用地方語言大造聲勢,執政黨在選票政治的壓力下不得不妥協。1966年,錫克教阿卡利黨首領法泰赫‧辛格要求把旁遮普邦分成兩個邦,否則就絕食抗議。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在錫克教徒的巨大壓力下被迫同意以語言為基礎,將旁遮普邦分為錫克教為主的旁遮普邦和印度教為主的哈里亞納邦。這種情況時有發生。2002年,恰蒂斯加爾、喜馬偕爾和恰爾康得等3個邦先後從原來所屬的邦中分立。
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地方語言區如同一池春水,與周圍環境和諧共存。一旦外部條件改變,它有可能破壞整個區域或國家的政治文化版圖,因為這些語言中滲透著活躍的宗教細胞。印度社會中的震驚血案與宗教和語言密切相關。1948年1月30日,聖雄甘地被印度教極端分子刺殺,原因是他同意講烏爾都語和孟加拉語的穆斯林建立巴基斯坦國。複雜的語言現象源於印度的複雜歷史。古代印度王國林立,異族入侵和民族遷徙頻繁發生。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一度使印度疆域擴展到現在的阿富汗,血腥屠殺後,他皈依佛門廣修佛塔,沒有像秦始皇那樣統一語言。各種語言在遼闊的地域文化中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