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引的價值和許可範圍

2012-11-30 10:34 am
明清朝時,有一種鹽引,是個甚麼東西?

是許可證??

每一引價值多少?還是可以販賣多少分量的鹽?

回答 (2)

2012-12-01 12:18 a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6/61z0643.htm
鹽引
鹽引是明代頒發支取及運銷食鹽之憑證。明前期鹽法實行開中制,商人納糧邊衛,從邊衛領取,再赴鹽場支鹽。後改為納糧、納銀後,從鹽司領取。明後期改行綱法,逐漸成鹽商壟斷食鹽專利之禍本。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6/61z0642.htm
開中
開中,明代鹽法,始於洪武三年(1370年),即召商人輸糧而發給鹽。凡商人輸粟邊倉,領得勘合,赴運司造驗,發給鹽引,派場支鹽,憑鹽引赴行鹽區發賣。初僅限於大同、太原二倉,輸粟一石三斗,給淮鹽一小引。洪武四年(1371年)定開中則例,輸米臨濠、開封、陳橋、襄陽、安陸、荊州、大同、太原、孟津、北平、陳州、北通州諸倉,計道路遠近,自一石至五石有差,給鹽一引。成祖即位,悉停天下中鹽,專於京衛開中,其後,各邊相繼恢復。弘治五年(1492年),因商人困於守支,從戶部尚書葉淇請,召商納銀運司,類解太倉銀庫,分撥各邊,以充軍餉,每引輸銀三四錢有差,赴邊開中之法遂廢。
開中又為明代茶法,凡商人納粟、鈔、銀,領取茶引、茶由,憑引由赴茶園買茶,運往指定地點行銷,官抽十之三五。
2012-11-30 3:47 pm
鹽引又稱鹽鈔,是宋代的取鹽的許可證,鹽商必須向朝廷支付費用以取得鹽引,始可以合法販售食鹽。
鹽引最早始於北宋,南宋沿用。《宋史·通貨志》,「鹽引每張,領鹽116.5斤,價6貫。」鹽引法沿用至明清兩朝。明初鹽商須赴邊塞納糧,再由官府酬給鹽引,稱之開中法[1]。晉商以山西地緣優勢,獲利萬巨,鹽商形成行幫,稱為「綱」[2]。弘治五年(1492年),不再行開中制,轉變為折色法,即直接用白銀換鹽引。晉商多在北疆納糧換鹽引,因此受到打擊,再也無法控制鹽引,「山陝富民多為中鹽徙居淮浙,邊塞空虛」[3]。反倒是徽商多居揚州[4],以地緣近兩淮鹽場,遂漸取代晉商,開始富甲天下[5]。明朝兩淮鹽引分成「存積」、「常股」兩類。《明史·食貨志》稱「凡中常股者價輕,中存積者價重,然人甚苦守支,爭趨存積,而常股壅矣」。明代鹽引上書寫鹽商的姓名、地望。有不少宣稱是鹽引持有者的子孫的人,因此必須防止虛冒[6]。
清代沿用鹽引,由戶部印發的稱鹽引,由各地鹽政所發的稱鹽票。《清史稿·食貨志四》記載:「近來棧鹽出湖,皆在西壩改捆,大包重百三十斤,鹽票不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爆發兩淮預提鹽引案,紀曉嵐被牽涉在內,最後貶戍新疆。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27: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130000010KK004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