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版主您好,小道意見與資料,供您參考:
上清派是在晉朝時形成的一個道教派別。以《上清經》(《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為主要經典,以元始天尊、靈寶天尊為最高神,奉魏華存為開派祖師,在上清派發展史上,發展和傳播上清經系的主要是楊羲,許謐和許翽等。東晉興寧二年(364年)道士楊羲聲稱南嶽魏夫人魏華存傳授給他上清眾經31卷。到東晉末年,道士王靈期加以增飾,開始廣泛流傳。至陶弘景時,茅山成為上清派活動的中心,因此這以後的上清派被稱為茅山宗。 上清派強調人體內精氣神的修鍊,重登齋入靖、存思諸神形象,不重煉外丹。該派開創人物認為依上清法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師道的「太清」更高。上清派的開創人物均為門閥出身,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統治階級上層亦有聯繫。上清派的出現,反映了民間道教轉向士族(士大夫)道教發展的變化。 上清派的成立和陶弘景的努力分不開。在陶氏之前已有上清派的雛形,造作了一些經典,但在社會上影響不大。陶弘景有意識地構造上清派自身的傳授系統和演變歷史,並總結和發展了遺留到他手裡的上清派經典,集其大成,以眾真告誡的方式宣布上清派的成立。陶弘景是使道教在教理上進一步提高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出身在具有較高文化傳統的士族家庭,幼年即喜讀《神仙傳》之類的道書,由於仕途上不得志,於三十六歲便歸隱茅山修道。他性好著述,尤明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地理、醫術本草。他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物,特別在藥物學上有重要貢獻。他的著作很多,重要的有《真誥》、《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神農本草經集注》、《合丹法式》等。他雖然身在山林,但仍熱衷於政治活動,只不過他的活動同早期道教徒不同,他是要幫助統治者穩固統治秩序。他的《真靈位業圖》把神仙劃分等級,就是替人間的封建等級制找根據,以便維護這種制度。經過陶弘景努力而形成的上清派,沒有致力於大規模的集體宗教活動,而是注重個人閉門獨戶進行修煉,故其信徒多是知識分子。除了吸收道教內部其他各派修行方法,上清派的獨到之處就在於:它堅持通過煉神的方法去達到煉形的目的,把佛門煉神的義理吸取進道教。上清派極看重精神的修養,認為要獲得形體永存的高級方法就是存神和行氣。靈寶派向佛教學習,上清派比靈寶派學習得更多。主張三教合一,借用佛教理論來完善本派,這是上清派的又一大特徵。正因為如此,上清派在宗教理論上比靈寶派更有系統,更富於理論思維。
從以上資料顯示,若以正統道藏內蒐錄之相關經典與註解與其他資料分布位址來看,上清派之傳世經典《上清大洞真經》,收錄於《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第六篇,《黃庭經》收錄在洞真部,本文類第八篇,太上三十六部尊經 之 太清境第十一部,而《太上黃庭內景玉經》與《太上黃庭外景玉經》則收錄於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第十五與十六篇,而上清派之傳世經典應該是《太上黃庭內景經》與《太上黃庭外景經》兩篇,而《太上黃庭中景經》則因問世時間過晚,少有人收錄歸類於上清派之傳世經典之中,但是在,洞真部方法類中卻又蒐錄黃庭內景玉經與外經玉經的{圖}(唐-胡愔 )與註解(梁丘子),而洞玄部的玉訣類則收錄黃庭內景玉經註(一)(金-劉處玄)黃庭內景玉經註(二)(梁丘子),黃庭外景玉經解(蔣慎修)等三篇。
而梁弘景著作之{洞玄真靈位業圖}則收錄在,洞真部,譜籙類,第四篇,{登真隱訣}收錄在洞玄部玉訣類,[真誥]則收錄在太玄部。
但是若以經書排列位址就此將上清道派分類規於[洞真]或是[洞玄]抑或是[洞神],如此分類小道才疏學淺,還真是第一次見到,不過,也不能說不對,但說對也不是,總是覺得怪怪的,但還是將與上清派傳世經典的相關資訊提供給版主參考,但小道無法其歸類,看板主師傳如何歸類。
以上資料僅供版主參考,若有謬誤,還請各界賢達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