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ewsancai.com/big5/traditional/138-history/48166-2012-11-11-15-32-35.html
何謂「荊襄九郡」?
圖片參考:
http://www.newsancai.com/images/stories/newphoto/2012/11/life/20121112zzj.jpg
東漢時期,州成為一級行政區域,依據後漢書記載,荊州轄有南陽(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東部)、長沙(湖南東北)、桂陽(湖南東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七郡。州治所一直到東漢末年劉表領荊州牧以前都在漢壽(武陵郡轄),後因荊南地區黃巾賊餘孽尚未退去才將治所移到當時已經有相當繁榮的南郡襄陽城。又從南郡分出襄陽郡[東漢荊州有七郡後來又從南郡南陽郡獨立出兩個郡分成九郡
208年赤壁之戰後,原先短暫領有荊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荊州北部南陽郡與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劉備和孫權勢力瓜分。
曹操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出襄陽郡、南鄉郡,荊州成為三分割據的局面:
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
江夏、桂陽、長沙歸孫權
南陽、襄陽、南鄉歸曹操
一般認為這階段三家各佔三郡的局面是「荊襄九郡」一詞的來源。
荊州牧劉備的守將關羽被東吳、曹魏聯軍擊敗,在隨後的夷陵之戰中劉備又敗於孫權勢力後,蜀漢再無力奪回原有荊州轄權,荊州由曹魏與孫吳兩家分領的局面便告底定。
三國的曹魏荊州,荊州的治所在南陽郡的宛,下轄南陽郡、江夏郡(長江以北)、襄陽郡、南鄉郡、新城郡、上庸郡、魏興郡等共七郡。
三國的孫吳荊州,荊州的治所在南郡的江陵,下轄南郡、江夏郡(長江以南)、長沙郡、湘東郡、桂陽郡、臨賀郡、零陵郡、衡陽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等共十一郡。
到了西晉時期,荊州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下轄二十三個郡國。
一般都說東漢荊州有七郡,漢末分出兩郡,成為所謂「荊襄九郡」。
問題在於,什麼時候變成八郡或九郡?
大部分的三國論述,提到劉表管轄的荊州,乃至赤壁戰後劉備、孫權、曹操三分之下的荊州,都是以七個郡計算。
西漢和東漢的荊州領有七郡,這點沒錯。包括長江之北的南郡、江夏郡、南陽郡,以及長江之南的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郡國志》都這麼記載。但到了東漢末年、至遲在劉表擔任荊州刺史時,荊州就已經變成八郡了。多出來的是從南陽郡分出來的章陵郡。
劉表受詔出任荊州刺史,是在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但他就任時受阻於袁術和地方民亂,有個名叫蒯越的人勸他樹威立德,如此「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後漢書.劉表傳》)
這裡所指的「荊州八郡」,唐朝太子李賢注引《漢官儀》說:「荊州管長沙、零陵、桂陽、南陽、江夏、武陵、南郡、章陵等是也。」
有郡就有太守。劉表據荊州時,前面提到的蒯越,以及黃射(江夏太守黃祖的長子)就擔任過章陵太守。(《三國志.劉表傳》引注《傅子》、《後漢書.禰衡傳》)
由以上可知,劉表據領荊州時已有八郡。正因如此,所以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表彰曹操的功績時,說他南征,荊州「百城八郡」歸降(《三國志.武帝紀》)。這裡說八郡,而不說七郡,當時荊州八郡的事實已經很明顯了。
曹操得到荊州後,又從南郡分出一部分,成立襄陽郡,連同八郡,共九郡,荊襄九郡之說由此而來。
《晉書地理志下》:「於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為蜀,江夏、桂陽、長沙三郡為吳,南陽、襄陽、南鄉三郡為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