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惠洲李家拳

2012-11-25 3:29 am
尋訪惠洲李家拳,有消息的email thx!! ....

回答 (1)

2012-12-06 1:04 am
✔ 最佳答案
惠州李家拳,為惠州近郊火地村李義(別名存義)所創。
李義生於清乾隆十三年(1708),幼年跟隨父親李玖習拳,9歲隨父闖蕩江湖,在羅浮山又向玉龍禪師學藝,武技有了長足進步;後又拜北方拳師陳苟息為師。藝成回到惠州火地村開館教拳,傳于李隆(別名林宣),李隆傳李國輝(別名金寶)、李國彪、李國山和李素尼四人,此為第三代;李國輝等又傳李觀壽、李譚錦、李兆坤、李帶、李發等人,稱為第四代。距今約有二百餘年歷史。

內容、特點
惠州李家拳主要拳術套路有:八卦拳、三門拳、石尊、小十字、大十字、赤練、散手拳等。器械套路有:單頭棍、雙頭棍、單雙頭棍、中欄棍、長龍棍、卡武雙刀,鈀頭、鐵尺、大刀鞭等。對練有鐵尺對魯針、鈀頭對單刀藤盾、大刀對單刀藤盾、拳對練、空手奪雙刀、魯針對鐵尺藤盾、纓槍對鐵尺鞭等。
因李義有南北拳技的功底,故他創編的惠州李家拳,具有南拳北腿熔于一爐的特點,以單肩、側身、虛步為主,講求攻防,掌法多變,多跳躍,擅腿法。動作矯健,以靈活多變著稱。
李家拳有一套完整的練功方法,其總歌訣是:習武者,能進能退,能攻能守;能剛能柔,能疏能密;能動能靜,能弱能強;能行能踏。識天時,懂地理,會人和。進如閃電,退如鴻毛;攻如脫兔,守如處女;剛如利劍,柔如琴音。疏可跑馬,密難插針。動不露形,靜能藏勢;弱似風鶴上翠竹,強如猛虎下山林。行浮雲,踏水影。天地人和常謹記,走遍天涯唱太平。

傳承
由於原李家拳武術館拆建,沒有了館址和訓練場地,武館于1990年被迫停辦,惠州李家拳面臨失傳的危險。2003年李家拳第六代傳人之一李振宗老人從香港還鄉後,出資帶領李家拳弟子重新開館,李家拳又漸漸興旺。   
今年50歲的李容光是李家拳的第六代傳人之一,其父親是李帶(李家拳的第五代傳人之一)。從12歲起,李容光就跟隨父親學武術。李容光回憶,當時練武太辛苦了,很想打退堂鼓,雖然父親心疼,但父親認為練習李家拳除了可以防身健體外,最主要不要讓李家拳失傳。一年後,李容光有了一些基本功,父親才教其練李家拳的「八卦拳」,後又學了李家拳的「三門拳」。
現在,居住在河南岸螺子湖的李容光,成為火地村李家拳的一名「教頭」,每週五、週六、周日都自費乘車回到火地村,無償輔導李家拳小隊員練拳。雖然年過5旬,但李容光打起拳來還是虎虎生威、動作靈活。

現狀
現有400多村民的火地村,練過李家拳的有50多人,如今經常參加練武的有20多人,年齡最大有50多歲,最小的只有5歲,現在李家拳已經發展到第八代。   李家拳第七代傳人之一李子興告訴記者,現在村裡主要是抓好小隊員的基本功練習,基本功練扎實了,以後學其他動作就容易多了。再過3年,等這批隊員出師了,到時就可以再創李家拳的輝煌了。   
火地村的李家拳已被惠城區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體育競技)。目前,惠城區河南岸街道辦事處採取了一些發展和保護措施,將李家拳推薦納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予以保護,並將李家拳從傳統的一對一師授徒傳教方式逐步向興辦武術學校或培訓班的形式發展。

(網上找到係咁多,不另發電郵給你了。)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08: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124000051KK003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