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如何打開自己的心?

2012-11-20 6:12 am
我是一個大一生我一直覺得自己自從來到大學心好悶,我很想改變自己讓自己開朗一點,可是始終呈現一個很沉默的狀態,當朋友們開心的聊天時我卻開不了口,我讀的是觀光系所以我一直很想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跟以前不一樣可是好難,朋友有時候會說我說話會大舌頭可能是這樣讓我很自卑但我也一直跟自己說要努力讓自己變好,但心中就是悶悶的,跟別人聊天總是呵呵的笑帶過,我知道這樣讓別人很難聊下去可是當下就是想不到要回應什麼,還有最近我好像喜歡上一個學長可是我完全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在這裡我好像隱藏了自己變得完全不像我...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更開朗還有和別人聊天也能很有話聊呢??現在講話模式連自己都覺得無趣了心好累

回答 (7)

2012-11-20 7:03 am
✔ 最佳答案
發問著您好:

其實我跟您一樣,我從以前就很沉默寡言、不愛說話、內向害羞和悲觀,小五、六被排擠、討厭、誤會的時候我甚至還有想自殺、轉學的想法,但是我已沉默來忍住那些不公平對待,直到升國一,從國一開始我就想讓自己變開朗一點,然後漸漸的我有了一些朋友,但是那個朋友說跟我交朋友是因為我太安靜沉默了,所以她就主動與我互動。

有時候我做錯一點事、或者說錯一點事,我的好朋友就會一直笑我,我笑點很低所以笑不出來,後來到國三為止我朋友們都把我當「搞笑人物」,因為是國中的時候,我認為朋友這樣很超過,所以我不認為自己是搞笑人物,但是我的個性還是因為有壞學生、班級裡的有勢力的人的幫名,因為曾被他們欺負我還是很沉默下去...

但是我那些朋友卻在國中階段帶給我很多快樂、歡笑,把原本沉默的我、安靜的我、不愛笑的我都變成和朋友差不多的個性,她們讓我的個性有了很多的改變。

到了目前高一階段,我決定從高一開始就要完全改變得不愛說話和沉默的性格,但不是完全改變...但是我以我的方式來表現出我要變開朗的樣子,然後我就有了身邊的好朋友,不知不覺中我也開始「搞笑」起來了,我現在才發現我真的有搞笑的長處,讓他們嘻嘻哈哈的歡笑,班上的同學也不是很討厭我。

所以,要交到好朋友、要讓自己變得開朗,你可以試著盡量不要想悲觀的事,多想樂觀的是對自己有好處,比如說當你遇到挫折時,你可以想說這樣的挫折不算什麼,我相信我可以克服。自己可以往好處去想。

而至於開朗的話,你可以每天保持微笑的心情面對每一天的日子,說話也歡笑、做任何事情也歡笑,不要一直愁眉苦臉的,這樣別人會認為你不好相處、或者可能是個陰沉的人,遇到不開心、生氣的事,你可以想辦法解決或抒發壓力。

所以多歡笑、多微笑、幽默點、開朗點能增進與家人、同學、同事和大家的感情喔!!也能讓你教更多朋友: )

希望以上解答您能滿意^_^ 因為有些事我自己解決的,我本身也算是悲觀的人~但是我在班上也表現出開朗的樣子,我相信我可以,你也可以的。

2012-11-19 23:04:44 補充:
以上資訊為自己經歷
2012-11-22 6:13 pm

圖片參考:http://*****/files/trueheart/trueheart_logo_text.jpg



請樓主您跟菩薩好好參詳參詳


圖片參考:http://*****/files/trueheart/trueheart_logo_text.jpg


如是這時,最好的建議是請樓主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圖片參考:http://books.enlighten.org.tw/data/superurl/cover/20090317105703.gif
菩薩慈悲開示:

曾經我問佛曾經我問佛:為什麼我沒有美麗的容顏、曼妙的身材?佛不回答我,祂只是默默地看著我。


曾經我問佛:為什麼我沒有顯赫的家世、富有的父母?佛不回答我,祂只是安靜地望著我。曾經我問佛:為什麼歡樂總是十分的短暫,而悲傷卻來得特別的悠長?佛仍然不回答我,祂只是悲憫地注視著我。我的問題太多,佛從來不回答。這許許多多的問題,直到良久以後我才瞭解,原來都必須靠我自己去尋找答案。我翻遍了典籍、尋遍了大師,終於我明白了:原來,一切的答案早已存在,全都在佛的經典中。但是,只要肯起步,一切應該都還不晚吧?我在佛前長跪,我開始祈求:佛啊,請原諒我,我的年紀增長得太快,智慧卻增長得太慢;我再度問佛。這回,我看見佛在微笑。
圖片參考:http://*****/sites/all/themes/rt_solarsentinel_d6/files/stories/slideshow/rokstories/841.jpg


圖片參考:http://www.a202.idv.tw/a202-big5/MyPictures/pic-1/jpg.gif/2008.5.6.-1.jpg
建議樓主您應如是: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善小為之則福聚、惡小為之則德損! 詳細,請恭閱
圖片參考:http://www.a202.idv.tw/a202-big5/MyPictures/pic-1/jpg.gif/2008.5.6.-1.jpg
柔軟心無罣礙---貝都因菩薩有一位負責電腦程式設計的小姐,每次我在工作上有所要求或要修正報表格式時,她總是皺起眉頭,我愈解釋,她眉頭皺得愈深,使我很不喜歡,心想:怎麼有人對工作無奈、厭惡到這樣?但事實上,她總是把工作做得十分周延,連我們沒考慮到的,她都設想到了。這倒使我納悶起來,她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在工作呢?幾經觀察和思量,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她是太過於投入,當我提出要求時,她已經開始工作,皺起眉頭思考了,並不是不願意做,而是立刻進入情況,節省了許多寒暄和枝節。不像有些人,開始時滿面堆歡,直說沒問題,其實跟本沒當一回事,後來就留下一堆難解的殘局!了解了之後,我反而喜歡她,我們彼此配合得很好,只要工作交給她,我就非常的放心。這使我感到,能夠互相體諒、設身處地地去做事是多麼的重要。如同一面鏡子,我從這位小姐身上,也看到了自己。對於工作太過嚴肅、緊張,當長官有新工作交辦時,我不也常是一副「苦瓜臉」?當時自己必不自覺,只是想著舊的工作尚未完成,新的任務如何調整……,但看在別人眼中,不也是一種「不願任事」的態度嗎?雖然「日久見人心」,但是予人的初步印象總是不好,應該要改進。永嘉大師〈證道歌〉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如何把憶佛的淨心帶到日常生活之中,以正觀與覺照坦然面對新的事物,把它當成生活上的一種考驗,從而培養一顆柔軟、無罣礙的心,自然能夠時時安詳、處處自在了。
資料來源 : ●《正覺電子報第12期》
圖片參考:http://books.enlighten.org.tw/data/book/cover/20070202131957.gif


圖片參考:http://*****/files/newsflash/newsflash_logo_text.jpg


如是這時,《妙法蓮華經》正法殊勝因緣難值遇:

圖片參考:http://*****/files/newsflash/newsflash_logo_text.jpg

來正覺 學正法


學正法 來正覺

圖片參考:http://*****/files/newsflash/newsflash_logo_text.jpg
2012-11-21 2:14 am
打開自己的心?
人是有思想的
打開自己的心就是将所有不好的一面的放開出来

問問自己、是否能説出自己失敗的地方

要成功就要会不恥説出来
2012-11-20 7:42 pm
人類絕大多數的苦難都是不必要的。它們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因為未受觀測的心智(unobserved mind)在掌控你的人生。你現在所創造的痛苦,總是來自對當下如是(what is)某種形式的不接受,某種形式的無意識抗拒。

請你以〝修練當下的力量 好讀〞搜尋,找到這本書的網頁來讀。上面這段文字摘錄自該書。從這本書會讓你瞭解你自己的心思如何為你創造了這麼多的障礙。當你理解了你的心思是如何為自己製造阻礙之後,你發問的那些問題就都全部有了答案了。
2012-11-20 7:26 pm
那個 努力講出來 多講幾次就會講了

那是可以磨練的

不過如果妳本來就不是那樣的人

可能分開一陣子後 妳又會沉默了


我也是內向的人 但也算帶過活動

不過一兩年沒再做了 所以要我再重新面對人群 其實可能有難度
2012-11-20 4:18 pm


這有方法可以解決喔

心理不容易變得開朗,有很多因素可以造成那樣的結果

那些造成人們不開心、放不開的因素因人而異

但是,要讓那些造成不開朗的因素徹底釋放掉是可以的

一旦將那因素消除之後,整個人就開朗許多,並且能達到真正的改變

這裡有您要的答案

http://rrr914.weebly.com/
2012-11-20 6:27 am
你是不是會很容易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呢?還是會不會都還沒嘗試就先告訴自己不行呢?
其實這些問題我以前也都碰過,以前的我很沉默,常常一群朋友在聊天我都只是笑笑靜靜的聽,因為我很喜歡當聽眾,但,上大學後,有個朋友問我,怎麼大家在講話你都不講話呢,幹麻一直笑?那時我很想跟他說,我有認真聽但我不一定要表達意見呀!!!!不過後來發現好像不行,因為大家聚在一起,而你固然就成為裡面的一份子,不要在乎你講出來的話別人會想什麼,勇敢的講出你想要講的話,不要想太多,這樣反而包袱太大。跟別人在一起就勇於表達內心的自己。這是我自己的經驗,有時如果真的沒話聊也會硬擠出一兩句(天氣很好什麼之類的),久而久之就大概知道可以聊些什麼囉!!


加油哦~~祝福你~~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07: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119000010KK057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