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只有分成舊約和新約嗎?

2012-11-14 3:45 am

回答 (6)

2012-11-14 7:17 pm
✔ 最佳答案
凡信仰耶穌基督為天主子和彌賽亞的教會才是正統教會。並且只讀一本由宗徒傳下來,歷經4000(舊約)+2000(新約)年,由口傳至書寫並受聖靈默感而完成的聖經。
聖經上說過,凡不承認耶穌為天主子、救世主的人,就是不正確的異端道理。

我們在教會內常常都會聽到別人說「聖經綱目」,到底,什麼是聖經綱目呢?它就是教曾以其不能錯誤的權力,承認某些宗教文獻是由天主以靈感推動人寫成的,內含天主啟示的救恩性真理,它沒有錯誤,也不能錯誤。這些被教會所接納的文獻,我們通常稱之為「正典聖經」。與正典聖經對立的是「偽經」,偽經是一些與正典聖經相似,甚至在內容上也有部份相同的作品,但教會並沒有承認它們是聖經。既然它們與聖經相仿,所以稱它們為「偽經」;意思就是說它們不是在天主的靈感推動下寫成的。

我們現在所讀的聖經部是正典聖經,它可分為舊約和新約兩大部份,共有七十三卷;舊約四十六卷,新約二十七卷。早在第四紀時聖經中的新約和舊約各書已劃分清楚,後來更在三次大公會議(一四四一年的佛羅稜斯大公會議;一五四六年的特利騰大公會議;以及一八七○年的梵蒂岡第一次大公會議)中為教會隆重地欽定。

所謂舊約,是指天主與以色列民族立約的記錄。「約」是指「盟約」?即以愛情與忠誠的邀約。整個舊約記錄的中心是:天主是以色列民族唯一無二的天主,而以色列民則是天主的選民。

新約與舊約不同,新約是耶穌基督與全人類立約的記錄。這個愛情的盟約是新而永久的;是由耶穌為全人類所流的血而立的新盟約(路十二,20)。


天主教對舊約綱目的態度:

天主教對舊約綱目的態度可分三個時期來說:1在第一、二世紀時,對舊約裡的四十六卷書並未發生問題。2由第四到第十四世紀,曾一度懷疑「次經」的正確性,但懷疑的人只是教會內的少數學者。(3)由十五世紀到現在︰自從佛羅稜斯、特利騰、以及梵蒂岡第一次大公會議後,對舊約四十六卷書的疑惑已完全消失。

天主教對新約綱目的態度:

天主教對新約綱目的態度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1在第一、二世紀雖沒有明文的新約綱目,但在宗徒時代的教父著作裡,除費肋孟書,若望二、三書以外,其餘廿四卷著作都曾被當作聖經來引述。2從第三到第六世紀時,東方和西方教會內都會對希伯來書、伯多祿後書,若望二、三書、雅各伯書、猶達書、和默示錄等七卷稱為新約次經的晚期作品有所懷疑。馬丁路德否認前六卷為聖經;然而,今日的基督教徒大部份都承認了它們是正典聖經。3十六世紀以後,特利騰大公會議鄭重地宣佈新約約廿七卷著作為正典聖經。直到今日,新舊約共有七十三卷已成毫無疑問的事實。

耶穌基督是新約和舊約的分界點,凡在耶穌基督降生以前所寫成的聖經,我們稱之為「舊約」,在耶穌基督降生以後所寫成的則稱為「新約」。


天主教和基督教聖經的異同

基督教十分重視聖經,甚至奉它為教會內唯一的權威,他們對聖經的稔熟,值得我們欽羨和效法。但據我們所知,他們的聖經缺少了舊約的多、友、智、德、巴、加上、加下等七卷,即否認「次經」為正典聖經。基督教介乎希伯來人與天主教之間:希伯來人否認全部新約為聖經,對舊約也只承認稱為「主經」的卅九卷;天主教則承認全部主經和次經為正典聖經;基督教不否認新約的廿七卷書,但對舊約只承認希伯來人所承認的卅九卷。

基督教否認七卷書的原因,始自馬丁路德。最初他只是否認「煉獄」的道理,但因天主教用瑪加伯書來講解這端道理,所以地想推翻瑪加伯書的正典性,但他即又無法否認瑪加伯書是正典聖經,因此,最後只好否認教會有權規定何者為聖經。在一五三四年,他將聖經譯成德文時,把次經分開,並視之為「偽經」,直到現在,基督教的大部份學者仍堅持「次經」不是聖經。其次、馬丁路德亦會否認新約的希、伯前、伯後、若一、若二、若三等六卷書為聖經;然而,經過研究後,今天的基督教徒都承認了以上諸新約經書為正典聖經了。
參考: 我 天主教的平信徒 基督徒 慈愛天父的孩子
2014-11-06 6:07 p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20140926.pixnet.net/
2014-08-23 6:41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11 6:49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10 7:38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2-11-19 7:51 am
是聖經有分成舊約和新約兩部分,都是聖靈默示人寫的,把上帝的話記下來,叫人可以因信從而得救。


收錄日期: 2021-04-30 16:59: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113000015KK062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