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佛法到底是『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還是『不知行易』『不知行難』因人而易,無法定論。
不過以現今的台灣教育程度確實是『知易行難』
『佛法』最高的境界,是『念念自如,念念自淨其心』=本地風光=自性清淨心=清淨的心看世界=萬境自如如 =如=如如=真心本性=真空妙有=假我真空=無證無無證=到到=哈哈笑過苦日子=……
,要懂這些字所表達的意境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可就不那麼簡單,不簡單是因為自已沒有『降伏』不安的一切負面情緒。還有貪圖順境的永遠不斷,嗔悢逆境的到來這些愚痴的行為,或更微細的煩惱如驕傲、對經典的內容有所疑問、看了經典有見解錯誤,貪、嗔、痴、慢、疑、我見不斷,所以就『知易行難』、『不知行難』。
若為什麼要用『清淨』的正面情緒去看待一切事情的發生,古人是如何演化這些理論?可又是『知難行易』的課題,非得『閉門讀經、思經、疑經、解經、悟經』不可,因佛教的用字與一般我們接觸『儒家思想』字同義不同,例如『性』這個字,儒家講『人之初,性本善』佛家講『人之初, 性非善非惡』,用儒家的思想,去解佛家的理念,常會誤解。
我是說以前的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