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問題 10點奉上 感恩

2012-11-13 5:42 am
1.4-6世紀,中國北方胡人政權的建立,對後來中國文化發展有何貢獻?

2.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何以楚國人的亡國之痛比其他國人更深?

回答 (3)

2012-11-13 4:18 pm
✔ 最佳答案
TO 依璇:
魏晉南北朝(西元220年—589年),全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時期。這個時期由220年曹丕強迫東漢漢獻帝禪讓,建立曹魏開始,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重新統一結束,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西晉時期(與東晉合稱晉朝)、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另外位於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個國家又統稱為六朝。東漢末期的混亂誕生了曹魏、蜀漢、孫吳三國。到後期曹魏逐漸被司馬氏取代,265年被西晉取代。263年蜀漢於魏滅蜀之戰亡於魏國,280年孫吳於晉滅吳之戰亡於西晉,三國最後由晉朝統一。西晉皇朝短暫的統一,於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後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亂。在304年因為成漢與劉淵的立國,使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316年西晉亡於匈奴的劉曜後,司馬睿南遷建立東晉,南北再度分立。東晉最後於420年被劉裕篡奪,建立南朝宋,南朝開始,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然而北朝直到439年北魏統一北方後才開始,正式與南朝宋形成南北兩朝對峙。南朝歷經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與南朝陳。初期經濟與軍事強盛,但因為南朝戰略運用錯誤與北朝軍事強盛,以及皇室與宗室內鬥淫亂,使國力由盛變衰。南朝梁國力復盛,但在侯景之亂後分裂成西梁與南朝陳,南朝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與北周。北魏統一北方屢次擊敗南朝,意圖南併。但被北方柔然牽制,直到柔然被突厥取代後才有餘力對付南朝。北魏經漢化運動後經濟持續發展,但造成六鎮鮮卑貴族與洛陽鮮卑貴族的文化衝突,後期政治混亂發生六鎮民變。分裂成高歡擁護的東魏與宇文泰擁護的西魏,並之後分別自立為北齊與北周。北周主張胡漢融合,於577年攻滅北齊,政權也逐漸掌握在楊堅手上。581年楊堅篡北周,建立隋朝,並於589年滅南朝陳,統一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結束,隋朝時期開始。


以上為摘錄自維基百科前言介紹,再續論本身看法___

北方胡人政權的建立,對於後來的隋唐,特別是唐朝文化各方面的大放異彩,炫麗璀璨地傑出成就,實有功不可沒的讚嘆,融合入北方民族的豪邁粗獷,導致影響到詩詞書畫習俗等各氛圍的高度嶄新風貌觀,不容小覷!

再者談到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由於楚國是最後覆亡的,倒是認為其痛深乃肇因成就了秦國吧....○





智慧開明,
萬事如意,
福體安康,
夜有好眠!


`阿彌陀佛`

和* 謹致筆
參考: 維基百科 暨 和 謹致筆
2012-11-16 1:56 am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因為笨蛋的楚懷王不聽屈原的話想要跟秦國交好,後來被騙去秦國,關了好久,
這對楚國當然是其恥大辱。
2012-11-15 6:37 am
1. 北方胡人政權的貢獻
http://hk.chiculture.net/1701/html/c15/1701c15.html
胡族漢化與民族融和
十六國以及南北朝時期,各民族在不斷相互交往與鬥爭中自然同化。尤其北魏(公元386—534年)在統一中國北部過程,以及之後統治北方的148年裡,盡量吸收了中原漢人的先進文化,使鮮卑貴族與漢人名門大姓結合,並融入到當時的統治階層之中。
北魏孝文帝漢化
北魏孝文帝時作出一系列的漢化改革,如遷都洛陽,改革鮮卑舊俗,孝文帝並身體力行,穿漢衣,姓漢姓,說漢話,提倡鮮卑貴族與漢族高門通婚,從而加速了鮮卑的漢化和融入漢族的過程。在制度上,鮮卑人結合了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因素與中原古有的制度,形成了一些對中國後世具有重大影響的制度,諸如北魏均田制、北周府兵制等,均為隋、唐兩朝所承襲。
到了隋唐時期,鮮卑族已經漢化,已不再作為政治實體和民族實體存在。

2. 楚國有800年歷史,單一國之力足以跟中原諸國抗衡。趙、魏、韓都是從晉國分裂出來的,歷史不長;戰國時期的齊國已經是田氏天下而非春秋以前的姜氏;燕國是東北邊陲之國。楚國被西方新興戎狄的秦國所滅,當然可惜。
http://big5.huaxia.com/hb-tw/2006/06/682711.html
楚國興衰史 、‵西周初年,荊人的殘部主要是季連的羋姓後人,已西遷至丹水與淅水之間。鬻熊為首領時,審時度勢,率楚民背棄商紂王,西行投奔周文王,並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繼位後,有圖南之意,楚人覺察後,在鬻熊之子熊麗的率領下,舉部南遷至睢山與荊山之間,暫時避棲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時,周公避禍于楚,楚人敬之如上賓,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後訴說此事,感動了周成王,於是周成王封熊麗之孫熊繹為楚君。荊楚開始躋身於諸侯之列,楚國正式誕生了。
楚人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慘澹經營,至熊渠時初露崢嶸。熊渠是熊繹第四代孫,是一位既有才識又有進取精神的君主,他整軍習武,趁著中原動亂之機,開始了開疆拓土的進程。三苗早已歸順荊楚,熊渠把征伐重點放在西部和東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國(今湖北竹山境內),拉開了拓疆序幕。在東討中,楚人攻打了位於今湖北中部的揚越,勢力推進至江漢平原。接著遠征,攻打了位於今湖北鄂州境內的鄂國。
征戰既後,楚國逐漸興盛起來,真正立於諸侯之林,熊渠離經叛道,分封3個兒子為王,鎮守長江中游的3個要地:雖然在周王朝的壓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個兒子的王號,但楚國仍然在江漢平原扎穩了根基。
西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陽,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平王三十一年(西元前740年),熊通為楚地之王,繼續了熊渠的開篇拓土歷程,西元前706年,楚國攻打姬姓諸候國隨,並逼周天子晉陞其爵位。遭拒絕後,熊通親率大軍再次征討隨國,大獲全勝後,熊通自稱"楚武王",成為天下諸侯中第一個敢於自己稱王的國君。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國的大國聲威真正建立起來了。
成王兩傳至莊王。莊王勵精圖治,終成霸業。莊王曾率領楚軍,浩浩蕩蕩開赴伊水與洛水之間,對周天子耀武揚威。莊王武功之時,選拔孫叔敖實行文冶,楚國出現了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的鼎盛局面。
吳楚大戰後,楚國經過8年的休養生息,逐漸恢復了元氣。惠王時,歷史進入戰國時代,其間,楚國和諸侯列國戰戰和和,並無大的建樹,一直延續到簡王、聲王。西元前400年,韓、趙、魏合兵數次攻楚,向楚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楚悼王謀求富國強兵之道,任用吳起開始變法,並取得了成效,一時間,楚國兵強馬壯,橫歸中原,初露稱雄之勢。
威王后期,楚國成了七雄中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大國,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員空前廣闊。"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
西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隨即開始統-全國的迸程,諸侯國紛紛割地事秦,但仍不能挽救滅亡的命運。在攻滅韓、趙、魏後,楚軍于西元前224年大舉伐楚,楚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反擊之力。西元前223年、秦軍席捲淮北淮南,攻陷壽郢,俘獲負芻,綿延800的楚國就此滅亡。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21: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112000010KK074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