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為什麼現在佛教界只知道見性'聞性,卻不知道自性?

2012-11-02 8:15 pm
現在佛教界幾乎沒有人知道自性是指什麼?大多數的人都將自性黏塵之後的見性'聞性'覺性'知性錯當成自性將[妄病]錯當成自性因此開悟見自性的人很少淨堂現在告訴各位:在你的眼球浮塵根處,[能夠吸收色塵]的就是你的自性
*1自性:吸收色塵的如來藏性
如來[藏]性有:能藏'所藏'覆藏

2見性:能看見的功能性

一個是能夠吸收色塵的自性

一個是能夠看見的功能性

所以自性與見性是不同的
這麼簡單的事
各位難道還分別不出來嗎???
當你知道自性與見性的不同
你就能夠在眼根處體悟到自性與見性的和合運作了 佛經證據可以證明: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說:因於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 ,*[吸此塵象], 名為見性。
因於動靜二種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象], 名聽聞性。
因於生滅二種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 見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知性。*[能夠發見'發聞,吸此塵相],你看清楚了沒??? *[能夠集知,吸撮內塵],你看清楚了沒??? 楞嚴經卷四說: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 這個[妙圓]就是淨堂所說的[真心體]
這個能夠[黏湛發見]的,其實就是淨堂所說的[自性]這個自性明明就與見性同在一個地方明明就攤開在陽光底下讓各位看得清楚很多人卻[視而不見]如同[有眼睛的瞎子] 請問各位:現在佛教界的人為什麼只知道見性'聞性'覺性'知性,卻不知道自性?
更新1:

大多數的人都將自性黏塵之後所產生的見性'聞性'覺性'知性錯當成自性 將[妄病]錯當成自性 因此開悟見自性的人很少

更新2:

既然您自稱《開悟見自性》,為何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又為何不知道學佛修道《山頂高高站,海底祕祕行》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覺 ( 實習生 1 級 ): 可惜淨堂到現在還沒有碰上你所說的這種人 若有 請你介紹一下讓淨堂開開眼界如何???

更新3:

tao ( 實習生 5 級 ): 請依照佛親口說為準 如[楞嚴經]

更新4:

羅時強 ( 實習生 5 級 ): 淨堂老實告訴你好啦 用意識放下是沒有用的 就算你用意識放下 你的六根性[見性'聞性'覺性'知性]依然存在 因為你的自性依然是[黏塵] 你依然墮在第二月的眼翳病中,依然是妄病 你沒有開悟

更新5:

見性'聞性都是自性去黏塵[發]見'[發聞]的 正因為是[發]見'[發]聞的 所以見性'聞性都不是自性 是由自性所[發] 懂嗎?

更新6:

之子 ( 實習生 1 級 ): 你是錯的 看看六祖惠能大師怎麼說的: 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所以[心體是能起念的'心體是有念] 不是你所說的::「心體離念。」

更新7:

心體離念是[悟後才要修的],是聖人去除無明煩惱後的境界 如同悟後還要修習[真如三昧] 不是開悟[明心見性]的境界 凡夫開悟時心體還是有念的

更新8:

證據如下: 楞嚴經: 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黏湛發見]。 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 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黏湛發嗅]。 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黏湛發嘗]。 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黏湛發覺]。 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黏湛發知。 *****最簡單的說: 自性會在黏吸塵象後,發出見性'聞性'嗅性'嚐性'覺性'知性 **[這黏吸塵相處就是自性] **從這[黏吸塵相處就可以找到自性]

更新9:

之子 ( 實習生 1 級 ): 心體離念是開悟後所要修的法門 不是開悟時的悟處 諸佛菩薩所悟的心體是眾生的心體 凡夫的心體是有念的 請你不要再將諸佛經過無數劫修行的證量錯當成是開悟的心體

更新10:

之子 ( 實習生 1 級 ): 所謂平等性智是第七識的轉識成智 是悟後所修 不是悟到自性 請你佛經要再仔細研究,讀熟一點

更新11:

之子 ( 實習生 1 級 ) 難道你從頭到尾都沒有看明白 淨堂是為了渡你們開悟才開這題目說這些話的嗎?

回答 (10)

2012-11-02 8:28 pm
✔ 最佳答案
來!跟著東降一起做一個動作。

看著你的背後...........它叫做末法時期。

很清楚的背景了吧。

那就浮圖(屠)囉!!

~~~~~~~~~千賢劫受一點靈。

2012-11-02 17:54:51 補充:
上上根的前世,就是自性+由心(老實念佛)+(隨佛常念),才上上跟的。

不然頻空~~~不可能妄想出上上根。

大乘根性也識由此類推。


小根之人仍是如此退轉直下。

2012-11-02 18:00:47 補充:
等證決.....在美色(名、相、色、法等等)面前兩性都試平等的,沒有偏心哪一邊。

別字以為.....出色識女性的絕對權利,好色識男性的本能義務。

由此可見(子於今天犧牲色相法驗證了)........再來談論,共應、汝來,釋尊。

為十不晚。

2012-11-02 18:05:30 補充:
有疑問函請走一趟.普遍認知的此提。

搞不懂狀況?如何檢視自己是不昧因果,而非不落因果的作為?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2102905546

2012-11-03 18:17:40 補充:
你們兩個,二者都錯都不錯..........皆因兩個顛倒根本。

2012-11-03 18:20:01 補充:
別忘了末法時期跟正法時期...........
別忘了自性跟何其.......

唯有建構黃金三角的基礎,方可等覺八大胡同的樂趣,進而解脫。
2013-09-14 3:04 pm
女朋友放不開就買.春藥讓她發浪!
性冷感嗎?讓妳馬上變蕩婦!!!
你還在等什麼?快來本站

http://17known.com
2012-11-13 4:29 am
也許我們可以解讀版大的意思為
知道自性之修者,已入佛門,不執心外之物,那怎還會執著著宗教身份呢?

入佛門者,也可以是宗教人,但卻不被宗教身份所執,故也可以是沒有宗教身份者
例如禪宗二祖,傳位三祖後,便離開原先的寺廟做修行,入聲色場所,也是自調心,與人無礙,如此,不就代表著不被宗教身份所影響

而代代的祖師們在交棒接棒的前後,幾乎都會離開該地區,而另尋適當之修行處所
是故,本人以為,識自本心後,宗教的身份及立場,便可不必再執了
2012-11-04 1:20 am
經文上面說的看人如何理解,但是

自性的話,想要了解"自性"請先證果!

這可不是廢話,這樣做你才能了解自性在哪?

還是本來就都沒有~"何處惹塵埃?"
2012-11-03 6:01 pm
六祖慧能曰: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2012-11-03 10:01:28 補充:
樓主法安:末學依實際的體悟說明,供您參考。
一個真正見自性的人,必然體驗過何謂:「心體離念。」因為確實了知心體離念,煩惱妄念就能如實了知地清楚,就能不再造麤的惡業(因微細起心動念仍有業力)。 若不能確實說明悟後的功德受用,及悟者本身有那些較大習氣的消融,即使把經典裡關於「真如理體」的字句背得滾瓜爛熟,恐無真實受用,歲月枉遷流。 末學無惡意,若有不恭敬處,尚請善知識海含,惟願每一位正信佛弟子,皆能遵循佛敕,自淨其意,端正其行,不負十方諸佛殷勤教導、護念。 南無阿彌陀佛

2012-11-03 14:36:43 補充:
善知識:
末學若無真實體悟,絕不敢在法界裡出言,
因諸佛菩薩皆悉了知,因果自然分毫不差。
善知識您以為如何?

《六祖壇經》亦云:
自心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自心建立萬法,即是真如之用,即是念;
「心體離念」即是真如之體,依體才能起真實清淨大用,
否則即落入分別知見與是非,
這才是六祖大師「念為真如之用」的真實義。

何以故?
未悟的起心動念之執著妄念,
與悟後了知一切念頭皆從真如自體而出截然不同。
其體、用雖是一,然依行者證入的深淺仍有差別,
若沒有差別,何以凡夫生死流轉、執迷不悟?而諸佛卻早已成就淨土?

還望善知識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
同時也憐憫大眾,畢竟他們是無辜、善良的。

2012-11-03 14:45:38 補充:
真悟者,
必然少分相應平等性智,
知一切法、一切眾生平等無二,
應無有像樓主這番行事風格才是。

2012-11-03 14:46:52 補充:
善知識您以為如何?

2012-11-04 22:50:24 補充:
末學的體悟:
有真實悟入的善知識,
必有其功德受用,
這可以自我檢查,
隨個人悟入的深淺與保任功夫,
必然能降伏多分少分的習氣與性障,
毋須在表面上作太多文章,
有真修實證才是佛法的大根大本。
希望大眾皆能深入實修,獲得真實功德利益。

南無阿彌陀佛
2012-11-03 9:50 am
學佛 --- 就怕學會 狗眼看人低
2012-11-02 10:34 pm
請問各位:為什麼現在佛教界只知道見性'聞性,卻不知道自性?娛人不娛己, 是正統偽君子真小人有所為而為.
2012-11-02 10:22 pm
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也。
彌勒言,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
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
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此識教化非無識也。

六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下子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
徹底放下妄想就是指連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的念頭都放下了才證得明心,
我們一般人只能發現最粗的念頭,所以才會有一堆人說怎麼念佛妄念越來越多,
其實不是變多,是發現自已原本就一直在妄動的念頭,
如果無法察覺就不能修正自已的心性,自然無法修上去,
為什麼一般人無法見自性,就是細念一直在妄動而無法證得明心,
只有上上根人才有辨法一下子徹底『放下』最微細的念頭而達到無念照見。

2012-11-02 14:45:17 補充: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

2012-11-02 14:45:36 補充:
復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即彼目睛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見,非明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明來,暗即隨滅,應非見暗。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若從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若於空出,前矚塵象,歸當見根。又空自觀,何關汝入。是故當知眼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2012-11-02 14:51:23 補充:
以上兩段就是要你放下假的,真的『如來藏妙真如性』自然就現前。

眼『見』色的『見性』其實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的作用。

意思就是眾生無時無刻『用』的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的作用,
總因不識本心而枉受諸趣。

知其作用而放下作用之下的虛妄,如來藏妙真如性本來如是。

2012-11-02 15:10:00 補充:
禪宗的見性指的是見到自性,並不是單指見聞覺知的眼見色之性。

真妄和合的作用之下就變成識。

識不離妄也不離真,唯識、唯識,
把妄給放下,才知真如一直是真如,作用不礙真如本性。



上上根人才有辨法把最微細的念頭給放下。


『我』還是老實念佛,用念念『阿彌陀佛(無量覺)』的方式突破自「我」設限,
把「我念」給破了,無我則無量,無量之中若有個『我』則被「我」設限,自性就被『我』所障。念佛,自得心開,不假方便。

2012-11-03 16:01:58 補充:
我看破、放下。 東降所言如是。 阿彌陀佛。
2012-11-02 8:54 pm
請問各位:現在佛教界的人為什麼只知道見性'聞性'覺性'知性,卻不知道自性?

一、佛教界的人都不知道自性,而您卻知道自性 ,也就是說您自己不打自招《您不是佛教界的人》。

二、既然您自稱《開悟見自性》,為何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又為何不知道學佛修道《山頂高高站,海底祕祕行》的道理。

三、跟我一樣,半桶水嘩啦嘩啦響。
2012-11-02 8:53 pm

神秀大師所稱:諸惡莫作名為戒, 眾善奉行名為慧, 自淨其意名為定; 解說此戒定慧反而被一般法師定位是明心未見性.

慧能大師所稱: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痴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明示此戒定慧則為一般法師尊稱明心見性的六祖.

可以了解不知道自性!的"霧"判很有關係?可見各人心中一把尺的影響之巨?當了解你的標準不能等同他的標準!


收錄日期: 2021-04-16 22:24: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102000015KK022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