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天主教徒描述煉獄及末日說與基督教的分別:

如上文所述, thx!

回答 (2)

2012-10-27 7:38 pm
✔ 最佳答案
初期教會自主後第二世紀起就開始為亡者代禱了。「煉獄」一詞雖不是聖經的名詞,在聖經裏並沒有這個詞語,但卻有這個意思。這種「沒有名詞卻有個意思」的情形就像天主是「三位一體」那樣,「三位一體」這個名詞是聖經所沒有的,但聖經卻有這個意思,直至聖經時代以後,才有些人透過反省並且用個專有名詞,來說這些在聖經裏早已存在的概念。
聖經有幾處地方提到有關煉獄的概念,它們分別是(一)加下(即瑪加伯下)12:40-45,這段聖經指出我們可以﹑而且應該為亡者祈禱和獻祭,為叫他們獲得罪赦(可惜基督教不以這卷書為正典聖經,關於它和其他次經的正典性,請參閱「兩教聖經的異同」一項);(二)瑪/太12:32「出言干犯聖神的,在今世及來世,都不得赦免」,這節聖經似乎暗示有些罪在來世是可得赦免的;(三)瑪竇福音5:25-26,它提及要還清最後一文錢,才能出獄;(四)格/林前3:10-15亦暗示人死後有某種好似從火中經過一樣的「凈化」和「煉凈」的過程。
根據這幾段聖經,在早期教會的教父時代,即是宗徒時代之後的那個時代,已經有煉獄這個道理浮現出來。新舊約正典聖經在主後397年才訂出,但在此以前(聖經正典還未訂出以前),亞歷山大的克雷孟(Clement of Alexandria,約主後140-217)、西彼連(Cyprian,約主後200-258)、金口若望(John Chrysostom,主後344-407)、奧斯定(Augustine,主後354-430)等東西方教會的教父已經講煉獄了。例如:《天主教教理》第1030-1032條就曾引述金句若望的說話:「讓我們援助和懷念他們。假如約伯的兒子能因父親的犧牲而得到淨化(參閱約/伯1:5),那麼為何我們懷疑為亡者的奉獻不會帶給他們安慰呢?我們! 無須猶疑去幫助亡者,為他們獻上祈禱。」(金口聖若望,《格林多前書講道集》41,5: PG 61, 361C)
在這裏順帶一提教父是甚麼,他們有4個特點:(一)年代古遠:是早期教會(主後750年以前)的教友或神職人員(教父大多數是主教),他們亦是神學家,有些還是宗徒的弟子;(二)生活聖潔:即按當時教會對基督徒的理想,度聖善的生活;(三)教義正統:因為他們在! 重要的道理上沒有錯誤,所以你可從他們的著作,看到早期教會對基督信仰的理解和反省,這對後世教會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四)教會嘉許:即教會認可他們的著作,例如在正式文件中引用他們的說法,或給教友推薦。
綜合聖經和教父的反省,煉獄是指人死後的一個「凈煉」、「凈化」的過程,即是說如果一個人在他死的時候,還有一些小罪、或生前未做補贖、又或沒有充份悔罪的心情等等,那麼,在他死了之後,雖然他們的永遠得救經已確定,但暫時不能立即接近至聖至潔的天主,要在煉! ;獄中煉凈之後,才能進入天國。(詳參《天主教教理》第1030-1032條)
的確,聖經裏沒直接地、明顯地講煉獄,但聖經不是一本像字典般條目分明的書,它也不是對所有課題都解說清楚,它講某些道理時能夠是較為含蓄、隱晦,聖經有些地方就連伯後/彼後3:16也說是「難懂的」,這需要作出整理、仔細分析、詳加反省、綜合…的神學功夫,才能 給人們(包括後人)用較清楚的概念、言辭,有條理地表達出來,「煉獄」如是,不少道理亦然。使到某道理「概念清晰」的過程,不僅要花上許多功夫,當中可能還有無數的爭論,例如:耶穌基督的「兩性一位」(簡單來說,即祂同時是神又同時是人)的探討,就用上幾百年, 經過六個大公會議( 最後那次是主後681年的君士坦丁第三屆大公會議),才告一段落,但今日一樣有些新興教派沒跟隨教會的道理,卻憑自己的看法,重拾了一些在當時已被擯棄的見解,例如:耶和華見證人(教派)對耶穌基督的看法,就極相似那否定基督的天主性的亞略/亞流異端(ARIANISM,約主後320年)! 。今日,原來我們是享受了教會(尤指早期的教會)所作的許多成果哩!
有煉獄的道理,並非說基督的救恩不完整,而是說我們自己不足而已(請參閱拙作「煉獄並非說基督的救恩不濟」),其實我們在現世生活或多或少都體會到這種煉獄的境界:天主是真善美和幸福的根源,與天主永遠在一起就是「天國(上天堂)」,而不要天主,永遠與這個美善幸福的根源分開就當然痛苦,這就是「地獄」。今日我們信了主,已經是選擇了天主/天國,但卻未曾達至圓滿--我們並非那麼完全地歸向祂,與祂在一起,有時基督徒都會貪戀一些不應有的福樂而犯罪遠離天主的,我們還需要不斷更新和凈化自己,煉獄就是這種過程和境界的一種表現。

2012-10-27 11:39:43 補充:
一個信徒若生前未能百分百完全歸向天主,仍需「煉淨/淨化」(purification),那麼,他死後(雖然已選擇了天主/天國)也應未能立即完全投身於天主的懷抱中,仍需一個「煉淨/淨化」的過程,這過程就是天主教所講的「煉獄」。

2012-10-27 11:45:39 補充:
詳見網址

2012-10-28 14:15:54 補充:
基督新教不相信煉獄,各教派對末日的景象及時間也有不同的詮釋。
天主教與主流新教教派(如:聖公會)的末世論都基於聖經,唯獨新教不相信煉獄的存在。
http://www.peterpoon.idv.hk/Creed/Creed02.pdf
(由三十二頁開始)
其實兩者的差別不多。
2012-10-30 9:56 pm
善惡之爭,第三章 靈性的黑暗時代,第28段
  這樣就為異教的另一個謬論開了門路,就是羅馬教會所稱為“煉獄”的道理,以便用來恫嚇許多愚夫愚婦與迷信之徒。根據這種異端宣稱有一個執行酷刑的所在,凡不必永遠淪入地獄者的靈魂,便要在煉獄裏為自己的罪受罰,及至罪惡的污穢被煉淨之後,他們便可升入天堂。

善惡之爭,第三章 靈性的黑暗時代,第29段
  羅馬教會為了從信徒的恐懼心理和罪惡生活上圖利起見,又虛構一種荒誕不經之說;那就是她所提倡的特赦的道理。她應許說,凡參加教皇軍役的人,或去擴張他在世上之領土,或去懲罰他的敵人,或去消滅那些反對他屬靈的至上權威的人,他們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罪,都可全部赦免;而且他們因這些罪而應受的痛苦和刑罰,也可以同時勾銷。她又教訓人說,藉著捐款給教會,他們也能脫罪自由,甚至可以釋放那些在煉獄火焰中受痛苦的已故親友的靈魂。由於這些方法,羅馬教廷便金銀滿庫,足供那些冒稱“沒有枕頭的地方”之主的代表者盡情地奢侈揮霍,放蕩邪淫。

善惡之爭,第十四章 真理在英國的進展,第11段
  拉替麥說:“現在我要發一個意外的問題,誰是全英國最殷勤的主教呢?……我看你們都在注意聽我提出他的名字。……我告訴你們,他就是魔鬼。……魔鬼從來沒有離開他的教區;……你們無論什麼時候去看他,他總是在崗位上;……他總是在工作著。……我敢保證你們絕對找不到他在哪里空閒著。……哪里有魔鬼居留,……哪里就要拋棄書籍,拿出蠟燭,高擱《聖經》,拿出念珠;熄滅福音的光,點起蠟燭的光,即使在晌午也要把它點起來;……除掉基督的十字架,高舉煉獄的謬論來勒索金錢;……不給赤身露體的人衣服穿,不幫助貧窮軟弱的人,卻要設置神龕,裝飾木偶石像;除掉上帝的法典,和祂最神聖的言語;高舉人的遺傳和人的律法。……惟願我們的傳道人員都能像撒但撒稗子和萎草一樣,殷勤地去撒真理的好種。”(注六)

善惡之爭,導言 ,第17段
  善與惡之間的大戰,將要愈演愈烈,直到末日。在每一個時代,撒但的怒氣不住的向基督的教會發作;所以上帝將恩典和聖靈賜給祂的百姓,堅固他們,使他們有力量抵抗那惡者的勢力。在基督的使徒們奉命往普天下傳福音、並將這福音為後代之人寫成書卷時,他們曾經得蒙聖靈特別的光照。但當教會臨近她最後蒙拯救的日子,撒但要盡更大的力量作工。他“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的下到你們那裏去了。”(啟12:12)他要“行各樣的異能神跡,和一切虛假的奇事。”(帖後2:9)那曾經一度在上帝眾天使之中居最高地位的主謀者,竭其全力進行欺騙和毀壞的工作已經有六千年之久了。他要用歷代以來修煉的技巧和詭詐,以及所養成的極端的殘酷,於最後的大戰爭中,全部使用在上帝的子民身上。正在臨到危險的時候,跟從基督的人要向全世界傳出救主復臨的警告,預備一班人在祂降臨的時候得以“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彼後3:14)地站立在祂面前。今日我們對上帝的恩典和能力所需要的補給,並不比使徒時代教會所需要的還少。
參考: egw.sdacn.org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04: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025000051KK001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