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是,因為他
社會主義人民共同體於同年的總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控制了國會中全部議席,施漢諾則出任首相併兼外交大臣。1960年3月,蘇拉瑪烈國王去世,在王位空缺的情況下,施漢諾又就任新設的「國家元首」之職,成為柬埔寨的最高政治領袖。
施漢諾將自己的政治理念稱為「佛教社會主義」:在佛教的保護和君主制的體制下實行社會主義式的政策。同時,在外交上嚴守中立,在當時冷戰愈演愈烈的國際情勢下,柬埔寨也得以同時獲得東西兩陣營的經濟援助,並在鄰國越南和老撾都陷入內戰時,獨善其身式地維持了國內的穩定。然而在這一時期,政府內左右兩派的對立不斷激化,施漢諾對於左派的態度在重用和彈壓之間不斷搖擺,最終逼使波爾布特、英沙里、喬森潘等一批左派領導人進入邊境叢林區展開武裝鬥爭,為日後紅色高棉運動埋下種子。
流亡國外
1970年3月、首相兼國防大臣朗諾將軍和副首相施里瑪達殿下(施漢諾的表兄弟)趁施漢諾在北京國事訪問期間發動政變,議會解任了施漢諾國家元首的職位,決議廢止君主制、建立共和制的高棉共和國,朗諾就任總統。施漢諾被迫流亡中國。
在此次政變之前,施漢諾已經被認為是同情北越的親共主義者。施漢諾對於遍布柬埔寨境內的越共補給基地以及「胡志明小道」都採取默認態度,又對1969年發生的美國對柬轟炸發表公開譴責,並於1970年1月,就美軍在越南南方攻擊行動中所造成的數千件平民死亡事件發佈了政府公報。此外,南越的「被壓制民族鬥爭統一戰線(FULRO)」在發動叛亂後,也每每逃入柬埔寨境內逃避追擊。這一切都使當時的美國政府逐漸與施漢諾疏遠,並嘗試支援親美派的朗諾以期取而代之。
政變後,朗諾政權開始執行激烈的反越南政策,柬埔寨境內的越南裔住民遭到迫害、流放乃至虐殺。此外,朗諾也放任美軍及南越軍隊以「追擊越共」的名義侵入柬埔寨境內,美軍的轟炸範圍也在這一時期擴大到柬埔寨全境。僅僅一年半時間內,就造成了數十萬農民的犧牲以及200萬難民的產生。農村基礎設施遭到大量破壞,也使原本是糧食出口國的柬埔寨轉落為糧食淨進口國,這一狀況使柬埔寨原本的穩定局面受到動搖,也為紅色高棉的勢力擴大營造了有利環境。
君主制復活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樹立的施漢諾肖像
1992年3月,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維和行動開始。1993年4月至6月,聯合國組織在柬埔寨進行了總選舉,由施漢諾的次子諾羅敦·拉那烈率領的奉辛比克黨成為第一大黨。同年9月,制憲議會頒佈新憲法,確認柬埔寨重新實行君主立憲制,諾羅敦·施漢諾再次繼位成為國王。
1994年,柬埔寨發生未遂政變,事件最終以王子諾羅敦·夏卡朋遭到流放而告終,在整個政變過程中,施漢諾國王都在北京接受住院治療。
逝世
柬埔寨王國政府2012年10月15日晨發佈官方公告:柬埔寨前國王諾羅敦·施漢諾當天凌晨在北京逝世,終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