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急!20分

2012-10-16 2:54 am
有史家認為鴉片問題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試從這個角度加以分析。

(必順是不認為鴉片問題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回答 (5)

2012-10-16 3:31 am
✔ 最佳答案
第一階段

戰爭爆發之初,中方只視英軍為蠻夷,認為不具威脅。1840年6月,英軍統帥兼全權代表懿律領兵到達廣州海面,並根據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在封鎖珠江口之後,北上進攻浙江舟山。7月5日,英軍開始進攻戰略要地定海縣城,鴉片戰爭正式爆發[來源請求]。7月6日,定海淪陷。是役,英軍旗艦「馬利拿」號在岱衢洋百畝田礁觸礁,船底洞穿,「威里士里」號成為旗艦。(中國方面稱英軍之所以北犯浙江,是因為遭早已於當地準備作戰的林則徐擊退,之後轉而攻擊廈門,亦被閩浙總督鄧廷楨擊敗。但英國方面的指令從一開始已是進攻定海。)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本來主張戰爭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開始動搖。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國書,令琦善轉告英人,允許通商和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英艦撤至廣州,並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10月,琦善署理兩廣總督。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12月,琦善通過私人翻譯鮑鵬與義律談判,拖延時間。義律失去耐心,決定戰後再商。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佔虎門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軍死傷700餘人,師船、拖船沉毀11艘。琦善被迫讓步,與義律簽訂《穿鼻草約》。林則徐被發配新疆,他雖上書道光帝,力言必須禁煙和重視海防,使被道光帝斥為一片胡言。不過穿鼻草約由始至終並未經中國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沒有蓋用關防印,因此該條約不具法律效力。

第二階段

由於英國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簽訂,使道光帝大為不滿,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職,派奕山、隆文和楊芳赴廣東指揮作戰。但義律先下手為強,於1841年2月23日進攻虎門砲台,雖然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靖遠砲台將士奮力抵抗,但仍不敵英軍,虎門砲台最終失陷。5月21日,奕山令水陸軍1700餘人,於黑夜分乘快船出動,挈火箭、噴筒,夜襲英船,擲火焚燒。次日早晨英軍2400人反攻,清軍潰退。四天之內,廣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軍盡退城內,秩序大亂,奕山豎起白旗求和,簽訂《廣州和約》,不但率部撤離了廣州,還勒索廣州商家向英軍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英軍收錢後也撤出廣州。期間廣州民間反英氣氛熾熱,發生了三元里抗英事件。而奕山為了不被皇帝懲罰,便虛報戰功,甚至將該戰役的慘敗說成大勝。

第三階段

英軍進攻鎮江
英國政府認為穿鼻草約所獲權益太少,撤換義律,改派璞鼎查來華為全權代表,擴大在中國的戰線。1841年8月27日,英軍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嶼、廈門、定海、鎮海(今寧波)及乍浦(浙江平湖)。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總兵葛雲飛及四千將士戰死,英軍也損失慘重。該戰平息後,英軍短暫休兵。1842年1月,轉攻台灣中部,遭台灣道姚瑩及台灣鎮總兵達洪阿擊退。不過,英軍再度重裝集結攻打長江的門戶吳淞,江南提督陳化成率軍堅守西砲台,兩江總督牛鑑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鑑逃走,東砲台被攻陷,陳化成與部下死守西砲台,孤軍作戰,直至戰死。吳淞的失利,使英軍軍艦開入長江。7月21日,英軍6600餘人擊敗鎮江城外綠營守軍,越城而入,與1500蒙古八旗兵巷戰,英軍死37人傷129人,旗兵死約600人,副都統海齡自殺。全城慘遭焚掠,廢墟一片。鎮江對岸的揚州紳商,惶恐萬狀,向英軍交納五十萬兩贖城費,免受軍事佔領。8月4日,英軍直逼南京,奪取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的鎮江,封鎖漕運,清廷處於不利位置,使道光皇帝迅速作出求和的決定。





簽訂南京條約
和約簽訂

清軍節節敗退,道光帝派耆英和伊里布為欽差大臣,與英軍交涉議和。1842年8月4日,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璞鼎查威脅限日定議,否則發砲攻城,這使耆英和伊里布只好全面接受英方提出的條款。1842年8月29日,中英雙方簽訂《南京條約》,戰爭結束。

戰爭結果

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靜海寺與英國政府議約,雙方共在寺內議約四次。8月29日,中國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在英軍旗艦「汗華」(亦譯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滿足了英國大多數的要求。香港島因此被割讓給英國,上海、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五大口岸被迫開放給英國人貿易和居住。

列強不欲英國坐大,紛紛與中國簽訂更多不平等條約。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10月24日,法國與中國簽訂《黃埔條約》,享有領事裁判權和傳教權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簽署了《虎門條約》,重新規定了英國所享有的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
2012-10-16 6:25 am
http://www.chiculture.net/0118/html/index.html
「鴉片戰爭」前,英國在對華貿易一直有大量逆差。為了抵償巨額的貿易逆差,英國不惜從事可恥的「鴉片」貿易。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一般不超過二百箱;六十年代以後上升到一千箱;1786年達二千箱。19世紀後,增長更加迅速。1800至1801年,為四千五百七十箱;1830至1831年,驟增至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九箱;1838至1839年,竟高達三萬五千箱。除英國外,法、美、俄等國也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戰爭」後,鴉片貿易雖未合法化,但實際上獲默許,免徵稅收,大量輸入。第二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被迫准許「鴉片」貿易「合法化」,納稅後即可正式進口。鴉片貿易使白銀源源不斷流往國外,造成白銀短缺。
鴉片大量流入中國,造成了巨大災難。吸食成癮者,身體逐漸虛弱,精力耗散,精神委靡,久成廢人,錢財耗盡,往往還禍及家人鄰里。鴉片貿易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鴉片戰爭」前十年,總數高達七千至八千萬兩。這造成銀荒,國家財政更趨拮据,百姓生活更加惡化。「鴉片」還侵蝕清朝的國家機關,嚴重威脅清朝的統治。綠營、八旗的官兵,有不少手持煙槍,吞雲吐霧,軍隊戰鬥力愈形下降。鴉片走私中的行賄受賄,使清朝的吏治更加敗壞。正如林則徐所說,如果不重視鴉片問題,數十年後,中國就會沒有可以抵抗外敵的士兵,也沒有用來發餉的白銀。
1838年底,一直被「鴉片」問題困擾的道光皇帝痛感煙患氾濫,政府財源枯竭,軍紀廢弛,於是決定嚴禁。1839年1月,道光帝命欽差大臣林則徐南下廣東禁煙。林在廣東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查禁措施。同年6月,他將收繳的「鴉片」在虎門全部銷毀。然而,滿朝文武在討論禁煙問題時,都未能充分考慮禁煙運動的最大阻撓者──英國──如何反應。道光帝希望林則徐做到,既杜絕鴉片,又避免戰爭。而在當時,這無疑是一個大難題,任何人都無法執行。林則徐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後,不久就爆發了「鴉片戰爭」。
2012-10-16 3:22 am
鴉片問題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因為鴉片會令人上癮,而且利潤高,中國政府禁煙,讓英國失去財路,才會爆發鴉片戰爭.
2012-10-16 3:13 am
清廷閉關政策

中國自古因自身歷史條件自居天朝上國,視其它國家為未開化之國,未對傳統的範圍外的國家民族有足夠的了解。明末清初以來,愈來愈多歐洲人東來中國發展貿易,但清朝自康熙以來一直收緊外貿政策,對番商「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1],不重視對外貿易,採取閉關政策。

1757年,清廷關閉江、浙、閩三海關,只留廣州作一口通商。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進一步限制外人來華貿易,批准兩廣總督提出的《防範外夷規條》,嚴限制外人來華貿易外,更規定武器、米糧、硝磺、鐵鍋、廢鐵和各種鐵器不准出口。蠶絲、綢緞也有出口數量規定。175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洪任輝率領英國船北上天津,通過直隸總督向乾隆皇帝遞交訴狀,告廣州海關刁難勒索外商,希望清朝開放多個通商口岸。乾隆皇帝閱後大怒,認為英國人越級上訪,有辱大清朝廷尊嚴。下令將洪任輝驅逐。

1760年,恢復公行,專辦對外貿易,對外商嚴加限制,不准外商與官員直接接觸,指定須由公行與外商聯繫,使公行成為外商與中國官府聯繫的中介[2]。這種保守的閉關鎖國政策埋下了中英兩國衝突的遠因。





英國在印度的鴉片儲存庫
兩國貿易逆差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造成出超(即是中國售出的貨品比進口的貨品多),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由於不能建立有效的銷售渠道而根本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乾隆皇帝甚至認為中國甚麼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同時由於海關官僚的腐敗,使得除稅率之外還產生大量不可預估的費用,英國對此大為不滿。

外交挫敗





喬治·馬戛爾尼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喬治·馬戛爾尼來華,清廷以為英使是為了向乾隆帝賀壽而來,稱使團帶來的禮物是貢物。馬戛爾尼堅持不肯行三跪九叩禮,經過連番爭辨,最終行英式的一膝一跪之禮,使乾隆心中不悅,而使團在覲見皇帝後被勒令離去。馬戛爾尼提出的增開商埠、減免課稅等要求都被清廷以不合天朝體制為由而拒絕。

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英使阿美士德來華,希望改善對華的通商關係。阿美士德因為拒行中國的三跪九叩禮而被驅逐,未能與嘉慶皇帝會面。

1833年,英王任命上議院議員、海軍將官律勞卑為駐華商務監督,至此,遂由東印度公司的對華關係,轉變為英國政府的對華關係。1834]7月,律勞卑未經許可擅自從澳門進入廣州城,並遞交「平行款式」公函,違反大清規則。兩廣總督盧坤令其離境,並揚言中斷中英貿易。律勞卑僱人在廣州各處張貼告示,指責盧坤。9月2日盧坤下令全面終止與英國的貿易,並派兵包圍英商館,撤走所有中國傭工,嚴禁人民向英人提供任何供給。律勞卑調來英國一艘巡邏艇兩艘護衛艦駛向黃埔進行威脅,與中國海岸警衛虎門炮台交火35分鐘,駛入珠江。盧坤隨即將12艘大船沉於珠江河底攔截,又從各地調動艦隻28艘圍堵。英艦進退失據。9月21日律勞卑在清廷水師的監視下無條件撤出廣州。9月27日重開中英貿易。

鴉片輸入中國





中國人在服食鴉片中
為了擺脫貿易逆差,英國從其殖民地印度裝運鴉片來華。由於吸食鴉片會上癮,故中國歷代亦嚴格控制其入口,但吸食者市場仍然存在。清廷於雍正年間已明令禁煙而此時英國本土鴉片的使用仍然合法(英國本土的鴉片禁止要到1912年的鴉片公約之後實行)。但清廷官吏接受鴉片販子賄賂,默許在廣州附近的零丁洋利用中國舢舨進行鴉片走私,使禁令如同虛設。鴉片貿易相關環節關係人利潤甚豐,因此鴉片走私日益擴大,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間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令英國出超,並反使中國入超[3]。「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4]。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貿易嚴重敗壞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時更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鴉片流毒甚廣,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日眾,為害中國國人身心健康,軍隊也吸食鴉片,身體變得虛弱,失去作戰能力。鴻臚寺卿黃爵滋上奏道光帝希望嚴禁鴉片,痛陳[5]:
2012-10-16 3:06 am
唔係慈禧太后咩,(=聽同學+網上+呀爸=)其實因為慈禧太后食鴉片先至係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參考: 慈禧太后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03: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015000051KK004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