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納台灣入版圖與否

2012-10-15 9:23 pm
歷史課要辯論「清廷納台灣入版圖與否」
我們這組是正方

請問要怎麼辯才能對我們這組有利呢?
請高人指導所需的資料內容和重點
謝謝^^

回答 (9)

2012-10-16 8:34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3.blog.xuite.net/3/b/7/2/11862274/blog_124124/txt/23698543/42.gif




清廷納台灣入版圖與否
此題答案為是的~

因為施烺強力建議納如清朝版圖~



施琅認真考察了臺灣實際情況,高瞻遠矚,力排衆議,於1683年12月向康熙皇帝上了《恭陳臺灣棄留論》,闡論了臺灣的戰略地位,提出了“棄之必釀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尤其可貴的是,施琅認爲放棄臺灣,荷蘭等西方殖民者必定趁機而入,捲土重來,海疆終不得安寧。施琅的《恭陳臺灣棄留論》,全文近二千字,其宏論深深打動了康熙皇帝,終於使之接受了保台建議,使臺灣最終納入大清版圖。
以下內容來自施琅的《恭陳臺灣棄留論》之整理
1.陳述台灣地理及地形條件,藉以說明台灣地位的重要性。
恭載:竊照臺灣地方,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袤數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迴,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隔離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餘遙。...臺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也。然其時中國之民潛至、生聚於其間者,已不下萬人。...紅毛遂聯絡土番,招納內地人民,成一海外之國,漸作邊患。至順治十八年,為海逆鄭成功所攻破,盤踞其地,糾集亡命,挾誘土番,荼毒海疆,窺伺南北,侵犯江、浙。傳及其孫克塽,六十餘年,無時不仰廑宸衷。
2.經過施琅親履其地,認為台灣為肥饒之所並有險阻可據,足為東南諸省之屏障。
恭載:備見野沃土膏,物產利薄,耕桑並耦,魚鹽滋生,滿山皆屬茂樹,遍處俱植修竹。硫磺、水籐、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無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耳,茲則木棉盛出,經織不乏。且舟帆四達,絲縷踵至,飭禁雖嚴,終難杜絕。實肥饒之區,險阻之域。逆孽乃一旦凜天威,懷聖德,納土歸命;此誠天以未闢之方輿,資皇上東南之保障,永絕邊海之禍患,豈人力所能致?
3.台灣好不容易納入清朝版圖,島上人民皆為子民,若棄或遷,有實務困難,更非長策。猶其棄之不理,恐會種下禍患。
恭載:夫地方既入版圖,土番、人民,均屬赤子。善後之計,尤宜周詳。此地若棄為荒陬,復置度外,則今臺灣人居稠密,戶口繁息,農工商賈,各遂其生,一行徙棄,安土重遷,失業流離,殊費經營,實非長策。...甚至此地原為紅毛住處,無時不在涎貪,亦必乘隙以圖。一為紅毛所有,則彼性狡黠,所到之處,善能鼓惑人心。重以夾板船隻,精壯堅大,從來乃海外所不敵。未有土地可以托足,尚無伎倆;若以此既得數千里之膏腴復付依泊,必合黨夥竊窺邊場,迫近門庭。此乃種禍後來,沿海諸省,斷難晏然無慮。至時復動師遠征,兩涉大洋,波濤不測,恐未易再建成效。
4.在荷蘭人垂涎虎視下,台灣及澎湖的軍事地位益形重要。
恭載:如僅守澎湖,而棄臺灣,則澎湖孤懸汪洋之中,土地單薄,界于臺灣,遠隔金廈,豈不受制于彼而能一朝居哉?是守臺灣則所以固澎湖。臺灣、澎湖,一守兼之。沿邊水師,汛防嚴密,各相犄角,聲氣關通,應援易及,可以寧息。況昔日鄭逆所以得負抗逋誅者,以臺灣為老? ,以澎湖為門戶,四通八達,游移肆虐,任其所之。我之舟師,往來有阻。今地方既為我得,在在官兵,星羅碁布,風期順利,片帆可至,雖有奸萌,不敢復發。臣業與部臣蘇拜、撫臣金鋐等會議之中。部臣、撫臣未履其地,去留未敢進決;臣閱歷周詳,不敢遽議輕棄者也。
5.唯有澎、台兼而守之,形成犄角,互相接應,方能保確沿海之寧息。
恭載:以斯方拓之土,奚難設守,以為東南數省之藩籬?且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臺灣、澎湖兩處。臺灣設總兵一員、水師副將一員、陸師參將二員,兵八千名;澎湖設水師副將一員,兵二千名。通共計兵一萬名,足以固守。又無添兵增餉之費。其防守總兵、副、參、遊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轉陞內地,無致久任,永為成例。在我皇上優爵重祿,推心置腹,大小將弁,誰不勉勵竭忠?然當此地方初闢,該地正賦、雜餉,殊宜蠲豁。見在一萬之兵食,權行全給。三年後開徵,可以佐需。抑亦寓兵於農,亦能濟用,可以減省,無庸盡資內地之轉輸也。
6.強調「蓋籌天下之形勢,必求萬全。臺灣一地,雖屬多島,實關四省之要害。勿謂被中耕種,猶能少資兵食,固當議留;即為不毛荒壤,必藉內地輓運,亦斷斷乎其不可棄。」
恭載:惟去留之際,利害攸係,恐有知而不言。如我朝兵力,比於前代,何等強盛,當時封疆大臣,無經國遠猷,矢志圖賊,狃於目前苟安為計,劃遷五省邊地以避寇患,致賊勢愈熾而民生顛沛。往事不臧,禍延及今,重遺朝廷宵旰之憂。臣仰荷洪恩,天高地厚,行年六十有餘,衰老浮生,頻慮報稱末由。熟審該地形勢,而不敢不言。蓋臣今日知而不言,至於後來,萬或滋蔓難圖,竊恐皇上責臣以緘默之罪,又焉所自逭?故當此地方削平,定計去留,莫敢擔承,臣思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會議之際,臣雖諄諄極道,難盡其詞。在部臣、撫臣等耳目未經,又不能盡悉其概,是以臣于會議具疏之外,不避冒瀆,以其利害自行詳細披陳

希望
圖片參考:http://isyeah.com/z/2011Feb/fb47543cefe4285ac733904a9d89eacd.gif?286645
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參考: 智多星+参考知識+
2014-08-03 4:59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2-10-17 5:39 am
當然、施琅向清廷上奏<恭陳台灣棄留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臺灣棄留疏
作者: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太子少保、靖海將軍、靖海侯、兼管福建水師提督事務、臣施琅謹題。為恭陳臺灣棄留之利害、祈睿裁事:竊照臺灣地方,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袤數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迴,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隔離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餘遙。查明季設水澎標於金門所,出汛至澎湖而止,水道亦有七更餘遙。臺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也。然其時中國之民潛至、生聚於其間者,已不下萬人。鄭芝龍為海寇時,以為巢穴。及崇禎元年,鄭芝龍就撫,將此地稅與紅毛為互市之所。紅毛遂聯絡土番,招納內地人民,成一海外之國,漸作邊患。至順治十八年,為海逆鄭成功所攻破,盤踞其地,糾集亡命,挾誘土番,荼毒海疆,窺伺南北,侵犯江、浙。傳及其孫克塽,六十餘年,無時不仰廑宸衷。

臣奉旨征討,親歷其地,備見野沃土膏,物產利薄,耕桑並耦,魚鹽滋生,滿山皆屬茂樹,遍處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無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耳,茲則木棉盛出,經織不乏。且舟帆四達,絲縷踵至,飭禁雖嚴,終難杜絕。實肥饒之區,險阻之域。逆孽乃一旦凜天威,懷聖德,納士歸命;此誠天以未闢之方輿,資皇上東南之保障,永絕邊海之禍患,豈人力所能致?

夫地方既入版圖,土番、人民,均屬赤子。善後之計,尤宜周詳。此地若棄為荒陬,復置度外,則今臺灣人居稠密,戶口繁息,農工商賈,各遂其生,一行徙棄,安土重遷,失業流離,殊費經營,實非長策。況以有限之船,渡無限之民,非閱數年難以報竣。使渡載不盡,苟且塞責,則該地之深山窮谷,竄伏潛匿者,實繁有徒,和同土番,從而嘯聚,假以內地之逃軍閃民,急則走險,糾黨為祟,造船制器,剽掠濱海;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固昭然較著者。甚至此地原為紅毛住處,無時不在涎貪,亦必乘隙以圖。一為紅毛所有,則彼性狡黠,所到之處,善能鼓惑人心。重以夾板船隻,精壯堅大,從來乃海外所不敵。未有土地可以托足,尚無伎倆;若以此既得數千里之膏腴復付依泊,必合黨夥竊窺邊場,迫近門庭。此乃種禍後來,沿海諸省,斷難晏然無慮。至時復動師遠征,兩涉大洋,波濤不測,恐未易再建成效。如僅守澎湖,而棄臺灣,則澎湖孤懸汪洋之中,土地單薄,界於臺灣,遠隔金廈,豈不受制於彼而能一朝居哉?是守臺灣則所以固澎湖。臺灣、澎湖,一守兼之。沿邊水師,汛防嚴密,各相犄角,聲氣關通,應援易及,可以寧息。況昔日鄭逆所以得負抗逋誅者,以臺灣為老窠,以澎湖為門戶,四通八達,遊移肆虐,任其所之。我之舟師,往來有阻。今地方既為我得,在在官兵,星羅棋佈,風期順利,片帆可至,雖有奸萌,不敢復發。臣業與部臣蘇拜、撫臣金鋐等會議之中。部臣、撫臣未履其地,去留未敢進決;臣閱歷周詳,不敢遽議輕棄者也。

伏思皇上建極以來,仁風遐揚,宜聲遠播,四海賓貢,萬國咸寧;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莫不臣服。以斯方拓之土,奚難設守,以為東南數省之藩籬?且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臺灣、澎湖兩處。臺灣設總兵一員、水師副將一員、陸師參將二員,兵八千名;澎湖設水師副將一員,兵二千名。通共計兵一萬名,足以固守。又無添兵增餉之費。其防守總兵、副、參、遊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轉陞內地,無致久任,永為成例。在我皇上優爵重祿,推心置腹,大小將弁,誰不勉勵竭忠?然當此地方初闢,該地正賦、雜餉,殊宜蠲豁。見在一萬之兵食,權行全給。三年後開徵,可以佐需。抑亦寓兵於農,亦能濟用,可以減省,無庸盡資內地之轉輸也。

蓋籌天下之形勢,必求萬全。臺灣一地,雖屬多島,實關四省之要害。勿謂被中耕種,猶能少資兵食,固當議留;即為不毛荒壤,必藉內地輓運,亦斷斷乎其不可棄。惟去留之際,利害攸系,恐有知而不言。如我朝兵力,比於前代,何等強盛,當時封疆大臣,無經國遠猷,矢志圖賊,狃於目前苟安為計,劃遷五省邊地以避寇患,致賊勢愈熾而民生顛沛。往事不臧,禍延及今,重遺朝廷宵旰之憂。臣仰荷洪恩,天高地厚,行年六十有餘,衰老浮生,頻慮報稱末由。熟審該地形勢,而不敢不言。蓋臣今日知而不言,至於後來,萬或滋蔓難圖,竊恐皇上責臣以緘默之罪,又焉所自逭?故當此地方削平,定計去留,莫敢擔承,臣思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會議之際,臣雖諄諄極道,難盡其詞。在部臣、撫臣等耳目未經,又不能盡悉其概,是以臣於會議具疏之外,不避冒瀆,以其利害自行詳細披陳。但事關朝廷封疆重大,棄留出自乾斷外,臺灣地圖一張,附馬塘遞進御覽。緣系條議臺灣去留事宜,貼黃難盡,伏乞皇上睿鑑施行。
2012-10-16 5:37 pm
滿清曾經未把台灣列入版圖,後來滿清曾經把台灣列入版圖,可是又把台灣割讓給外國,這樣台灣該算中國版圖嗎?



滿清也把東南亞,中南半島、印尼馬來西亞、韓國列入版圖唷。


中國元朝將歐洲列入版圖。



國民黨將自己從未統治過的西藏、蒙古也列入版圖。
中國早已把全世界都列入自己版圖,-------普天下莫非王土。

2012-10-19 13:35:45 補充:
沒錯呀,台灣曾經是滿清的領土,台灣也曾經不是滿清的領土,這該怎麼算呢?



一個女人,跟你短暫結婚兩年,就被你斷絕關係,賣到一間茶室去,你還要說她是你老婆?



正確說法,是『台灣曾經是滿清的領土』,『滿清在其289年的政權中,有短暫的10年,將台灣設省治理』,對嗎?
2012-10-16 6:20 am
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ks_rs/temple/hero/liu/tai/look.htm
「臺灣為東南七省門戶,各國無不垂涎,一有釁端,輒欲攘為根據。今大局雖云粗定,而前車可鑑,後患方殷,一切設防、練兵、撫番、清賦諸大端,均須次第籌辦。…」
2012-10-16 2:59 am
這需要辯論?這是事實ㄟ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A4.A7.E6.B8.85.E5.B8.9D.E5.9C.8B.E7.B5.B1.E6.B2.BB.E6.99.82.E6.9C.9F

鄭經死後,經過權臣馮錫範的政變,鄭經長子克����被殺,幼子克塽繼位,於1683年鄭軍水師在澎湖海戰為清軍所敗,鄭克塽被迫投降。清廷官員雖曾建議放棄臺灣,但康熙帝仍將臺灣劃入大清帝國版圖,歸福建省管轄,稱為「臺灣府」。
2012-10-16 2:59 am
連台灣省都獨立建省了----派巡撫了

還需要辯論---這歷史老師---腦袋沒浸水

2012-10-15 19:02:20 補充:
正方----先立框架

反方就只能照框架反擊---該頭疼的是反方而非正方

------------------------------

關於台灣歷史該辯論的是明代之前台灣是否屬於中國

這樣的題目辯論起來就有趣了

腦袋沒浸水的老師該提出這樣的辯論才是
2012-10-15 11:07 pm
這太容易了!! 因為在清朝康熙皇帝從鄭成功手中奪回台灣後,他就將台灣列入清朝版土中.並且還害任官員在台阿!否則怎會有後來的林爽文事件.或者後來的 台灣巡撫~劉銘傳呢? 更不用說後來因為甲午戰爭,被迫簽下馬關條約.除了賠償日本高額金額外,還將台.彭.金.馬都割地賠款呢?
況且在康熙晚年,她有1張大與圖.不只是當時全世界最正確的地圖外,也有將台灣畫上喔!!
2012-10-15 10:26 pm

這個問題需要辯論??
如果清廷未納台灣入版圖試問何以台灣得以派官
試問何以台灣得以建省
試問何以馬關得以割台

2012-10-18 14:45:00 補充:
nypa:
收起你那可笑政治偏見下的歷史觀吧
不是自己的領土怎麼割讓給外國
此外~滿清甚麼時候把東南亞中南半島、印尼馬來西亞、韓國列入版圖了
你說的這些叫做屬國~不是版圖~
清政府在這些國家一沒派官~二沒執法~算甚麼列入版圖
中國元朝將歐洲列入版圖
但是明朝有嗎??
國民黨沒統治過西藏~如何派遣官員?~如何切西藏與四川的一部分作為西康省??
國民黨沒統治過蒙古~中蘇友好條約賣掉的蒙古是誰家的??

2012-10-23 14:19:42 補充:
從康熙收台到光緒建省這中間的一百多年不算嗎??
這個邏輯也太怪了吧
既然是"曾經"那就不能說沒有
你老婆"曾經"跟你結婚兩年~被人賣到茶室後~
你能說那兩年沒發生過嗎??
你的人生中的那兩年完全空白嗎??
假如你老婆在那兩年幫你生了個兒子
那這個兒子的身分證從此要改為父不詳嗎??
又~假如你老婆在那兩年偷人~你的綠帽子就可以當作沒戴過嗎??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18: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015000015KK028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