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有那個明君

2012-10-12 12:47 am
西晉明君舉例並說說他生平

回答 (4)

2012-10-16 4:44 am
✔ 最佳答案
晉武帝(司馬炎),司馬昭長子,他擊滅東吳,統一天下。他又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屢次責令郡縣官鼓勵農桑,並嚴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吳、蜀地區人民北來,充實北方,並廢屯田制,又釋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使屯田民成為州郡編戶。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製和品官占田蔭客制。他鑒於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終致滅亡之教訓乃大封皇族為藩王,以對抗士族。他又罷州郡兵,使地方官能專心民事。
參考: wikipedia
2012-10-16 3:41 am
沒有..................
2012-10-12 6:02 am
其實沒有,只是晉武帝司馬炎之後的一個比一個廢。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3/31/31a/31a01/31a0101.htm
西晉的短暫統一
中國古語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東漢末年黃巾暴動起,中間經過州牧割據和三國鼎立,中國的分裂混戰幾近百年。直至西晉(公元265-316年)滅吳後,中國才重新統一,但這個統一政權的國祚卻極為短暫。
武帝建立西晉之後,全國剛剛統一,本來應該有一番新興氣象才是。但事實不然,從一開始,西晉舉國上下就浸潤在奢侈腐敗的氣氛之中,不能自拔,使它註定要成為一個短命的王朝。晉武帝出身於豪門世家,靠父祖之庇蔭而奪得天下,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一個龐大的權貴集團,而在西晉建立後更表現得十分貪婪、奢侈、腐敗、殘暴。司馬炎本人一當上皇帝,就極盡奢靡揮霍之能事。他有後宮佳麗過萬,為歷史上著名的好色皇帝。
除了皇室之外,西晉朝臣也大多出身於世家名門大族,當時一切均講出身、重門第,形成等級森嚴的門閥制度。那些豪強鉅富、元勳子弟習於驕奢佚樂,從不以國事為重。武帝倚重他們,徒令政治更加腐敗。
此外,武帝又大封宗室,令地方諸王勢大,種下日後「八王之亂」的禍根。加上自漢魏以降,北方胡人(包括匈奴、鮮卑等族)逐漸內遷,雜居邊地,造成嚴重的民族問題和潛在的政治危機。西晉初,胡、漢衝突日趨嚴重,故一些大臣提出「徙戎」北返的主張,但武帝不僅沒有採納,反而接受了北邊大批匈奴的歸附,使隱憂愈來愈大。而武帝鑑於東漢末年州郡割據的教訓,乃削地放兵,使亂事一起,地方無力敉平,以致一發不可收拾。後來終於導致西晉之滅亡,亦使中國再次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2012-10-12 2:57 am
晉朝本身承接了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局面,地方上世族影響力遠超帝王。如司馬氏本身就是世族權臣,控制曹魏朝廷,並篡魏自立。所以司馬炎在篡魏得手後,為免其他世族、權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員為王,在地方上作為維護皇室的力量。同時又頒佈「佔田令」,限制世族擁有田地的面積和數量。
西晉乃魏晉南北朝中唯一處於統一的時期。由於魏晉以來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地位遠超帝王(如司馬氏篡曹魏正是),長期以來都令中國處於分裂局面。晉武帝時憑藉其威望,又先後分封宗室郡國並都督諸州和實行佔田制、蔭客制,稍微限制世家大族的無限擴張。但當晉武帝一死,八王之亂,失去了維繫統一的重心,又再一次分裂。

同時西晉另一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東漢以來,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種方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一帶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五胡十六國時君主之一的石勒為例子)。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形成割據勢力,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西晉時期以仿鑄造青銅器的高溫燒製的青瓷聞名。西晉墓穴中除了青瓷,還發現有墓穴模型、銅鏡等。
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病卒,太子衷嗣位,是為晉惠帝。惠帝天生弱智,近於白痴,根本無法擔當治國重任。之前很多大臣鑒於太子「不慧」希望武帝傳位於其弟、素有賢能之名的齊王攸。武帝也一度考慮廢黜太子,但在皇后和一些寵臣的勸阻下改變了主意,並勒令齊王攸離京前往封國,攸發憤病卒。惠帝終於即位。

動亂的前期表現為宮廷政變。晉武帝臨終,命其岳父楊駿輔政。惠帝皇后賈南風夙有干政野心,與宗室楚王司馬瑋和謀,於元康元年(291年)發動政變殺楊駿及其家屬親黨,以輩份較高的宗室汝南王亮輔政。不久,賈后唆使楚王瑋殺亮,然後又以專殺之罪殺瑋,這樣大權就落到了賈后的手中。此後數年,儘管地方上連續出現流民及內遷諸民族的暴動,朝廷尚相對穩定。元康九年(299年),賈后廢黜惠帝後宮所生的太子司馬遹,並於次年將他殺害,此舉使西晉統治集團的內部衝突大為激化。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殺死賈后,隨後又廢黜惠帝,自即帝位。趙王倫的篡位引起了宗室諸王的普遍反對,政變開始演變為內戰。在外任都督的齊王冏(時鎮許昌)、成都王穎(時鎮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間王顒(時鎮關中)起兵討伐趙王倫,擁惠帝複位,隨後三王又互相廝殺,長沙王乂、東海王越也捲入了戰爭。

諸王各引效忠於自己的地方官乃至內遷的民族參戰北方社會陷入嚴重的動蕩和混亂。自惠帝即位至此捲入政變和內戰的主要有汝南、楚、趙、齊、成都、河間、長沙和東海八位宗王,故史籍稱這場動亂為「八王之亂」。至光熙元年(306年),前七王皆已敗死,東海王最終控制了朝政,毒死惠帝,立其懷帝。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03: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011000051KK002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