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生平事蹟~急~急~急~~~~

2012-10-11 1:19 am
誰能告訴我????快~

回答 (5)

2012-10-11 1:50 am
✔ 最佳答案
胡傳(1841-1895,道光21年至光緒21年),原名珊,字鐵花、一字守三,號鈍夫,安徽績溪上莊人,出生於一個徽州茶商的家庭。父親奎熙(律均)往來上海做生意,他和母親(程氏)住績溪老家,並隨伯父奎照(星五)、族叔課讀於塾中。胡傳自幼身軀修偉,生性刻苦,課讀之外,每到茶市繁忙時,還要協助父親入山收購春茶。
  1856年,16歲,隨父運茶至上海。次年春,至上海東郊川沙,受業於莊砥廉門下。1858年,通過上海縣試;次年,通過松江府試。1860年,20歲,返鄉與元配馮氏結婚。未及半月,太平天國軍隊攻陷績溪縣城,數度佔據其家園,一家人在刀兵、瘟疫、饑餓中度過五年。1863年,元配馮氏遇難殉節。胡傳除了帶領家眷逃難,還協助督辦團練、與太平軍打游擊。
  1868年,28歲,通過上海龍門書院甄試,入院就讀,受業於揚州著名經師劉熙載門下,研習經史。在龍門書院三年(1868-1871),使胡傳的興趣由科舉考試轉向經世致用之學。他關心時事,深感科考時文浮濫不足學,致力古代軍事地理學,尤嗜《讀史方輿紀要》一書。
  清廷平定太平天國後,胡傳為修復宗祠,自25歲至36歲(1865-1876)擔任司事長達12年,完成宗祠重建。1867至1879年7月,五次參加鄉試,皆未中舉。39歲以後,胡傳放棄科考,41歲外出遠遊。是時大清皇朝內憂外患接踵而至──歷經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內戰,以及清廷與外人先後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等。在民族救亡圖存的使命感召喚下,他關心時局、鑽研地理,注意到帝俄邊患的蠶食與侵略,毅然投效東北邊荒,展現傳統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情操。
1881年10月,剛過完中秋節,即自京師出發,費時42天,抵達東北吉林的寧古塔(11月27日)。以其堅忍的毅力,豐富的地理學知識,得到吳大澂的賞識,1882年10月,特別向朝廷保薦,獲候補知縣之任命。在東北,做過土地測量、戶口調查、國界會勘、邊地墾務等工作,擔任五常廳撫民同知年餘,有「神君」、「良師」之譽。在東北4年又5個月(1881.10.27~1886.4),曾兩度遇險,幾乎喪命,後因母歿奔喪回里。
  在家居喪年餘期間,吳大澂調升廣東巡撫,胡傳受吳氏之託,1887年11月,前往海南島調查黎族互鬥案。以一個月的時間,橫越海南島中心地帶,染瘴毒幾乎病死。1888年9月,協助吳大澂治理黃河,績效卓著。1889年,獲得「直隸州知州分發省分補用」的資格。1890年,在江蘇辦理稅務。1891年,奉旨調往臺灣,次年春(1892.3.22,光緒18年2月24日),抵達基隆時,胡傳已52歲。
  剛到臺灣,任「全臺營務處總巡」,在6個月內將全島考察一遍,這趟壯遊,南到恆春,北至滬尾(淡水),深入後山臺東、花蓮、宜蘭,遠達外島澎湖,親赴全臺31營、28哨、2隊,考察防務設施及訓練情形。接著,辦理台南鹽務,積弊一清,鹽務大有起色。1893年,奉委「代理臺東直隸州知州」一職,兼「鎮海後軍各營」統領,大力掃除軍中鴉片,加強後山防務。在臺任職3年6個月(1892.3.22~1895.8.15),迄臺灣割日,奉命內渡。1895年8月22日,死於廈門,年55歲。
  胡傳生前最後的官銜是「誥授通議大夫、賞戴花翎、江蘇候補知府、前臺灣臺東直隸州知州兼統領鎮海後軍各營屯」,賞加三品銜。胡傳在台東州官期間,獎勵農桑,教育原住民;以文官兼武職,整頓營務,鞏固海防,心力大多投注在軍事方面。在他的《臺灣日記與稟啟》裏,詳細記錄了他在台東將近兩年(光緒19年6月1日至光緒21年閏5月3日,1893.7.13~1895.6.25)所做的努力。從這些記錄裏,非但可以看出清代末年政治和軍事的一部分情形,也可以知道當時少數知識分子對於時局的態度,以及一個實事求是的讀書人對於改進政治的措施。這些理想,雖因臺灣割讓日本而未實現,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近代中國邊疆的開發史上,其事蹟足以名垂青史。
  民國41年(1952)──胡傳逝世後57年,胡適來到臺東,當地父老「仍然記得我的父親是位武官──胡統領;而非文官──胡知州」。臺東父老為了紀念這位清代州官,特別把火車站前的光復路改為「鐵花路」,並將鯉魚山忠烈祠旁日人遺留的「忠魂碑」改為“胡傳的紀念碑”,碑文額篆曰:「清臺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華先生紀念碑」,並有〈碑記〉載其事蹟
2012-10-11 7:12 am

http://hk.chiculture.net/0423/html/b01/0423b01.html
胡適於1891年12月17日生於上海,父胡傳(1841-1895)時任淞滬厘卡總巡,不久調任台灣。胡適隨母到台,甲午戰起,乃返回績溪上莊。他四歲喪父,母親是繼室,只生胡適一子,23歲起守寡撫孤。胡適有異母兄、姊各三人。三位姐姐都嫁在本縣,大哥不成器,二哥胡紹之(1877-1929)略讀書,明事理,主持家業。三哥自幼體弱,27歲早逝。在家中,除了母親之外,對胡適最有影響的是他的二哥。胡適自述,他一生最感恩的兩個人,一個是母親,另一個就是他二哥。
1904年春,胡適陪他二哥到上海治病,隨即留上海讀書。離鄉前,母親為他訂下鄰縣旌德江村的一門親事,女名叫江冬秀。
胡適初入梅溪學堂,翌年轉入師資較好的澄衷學堂。在澄衷的次年,因抗議學校開除一個學生,憤而轉入中國公學。中國公學是由一批留日學生為抗議日本文部省「取締清國留學生規則」而歸國自辦的,校內充滿進步和革命的氣氛,同時盛行普通話。1908年,發生學潮,胡適參與其中,並與幾百名退學青年另辦中國新公學。到新公學,他成了低年級的英文教員。在上海六年多,胡適結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讀書方面固有長益,而在人生歷練方面,則得益更多。
1909年11月,中國新公學解散後,胡適一度心灰意冷,幾致墮落,在好友勸戒鼓勵之下發憤讀書,預備留學。1910年6月北上,考取官費留美。8月渡海抵美,9月入康奈爾大學農科,1912年初改入文科。1915年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從杜威學哲學。1917年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後返國。在美留學七年中,胡適廣泛深入地參與美國人的社會文化活動,到處交朋友、發表演講和文章,使他對美國式的西方文化有了很深入的了解。這期間他已開始與朋友討論文學革命的問題。
新文化運動是以陳獨秀所辦《新青年》雜誌為中心、鼓動起來的一場思想啟蒙運動,但其真正成為蔓延全國的文化運動,實以1917年1月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開始的。胡適於當年夏天歸國,隨後即就任北京大學教授,並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因他在倡導文學革命、思想革命和教育改革等諸多方面都發揮領導作用,因而成為與陳獨秀齊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從而也奠定了他在此後數十年中作為知識界領袖的地位。
1926年7月,胡適為參加中英庚款諮詢委員會的會議,取道莫斯科往英國。12月底轉赴美國。1927年4月渡海回國,途經日本時略作停留。時「四.一二」政變發生,國共分裂,國內局勢面臨重大的變化。胡適決定不回北大,暫居上海。先在光華大學任教授。1928年4月,接任中國公學校長,是時與朋友創辦《新月》雜誌。後因批判國民黨蹂躪人權而得罪當局,1930年5月辭去中國公學校長,11月攜眷北上,重返北京大學任教。在上海的三年多裡,胡適在學術方面主要致力於中古思想史和禪宗史的研究。
與國民黨當局的衝突,導致胡適於1930年5月辭去中國公學校長的職務。1930年11月,胡攜眷北上,在北京定居下來,並再次就任北京大學教授。1932年初,胡適接任為北京大學文學院長。從此,他成為擔任北大校長的蔣夢麟最倚重的人物,在「九.一八」事變,特別是1935年「華北事變」之後,在日寇侵逼、學生運動不斷的情勢下,勉力維持北平及華北教育於不墜。這期間,胡適除教書做學問之外,又創辦《獨立評論》,和他的朋友們一起討論時局,發表政見。此外還先後兩次率團出國參加太平洋國際學會,利用民間性的國際講壇,向世界解釋中國人對中國問題及太平洋區域國際問題的立場。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兩天後應邀南下,參加蔣介石主持的廬山談話會。此前,在對日問題上,胡適一直保持低調,至是時,當局表示要抗戰,胡適才逐漸改變態度,擁護抗戰。9月,受蔣介石之托,出訪美、歐諸國,宣傳中國抗戰,爭取援助。次年受命擔任駐美大使。在任期間為爭取美援,爭取美國朝野對中國抗戰的決心和意義的了解,奔走不懈,頗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以及各界領袖人士的尊重。1942年9月,胡適卸去大使任,仍留居美國,重操舊業,做起歷史考證的學問。直到抗戰勝利後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於1946年返國。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9月,國民黨政府任命胡適為北京大學校長,歸國前請傅斯年暫代。1946年,胡適返國就任。由於國共內戰的關係,整個教育系統均處於飄搖狀態,北京大學的經費不濟,國民黨特務時常抓捕學生,因而尤受學潮困擾。胡適曾一度萌生辭職之意,經教育部挽留和朋友的勸止,乃勉力維持到1948年。是年12月,在解放軍包圍北平的情勢下,倉卒離開,飛赴南京。在任兩年多,無所施為,每憶及此,胡適均感悵悵。


2012-10-10 23:12:26 補充:
1948年12月,胡適匆匆離開北平南下。這時國民黨政權即將垮台的形勢已經很明朗了。1949年4月,胡適把家屬安頓台灣後,啟程赴美。蔣介石原指望他再度到美國爭取援助,但胡適到達美國的第三天,南京「總統府」上的旗幟便落地了。此後胡適便寓居美國,除在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東方圖書館任館長兩年之外,一直在紐約租屋居住,繼續搞他的《水經注》案考證。中間曾數次回到台灣參加「國大」和講學。直到1957年,獲任為中央研究院院長,1958年回台就任。但他的心臟病屢發,身體大不如前。1962年病逝台北。
2012-10-11 1:38 am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1]安徽績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2]。

1910年(19歲)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先讀農科,後改讀文科,1914年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學於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26歲)夏回國擔任北大教授。
歷任:1917年(26歲)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28歲)北大代理教務長、1922年(31歲)北大教務長、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國公學校長、1932年(41歲)北大文學院院長、天主教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1938年(47歲)中華民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1946年(55歲)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亞圖書館館長、1957年(66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臺北縣南港鎮(今台北市南港區))院長等職。胡適還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
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因此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並以《新青年》月刊為陣地,宣傳民主、科學。畢生倡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徵」的治學方法。



胡適一族稱明經胡,遠祖是李唐皇族後裔。其始祖是婺源縣考水村的明經公胡昌翼,系唐末後帝之子。唐被後梁朱溫所滅後,流亡,被在長安(今西安)為官的的婺源人胡三遇見,將其保護帶回本籍,更名姓為胡昌翼。後唐時,胡昌翼以明經發進士科,故稱明經胡氏。
參考: 維基百科
2012-10-11 1:24 am
胡適(1891一1962),原名胡洪,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學者。1910年留學美國,入康乃爾大學,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從學於杜威,深受其實驗主義哲學的影響。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並發表論文《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出版新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影響的人物。1919年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1920年離開《新青年》,後創辦《努力周報》。l923年與徐志摩等組織新月社。1924年與陳西瀅、王世傑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1932年 與蔣廷、丁文江創辦《獨立評論》。1938年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8年離開北平,後轉赴美國。1958年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一生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典文學考證諸多方面都有成就,並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胡適文存》、《白話文學史》、《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等。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 、《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 、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晚年潛心於《水經注》的考證,但未及寫出定稿。1962年在臺北病逝。
2012-10-11 1:24 am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1910年(19歲)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先讀農科,後改讀文科,1914年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學於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26歲)夏回國擔任北大教授。

歷任:1917年(26歲)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28歲)北大代理教務長、1922年(31歲)北大教務長、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國公學校長、1932年(41歲)北大文學院院長、天主教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1938年(47歲)中華民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1946年(55歲)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亞圖書館館長、1957年(66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臺北縣南港鎮(今台北市南港區))院長等職。胡適還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

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因此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並以《新青年》月刊為陣地,宣傳民主、科學。畢生倡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徵」的治學方法。

維基百科還一堆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9%81%A9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18: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010000010KK050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